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状况
集团简介: - 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运营及管理医院。 - 集团透过自有医院提供各种专科医疗服务,包括肿瘤科、康复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及泌尿外科等,收入主要 来自住院服务和门诊服务。当中,集团专注於提供肿瘤全周期医疗服务,包括早癌筛查、肿瘤诊断、肿瘤治疗 及肿瘤康复。此外,集团亦以托管形式管理及运营民营非营利性医院。 - 截至2025年5月,集团在北京、天津、山西、安徽及河南共经营6间自有医院,包括北京京西肿瘤医院( 二级肿瘤专科医院)、天津石氏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天津南开济兴医院(一级综合医院)、太原和平医院 (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合肥佰惠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及武陟济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另以托管形式管 理及运营黄山首康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及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集团亦向安徽及江苏的批发客户(包括医院、药房及药品经销商)销售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医疗设备及 耗材,及通过政府药品集中采购线上平台销售小部分药品。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度,集团营业额上升0・7%至5・75亿元(人民币;下同),股东应占亏损扩大1・4 倍至2762万元。期内,集团业务概况如下: (一)整体毛利增加8・3%至1・06亿元,毛利率上升1・3个百分点至18・5%; (二)医院业务:营业额下降1・3%至4・49亿元,占总营业额78・2%,毛利增加12・3%至 7524万元;其中住院服务之营业额下跌4・1%至2・53亿元,门诊服务之营业额上升4・3% 至1・95亿元; (三)医院管理业务:营业额下跌4・6%至1825万元,毛利减少7・2%至1354万元; (四)供应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营业额上升16・5%至1・07亿元,占总营业额18・6%,毛利增 长14・9%至1740万元; (五)於2025年6月30日,集团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5亿元,借款4・25亿元,另有租赁负 债1・51亿元,流动比率为1・7倍(2024年12月31日:1倍)。 - 2024年度,集团营业额上升10・9%至11・89亿元(人民币;下同),股东应占亏损收窄49%至 1346万元。年内,集团业务概况如下: (一)整体毛利增加16・9%至2・08亿元,毛利率上升0・9个百分点至17・5%; (二)医院业务:营业额增长16・9%至9・52亿元,占总营业额80・1%,毛利增加38・7%至 1・45亿元;其中住院服务及门诊服务之营业额分别上升5・5%及38・2%,至5・44亿元及 4・01亿元; (三)医院管理业务:营业额下跌3・8%至3957万元,毛利减少4・1%至3028万元; (四)供应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营业额下跌11・4%至1・91亿元,占总营业额16%,毛利下降 24・5%至3121万元; (五)於2024年12月31日,集团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4亿元,借款3・57亿元,另有租赁 负债1・6亿元,流动比率为1倍(2023年12月31日:1倍)。 - 2023年度,集团营业额上升33・6%至10・72亿元(人民币;下同),股东应占亏损收窄 54・5%至2639万元。年内,集团业务概况如下: (一)整体毛利增加1・2倍至1・78亿元,毛利率上升6・7个百分点至16・6%; (二)医院业务:营业额增长31・8%至8・14亿元,占总营业额75・9%,毛利增加4・1倍至 1・04亿元;其中住院服务及门诊服务之营业额分别上升36%及33・9%,至5・16亿元及 2・9亿元; (三)医院管理业务:营业额上升10・2%至4112万元,毛利增加13・7%至3158万元; (四)供应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营业额上升46・6%至2・15亿元,占总营业额20・1%,毛利增 长33・5%至4132万元; (五)於2023年12月31日,集团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2亿元,借款3・51亿元,另有租赁 负债1・79亿元,流动比率为1倍(2022年12月31日:0・8倍)。
发展概览 - 於2025年6月,集团业务发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计划增加研究投入、采购医疗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聘请医疗专业人员、将符合条件的二级医院提升为 三级医院,并建设武陟济民医院肿瘤中心大楼,从而持续强化肿瘤全周期医疗服务,扩大医疗服务提供 能力,当中预期肿瘤中心大楼的建筑面积将达1・2万平方米及拟於2027年年底前开始运营; (二)计划收购民营医院,以及向目标民营医院提供医院管理服务,以扩大医院网络; (三)计划升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提高运营及管理效率。 - 2025年6月,集团发售新股上市,估计集资净额4・68亿港元,拟用作以下用途: (一)约1・67亿港元(占35・7%)用於持续强化肿瘤全周期医疗服务; (二)约1・43亿港元(占30・6%)用於收购医院; (三)约7157万港元(占15・3%)用於扩展医院管理业务; (四)约4772万港元(占10・2%)用於升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五)约3789万港元(占8・1%)用作营运资金。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