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状况
集团简介: - 集团为中国氢能储运设备制造商,研发及制造全产业价值链的氢能核心装备,用於氢能的制、储、运、加、用 ,并位於长江三角洲地区战略位置,交通便利,邻近港口,拥有丰富的供应链资源。 - 集团的主要产品包括: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及相关产品(车载高压储氢瓶(III型));加氢站设备及相关产 品(固定式加氢站及集成式加氢站);氢气液化及液氢储运设备(液氢罐箱、液氢储罐、氢气膨胀机及20K 液化冷箱);水电解制氢设备及相关产品(电解槽、气液分离系统、氢气纯化系统及质子交换膜水电解 (PEM))。 - 集团的客户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整车厂商、国内能源公司及城市公交运营公司。
业绩表现: - 2024年度,集团营业额下降12・2%至4・59亿元(人民币;下同),股东应占亏损扩大1・9倍至 2・1亿元。年内,集团业务概况如下: (一)整体毛利减少50・8%至4594万元,毛利率下跌7・9百分点至10%; (二)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及相关产品:营业额下降7・3%至2・79亿元,占总营业额60・9%; (三)加氢站设备及相关产品:营业额增长20・2%至1・48亿元,占总营业额32・3%; (四)水电解制氢设备及相关产品:营业额上升1倍至3158万元; (五)於2024年12月31日,集团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6亿元,借款为9・27亿元,另有租 赁负债101万元,流动比率为1・1倍(2023年12月31日:1・1倍),资产负债比率(按 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计算)为61・3%(2023年12月31日:73%)。 - 2023年度,集团营业额上升45・3%至5・22亿元(人民币;下同),股东应占亏损收窄21・9% 至7330万元。年内,集团业务概况如下: (一)整体毛利增长1・4倍至9337万元,毛利率增加7百分点至17・9%; (二)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及相关产品:营业额上升9・1%至3・01亿元,占总营业额57・6%,毛利增 长71・8%至5525万元,毛利率增加6・7个百分点至18・4%;其中车载高压供氢系统之收 益下降6・7%至2・52亿元,车载高压供氢系统相关产品之收益上升7・8倍至4894万元; (三)加氢站设备及相关产品:营业额增长47・1%至1・23亿元,占总营业额23・6%,毛利上升 1・3倍至1556万元,毛利率增加4・4个百分点至12・6%;其中加氢站设备之收益上升 40%至1・07亿元,加氢站及相关产品的相关产品之收益增长1・2倍至1572万元; (四)氢气液化及液氢储运设备:录得营业额8278万元,占总营业额15・8%,毛利及毛利率分别为 2201万元及26・6%; (五)水电解制氢设备及相关产品:录得营业额1556万元,占总营业额3%,毛利及毛利率分别为54万 元及3・5%; (六)於2023年12月31日,集团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3亿元,借款为8・37亿元,另有租 赁负债114万元,流动比率为1・1倍(2022年12月31日:1・2倍),净债务权益比率( 按借款总额扣除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除以权益总额计算)为89・1%(2022年12月31日: 74・8%)。
发展概览 - 於2024年10月,集团业务发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发挥现有业务线的协同效应,打造氢能产业发展生态圈; (二)坚持研发驱动战略,推进技术升级、产品迭代; (三)快速开拓本土市场,加快全球化战略,实现国际布局的扩充; (四)加强制造能力并提升产能; (五)积极参与氢能政策、标准的制定,利用有利政府政策所带来的机遇; (六)借助全面人才培训和团队建设持续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并提升营运效率。 - 2024年11月,集团发售新股上市,估计集资净额3・4亿港元,拟用作以下用途: (一)约1・91亿港元(占56・1%)用於扩大若干产品的产能; (二)约1・15亿港元(占33・9%)用於提升研发能力,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 (三)约3397万港元(占10%)用於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