00269中國資源交通
報價 | 公司資料
公司背景 | 業務概覽 | 企業架構 | 損益表 | 資產負債表
中國資源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股票編號: 00269
CHINA RESOURCES AND TRANSPORTATION GROUP LIMITED 集團網址: http://www.crtg.com.hk
 
業務狀況
集團簡介:
  - 集團主要從事高速公路營運(為位於內蒙古的長度為265公里之准興高速公路)、石油及相關產品貿易、壓
    縮天然氣加氣站營運、牧草及農產品貿易及木材營運。

業績表現:
  - 截至2022年9月止六個月,集團營業額上升91﹒6%至3﹒75億元,股東應佔虧損擴大12﹒7%至
    5﹒83億元。期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業績由毛損轉為毛利,錄得毛利4452萬元,毛利率為11﹒9%;
    (二)高速公路營運:營業額增加92﹒7%至3﹒74億元,佔總營業額99﹒6%,分部虧損收窄
       34﹒2%至4﹒94億元;
    (三)壓縮天然氣加氣站營運:並無錄得營業額,分部虧損收窄40%至21萬元;
    (四)於2022年9月30日,集團之現金及銀行結存為5396萬元,借貸為105﹒93億元,另有
       43﹒96億元不可兌換債券及1﹒17億元承付票據,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與資產總值之比例)為
       245﹒16%(2022年3月31日:248﹒31%)。
  - 2021/2022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19﹒8%至4﹒8億元,股東應佔虧損擴大2﹒3倍至
    43﹒5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因未能取得充分而適當的審核憑證,核數師對財務報表作出不發表意見;
    (二)股東應佔虧損擴大主要由年內錄得特許權無形資產減值虧損37﹒82億元所致;整體毛損擴大1﹒2
       倍至4﹒31億元;
    (三)高速公路營運:營業額下跌19﹒1%至4﹒75億元,佔總營業額99﹒1%,分部虧損擴大3﹒3
       倍至54﹒21億元;
    (四)壓縮天然氣加氣站營運:並無錄得營業額,分部虧損收窄74﹒4%至69萬元;
    (五)於2022年3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值物為4140萬元,借貸為119﹒91億元,另有
       43﹒96億元不可兌換債券及1﹒49億元承付票據,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與資產總值之比例)為
       248﹒31%(2021年:166﹒28%)。

  - 2020/2021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5﹒4%至5﹒98億元,股東應佔虧損收窄57﹒8%至
    13﹒32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因未能取得足夠合適之審核證據,故核數師對財務報表作出不發表意見;
    (二)整體毛損擴大0﹒4%至1﹒96億元;
    (三)高速公路營運:營業額上升14﹒1%至5﹒87億元,佔總營業額98﹒2%,分部虧損收窄
       59﹒5%至12﹒53億元;
    (四)壓縮天然氣加氣站營運:並無錄得營業額,分部虧損收窄96﹒1%至269萬元;
    (五)於2021年3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銀行結存為3950萬元,借貸為118﹒85億元,另有
       43﹒96億元不可兌換債券及7﹒5億元承付票據,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與資產總值之比例)為
       166﹒28%(2020年:157﹒89%)。

  - 2019/2020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34﹒6%至5﹒68億元,股東應佔虧損擴大1﹒9倍至
    31﹒5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因未能取得足夠合適之審核證據,故核數師對財務報表作出不發表意見;
    (二)業績由毛利轉為毛損,錄得整體毛損1﹒95億元,毛損率為34﹒4%;
    (三)高速公路營運:營業額減少37%至5﹒14億元,佔總營業額90﹒6%,分部虧損擴大2﹒8倍至
       30﹒93億元;
    (四)壓縮天然氣加氣站營運:營業額上升3﹒1%至3339萬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分部虧損6904
       萬元;
    (五)其他:營業額增加3﹒8%至1982萬元,分部虧損擴大57﹒5%至9452萬元;
    (六)於2020年3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銀行結存為3231萬元,借貸為109﹒71億元,另有
       43﹒96億元不可兌換債券及7﹒16億元承付票據,負債比率(總負債與總資產之比例)為
       157﹒89%(2019年:123﹒8%)。

  - 2018/2019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5﹒5%至8﹒67億元,股東應佔虧損收窄16﹒5%至
    10﹒72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因未能取得足夠合適之審核證據,故核數師對財務報表作出不發表意見;
    (二)業績由毛損轉為毛利,錄得整體毛利9830萬元,毛利率為11﹒3%;
    (三)高速公路營運:營業額增長7﹒8%至8﹒16億元,佔總營業額94﹒1%,分部虧損收窄9﹒1%
       至8﹒12億元;
    (四)石油業務:營業額上升12﹒1%至3237萬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溢利30萬元;
    (五)其他:營業額下跌47﹒8%至1909萬元,分部虧損收窄43﹒3%至6001萬元;
    (六)於2019年3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銀行結存為3891萬元,借貸為117﹒81億元,另有
       43﹒96億元不可兌換債券及3﹒15億元承兌票據,負債比率(總負債與總資產之比例)為
       123﹒8%(2018年:114﹒01%)。

  - 2017/2018年度,集團營業額增加13%至8﹒22億元,股東應佔虧損收窄23﹒3%至
    12﹒8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高速公路營運:營業額上升41﹒3%至7﹒57億元,佔總營業額92%,經營虧損擴大21﹒3%
       至2﹒35億元;
    (二)石油業務:營業額下跌84﹒7%至2887萬元,經營虧損縮窄66﹒8%至4665萬元;
    (三)其他:營業額上升9﹒1倍至366萬元,而經營虧損擴大1﹒8倍至1﹒06億元;
    (四)於2018年3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值物為3947萬元,借貸126﹒53億元,負債比
       率(按總負債除以總資產計算)為114﹒01%(2017年3月31日:109﹒8%)。

  - 2016/2017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67﹒2%至7﹒28億元,股東應佔虧損收窄51﹒5%至
    16﹒76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高速公路營運:營業額上升6﹒9%至5﹒36億元,佔總營業額73﹒6%,經營虧損收窄
       91﹒4%至1﹒94萬元;
    (二)石油業務:營業額下跌88﹒7%至1﹒88億元,經營虧損則擴大1﹒2倍至1﹒4億元;
    (三)木材營運:營業額下跌93﹒7%至364萬元,而經營虧損則收窄76﹒6%至3818萬元;
    (四)於2017年3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值物為5374萬元,借貸總額116﹒16億元,負
       債比率(按總負債除以總資產計算)為109﹒8%(2016年3月31日:98﹒9%)。

  - 2015/2016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55﹒7%至22﹒22億元,股東應佔虧損擴大95﹒7%至
    34﹒56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由於有關持續經營之不確定性,核數師對財務報表不發表意見;股東應佔虧損擴大主要由於年內錄得特
       許權無形資產減值虧損18﹒77億元;
    (二)高速公路營運:營業額下跌44﹒7%至5﹒01億元,佔總營業額22﹒6%,業績轉盈為虧,錄得
       分部虧損22﹒66億元;
    (三)石油業務:營業額下降59﹒4%至16﹒63億元,佔總營業額74﹒9%,業績轉盈為虧,錄得分
       部虧損6514萬元;
    (四)木材營運:營業額增長2﹒4倍至5744萬元,分部虧損收窄16﹒1%至1﹒63億元;
    (五)於2016年3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6億元,借貸120﹒73億元。負債比
       率(總負債除以總資產)為98﹒9%(2015年3月31日:87%)。

  - 2014/2015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下跌41﹒6%至50﹒17億元,股東應佔虧損擴大2
    倍至17﹒66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由於集團於年內錄得虧損淨額18﹒85億元及錄得營運現金流出淨額港幣4﹒31億元,以及流動負
       債超過流動資產港幣,故核數師強調該等情況可能對集團之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問;
    (二)整體毛利增長9﹒6%至2﹒01億元,毛利率上升1﹒9個百分點至4%;
    (三)高速公路營運:營業額下跌89﹒3%至9﹒06億元,佔總營業額18﹒1%,分部溢利上升
       0﹒9%至6108萬元;
    (四)石油及相關產品業務:營業額增加34倍至40﹒94億元,佔總營業額81﹒6%,業績轉虧為盈,
       錄得分部溢利3341萬元;
    (五)木材營運:營業額上升38﹒5%至1707萬元,分部虧損擴大78﹒7%至1﹒94億元;
    (六)於2015年3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98億元,借貸136﹒01億元,另有可
       換股債券負債47﹒91億元。負債比率(總負債除以總資產)為87%(2014年:79﹒7%)
       。

  - 2013/2014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87﹒9%至85﹒86億元,股東應佔虧損擴大1﹒2倍至
    5﹒9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高速公路建設及營運:營業額上升85﹒4%至84﹒56億元,佔總營業額98﹒5%,分部溢利上
       升3﹒3倍至6056萬元;
    (二)林木砍伐及貿易:營業額上升1﹒1倍至570萬元,分部虧損虧大1﹒1倍至9532萬元;
    (三)其他木材營運營業額上升36﹒6%至662萬元,分部虧損擴大6﹒9%至1335萬元;
    (四)石油及相關產品貿易:錄得營業額1﹒17億元,分部虧損2萬元;
    (五)於2014年3月31日,集團持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7﹒03億元;未償還借貸124億元;負債比
       率為79﹒7%(2013年:71﹒1%)。

  - 2012/2013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大幅上升至45﹒7億元,股東應佔虧損收窄35﹒2%
    至2﹒72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大幅上升主要由於服務特許權安排有關之建設收益產生之收入大幅增加至45﹒62億元所致;
       毛利錄得7813萬元,毛利率錄得1﹒7%;
    (二)林木砍伐及貿易:營業額上升13﹒5倍至269萬元,經營虧損擴大14﹒2%至4627萬元;
    (三)其他木材營運:營業額下跌45﹒1%至485萬元,經營虧損收窄53﹒4%至1249萬元;
    (四)高速公路建設及營運:營業額大幅上升至45﹒62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溢利1413萬元
       ;
    (五)已終止業務之物業發展及資產管理業務營業額錄得8968萬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溢利73萬
       元;
    (六)於2013年3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0﹒33億元,未償還之借貸為74﹒95億
       元,負債比率(總負債與總資產之比)為71﹒05%(2012年3月31日:47﹒05%)。

  - 2011/2012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9﹒4倍至1﹒39億元,股東應佔虧損則擴大1﹒7倍至
    4﹒19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大幅增長,主要因錄得來自服務特許權安排之建設收益1﹒29億元;虧損擴大乃由於中國生物
       資產之公平價值變動減銷售成本所錄得之虧損增至3703萬元,以及衍生財務工具之公平價值變動虧
       損增至1﹒91億元所致;
    (二)林木砍伐及貿易:營業額下跌64﹒6%至114萬元,經營虧損擴大1﹒6倍至4052萬元;
    (三)其他木材營運:營業額下跌5﹒6%至883萬元,經營虧損擴大2﹒1%至2678萬元;
    (四)物業發展及資產管理:並無產生營業額,經營虧損擴大6﹒7倍至1466萬元;
    (五)冷藏倉庫租賃:營業額下跌50﹒5%至37﹒6萬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經營虧損30萬元;
    (六)高速公路建設及營運:錄得營業額1﹒29億元,但經營虧損6179萬元;
    (七)於2012年3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值物為1﹒96億元,未償還借貸則為7﹒16億元,
       其中4﹒95億元須於兩年內償還。負債比率為47﹒1%(2011年3月31日:27﹒6%)。

  - 2010/2011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37%至1333萬元,股東應佔虧損擴大3﹒6倍至1﹒54億
    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下跌主要由於因應市場不明朗作出調整而大幅減少林木砍伐,以致林木砍伐及貿易(包括銷售樹
       苗)產生之收入大幅減少至322萬元所致;
    (二)林木砍伐及貿易:營業額下跌77﹒6%至322萬元,經營虧損收窄10﹒7%至1551萬元;
    (三)其他木材營運:營業額上升53﹒1%至935萬元,經營虧損擴大39%至2622萬元;
    (四)物業發展及資產管理:錄得經營虧損191萬元;
    (五)冷藏倉庫租賃:營業額上升11﹒3%至76萬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經營溢利2萬元;
    (六)於2011年3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值物5﹒92億元,未償還借貸616萬元,負債比率
       為27﹒6%。

  - 2009/2010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8﹒7%至2117萬元,股東應佔虧損收窄3﹒3%至
    6522萬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團之毛利為164萬元,而去年則錄得毛損85﹒5萬元;
    (二)林木砍伐及貿易:營業額上升10﹒9%至1438萬元,佔總營業額67﹒9%,經營虧損收窄
       60﹒3%至1737萬元;
    (三)其他木材營運:營業額增長47﹒3%至611萬元,佔總營業額28﹒8%,而經營虧損則擴大
       1﹒4倍至1886萬元;
    (四)物業發展及資產管理:並無錄得營業額,經營虧損為3138萬元。年內,集團透過收購一幅位於中國
       湖北省面積58﹒77萬平方米之土地,進軍中國物業發展市場,該幅土地將發展為一個會議中心、一
       間酒店及多個商住物業;
    (五)冷藏倉庫租賃:營業額減少5﹒3%至68﹒2萬元,經營虧損則收窄84%至59﹐000元;
    (六)於2010年3月31日,集團之流動資產為1﹒78億元,當中包括現金及銀行結存1976萬元,
       而流動負債則為1﹒27億元。負債比率(即債務總額對資產總值)為31﹒5%,而2009年度僅
       為3﹒5%。

  - 2008╱2009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46﹒6%至1784萬元,業績轉盈為虧,股東應佔虧損
    6744萬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團去年毛利1399萬元,年內則毛損85﹒5萬元,乃由於與制造家俱業務之一次性加工交易有關
       之存貨撇銷凈額所致;
    (二)林木砍伐及貿易:營業額下跌59﹒5%至1298萬元,佔總營業額72﹒7%;業績轉盈為虧,經
       營虧損917萬元。位於深圳南山之旗艦店已於2008年8月開幕;廣東梅州之30萬畝茶油加工基
       地預期將於2009年8月投產,每年將生產3萬噸茶油;大埔植林區已培植超過2000萬株樹苗,
       包括500萬株黑木相思及800萬株樟樹;
    (三)其他木材營運:錄得收益415萬元,經營虧損312萬元;
    (四)於2009年3月31日,集團存款、現金及銀行結存1﹒33億元;並無未償還銀行貸款;負責比率
       (及債務總額對資產總值之比例)為3﹒5%,去年為3﹒6%。

  - 2007╱2008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2倍至3338萬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股東應佔溢利
    2121萬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上升主要由於林木銷售及有關產品之貢獻所帶動;
    (二)集團權益總額顯著上升主要由於收購中國大埔縣之生物資產及森林特許專營權,以及於中國及圭亞那在
       建工程之資本開支增加所致;集團現於南美洲圭亞那及中國廣東省擁有森林資源,總覆蓋面積分別接近
       25﹒7萬公頃及7﹒2萬畝;
    (三)林木砍伐及貿易:營業額增長4﹒3倍至3202萬元,佔集團總營業額95﹒9%,業績轉虧為盈,
       錄得經營溢利2363萬元;
    (四)倉庫業務:營業額及經營溢利分別下跌68﹒9%及33%,至136萬元及245萬元。


發展概覽:
  - 2021年6月,集團與華成國際(由李永祥持有99﹒9%)訂立和解契約,華成國際同意撤回及終止呈請
    與所有相關法律程序;集團以每股$0﹒2,發行14﹒8億股予華成國際,佔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
    16﹒59%,以抵銷結欠華成國際之相關債務。完成後,華成國際持有集團16﹒59%權益,成為主要股
    東。


  - 2017年1月,集團以11﹒25億元人民幣(約12﹒6億港元)出售內蒙古准興重載高速公路25%權
    益,及進一步出售其46%權益,代價有待釐定。出售所得將用作償還債券。該公司營運內蒙古重載高速公路
    及擁有收費權。12月,出售該公司25%權益之代價部分由11﹒25億元人民幣(約12﹒6億港元)調
    整至11﹒45億元人民幣(約12﹒82億港元)。
  - 2017年3月,集團以1﹒38億元收購阿魯科爾沁旗鑫澤農牧業60%權益,代價以每股$0﹒2,發行
    6﹒9億股支付,佔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9﹒27%。該公司主要從事牧草及農產品種植及銷售業務。
  - 2017年4月,集團以2億元人民幣(約2﹒26億港元)出售北京開元萬嘉管理咨詢45%權益連股東貸
    款,該公司主要從事物業發展、資產管理及樓宇管理業務。預期出售事項將帶來3﹒38億港元虧損。
  - 2017年8月,集團以32﹒82億元透過結構性合約向中信資產管理及西藏君合投資等收購中國典當貸款
    業務(在中國國內15個省市擁有27家當舖)的權益,代價以每股$0﹒23,發行142﹒69億股支付
    (佔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49﹒7%);因收購事項構成反向收購,故集團於2018年2月提交新上市申請
    。集團以每股$0﹒23,配售70億股,另擬配售本金額12億元可換股債券。2018年11月,因商業
    原因,收購事項及配售事項同告終止。

  - 2013年6月,集團向其持有55﹒9%權益之內蒙古准興重載高速公路注資16﹒12億元人民幣,完成
    後集團持有該公司權益增至82﹒27%。該公司主要從事高速公路及配套設施之投資、營運、管理及維修,
    並擁有興建及經營准興高速公路之獨家權利,經營年期為30年。

  - 2012年9月,集團以5﹒5億元出售全資附屬公司凱恩投資55%權益,預期錄得出售虧損395萬元。
    凱恩投資主要從事物業投資,並持有項目包括高檔住宅公寓、國際會議中心、酒店及商業區,完成後凱恩投資
    將不再為集團之附屬公司。
  - 2012年12月,集團以3﹒01億元人民幣(約3﹒74億港元)向獨立第三方Joint Gain出
    售持有准興高速公路加油加氣站發展及經營權之項目公司全部55﹒9%權益,並擁有回購加油加氣站經營權
    之權利,經營權之代價將以向Joint Gain發行20億份認股權證方式支付,悉數兌換後相等於集團
    擴大後已發行股本9%。

  - 2011年1月,集團以每股$0﹒4,向李嘉誠基金會、中國海外人壽保險(海外)、Themes
    Investment Partners及加拿大怡東集團,分別配售30億股、15億股、20億股及
    5億股,分佔集團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12﹒85%、6﹒42%、8﹒57%及2﹒14%;4月,認購協
    議終止。
  - 2011年4月,集團向內蒙古准興重載高速公路注資5億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將持有該公司11%權益
    ,其擁有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建及營運為煤炭運輸而設之重載收費高速公路之獨家權利,經營期為30年;5月
    ,集團以18﹒18億元人民幣增持該公司至51%權益。
  - 2011年9月,集團更改名稱為「中國資源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China Resources And
    Transportation Group Ltd﹒」,前稱為「中國木業資源集團有限公司
    China Timber Resources Group Ltd﹒」。

  - 2010年1月,集團獲授選擇權,可於3年內要求美國投資集團GEM Global Yield
    Fund認購集團3億元股份及10億份認股權證,集團已向其支付600萬元費用。
  - 2010年8月,集團與大方房地產訂立共同發展物業項目協議。集團將提供一幅位於湖北夷陵區面積約59
    萬平方米之土地及支付其相關費用,大方房地產則提供項目發展及興建所需之資金。該土地將發展宜昌三峽國
    際會展中心、三峽國賓館及三峽國賓花園商品房,集團分佔該三個項目65%、65%及60%利益。

  - 2009年4月,集團訂立框架協議,擬以9﹒86億元收購宜昌新首鋼房地產開發全部權益。代價以
    5000萬元現金、發行承付票據、代價股份及可換股債券支付。該公司已獲批發展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之宜昌
    三峽國際會展中心項目,總建築面積為85﹒6萬平方米;5月,集團訂立買賣協議,代價中2﹒8億元以承
    付票據支付,1﹒86億元以每股$0﹒0435,配售42﹒76億股代價股份支付,4﹒7億元以可換股
    債券支付。

  - 2007年6月,集團已改名為「中國木業資源集團有限公司 China Timber
    Resources Group Ltd﹒」,前稱為「凱暉國際實業有限公司 Seapower
    Resources Int’l Ltd﹒」。
  - 2007年7月,集團行使期權,以6000萬元購入Garner Forest Industries
    51%權益。另外,集團亦以5000萬元購入該公司餘下49%權益。完成後,Garner
    Forest Industries將成為集團全資公司。Garner Forest
    Industries主要從事採伐與林木開採、營運及管理。
  - 2007年8月,集團以1﹒3億元增持Jaling Forest Industries 44%權益
    至95%,代價將以每股$0﹒253配售5﹒14億股股份支付,佔集團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5﹒65%。
    Jaling持有圭亞那國家森林中13﹒7公頃區域之特許專營權,可佔用及砍收木材。
  - 2007年10月,集團收購廣東省大埔縣不少於50萬畝林地及其生物資產之租賃權益,為期50年,預期
    收購代價將不超過1﹒5億元人民幣。集團可於林地進行伐木、森林開採及再種植活動。

  - 2006年1月,集團以2300萬元人民幣收購河南阜源石油化工51%權益。該公司主要於河南省從事批
    發及零售汽油、石油、柴油及潤滑油等石油及氣體產品。2007年9月,收購終止。
  - 2006年4月,集團以總代價1﹒54億元收購南美洲伐木與林木開採公司Jaling Forest
    Ind﹒ 51%權益。代價中之3900萬元將以現金支付,餘下之1﹒15億元將以每股$0﹒128,
    發行8﹒98億股支付。
  - 2006年5月,集團訂立Garner Forest期權協議,據此,集團將可於五年內按購買價
    6000萬元,收購南美洲伐木與林木開採公司Garner Forest Ind 51%權益。

  - 2005年8月,集團以730萬元人民幣(約702萬港元)購入位於深圳市福田保稅區之商業物業,以用
    作中國之主要營業地點,總樓面面積為2737平方米。代價將以每股$0﹒13,發行5399萬新股支付
    。

  - 2003年6月,集團清盤人與新投資者Many Returns簽訂重組協議,提供債權人同意解除及放
    棄總申索15﹒12億元之代價,包括集團支付現金3800萬元及配發9600萬股新股(佔擴大後已發行
    股本2%)予債權人。同時,集團將進行股本重組,包括進行100合1及1拆6。另外,新投資者將按每股
    $0﹒01,認購集團46億股新股,佔擴大後已發行股本96﹒06%,所得款項淨額4600萬元,其中
    3800萬元作為支付債權人之現金,餘款則作為訴訟費及重組建議之開支。
  - 2003年12月,引入新投資者陳駿興的計劃已完成,陳駿興並按每股$0﹒011,配售所持12﹒45
    億股現有股份。
  - 同月,集團更改中文名稱為凱暉國際實業有限公司,集團前稱為海暉國際實業有限公司。

  - 2002年2月,集團以現金2﹒3億元出售位於葵涌之耀輝冷藏倉庫,所得款項用作償還銀行債項。
  - 同月,集團以現金總代價3﹒3億元,出售耀豐冷藏倉庫及海暉冷藏倉庫,所得款項將用作償還銀行債項。倘
    上述兩項物業、耀豐及海暉倉庫之資產亦售出,則集團於香港之冷藏倉庫及貨倉業務將告終止,惟不會對集團
    於澳洲之另外兩個冷藏倉庫構成影響。
  - 2002年3月,出售耀輝、耀豐、海暉倉庫及旗下海暉物業管理之資產已於2002年2月至3月4日期間
    完成,惟集團將繼續透過旗下iPower Warehousing Mgt﹒ System在香港、中
    國及全球提供物流管理服務,及於澳洲經營貨倉及冷藏倉庫業務。
  - 同月,法院頒令耀豐、耀輝及海暉倉庫進行清盤,而集團之清盤呈請聆訊將於2002年4月22日舉行;
    4月,有關之清盤聆訊已押後至2002年7月15日舉行。
  - 2002年6月,集團向一名工程及建材商人,就集團債務重組授予一項為期21日之獨家商討權。該名準投
    資者已向臨時清盤人繳付按金合共175萬元,按金其中100萬元為保證金。

  - 2001年11月,集團獲承押銀行之建議,以代價1﹒32億元,出售位於香港中環荊威廣場之已抵押物業
    ,作為支付集團於銀行信貸融資之部分尚餘欠款及有關之交易成本。
  - 2001年12月,集團及其四間全資附屬公司被入稟申請清盤,所有五項清盤呈請之聆訊於2002年2月
    20日舉行。同月,集團獲美國一間食品公司知會有意接管耀輝、耀豐及海暉冷藏倉庫,該事項仍有待落實。

股本變化:
生效日期 事項 發行價 股數類別 備注
31/12/2021發行股數/單位: 1.08億0.200普通股行使認股權及權證
28/12/2021發行股數/單位: 16.13億0.200普通股
18/06/2021發行股數/單位: 14.8億0.200普通股
 
  -完-  
資料提供: etnet 經濟通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