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狀況
集團簡介: - 集團股份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為688180。 - 集團於中國從事生物製藥業務,主要利用蛋白質工程的核心平台技術,研發用於腫瘤免疫療法、自身免疫性疾 病、代謝疾病及神經性疾病治療藥品。
業績表現: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截至2024年9月止九個月,集團營業額上升28﹒9%至12﹒71億元(人民幣; 下同),股東應佔虧損收窄34﹒1%至9﹒27億元。於2024年9月30日,集團之貨幣資金為 24﹒75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6﹒32億元及19﹒06億元。 - 截至2024年6月止半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7﹒4%至7﹒86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虧損 收窄35﹒2%至6﹒46億元。期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50﹒9%至5﹒75億元,毛利率上升16﹒3個百分點至73﹒2%; (二)期內,藥品銷售收入上升10﹒6%至7﹒09億元,佔總營業額90﹒2%;許可收入為2449萬 元;服務收入增加82﹒3%至5179萬元; (三)於2024年6月30日,集團之銀行結餘及現金為27﹒11億元,借款為25﹒41億元,另有租 賃負債2891萬元。 - 2023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3﹒4%至15﹒0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虧損收窄4﹒4%至 22﹒82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減少9﹒9%至8﹒35億元,毛利率下跌8﹒2個百分點至55﹒6%; (二)年內,藥品銷售收入上升58﹒1%至11﹒9億元,佔總營業額79﹒2%;許可收入下降 40﹒5%至2﹒84億元;服務收入下跌87﹒3%至2840萬元; (三)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及現金為37﹒78億元,借款為17﹒35億元,另有 租賃負債5338萬元。 - 2022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63﹒9%至14﹒5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虧損擴大2﹒3倍 至23﹒86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減少66﹒5%至9﹒27億元,毛利率下降4﹒9個百分點至63﹒8%; (二)年內,藥品銷售收入上升76﹒4%至7﹒53億元,佔總營業額51﹒8%;許可收入下跌 85﹒7%至4﹒76億元,佔總營業額32﹒8%;服務收入下降12﹒8%至2﹒24億元,佔總 營業額15﹒4%; (三)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及現金為59﹒97億元,借款為12﹒31億元。 - 2021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1﹒5倍至40﹒2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虧損收窄56﹒9% 至7﹒19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1﹒3倍至27﹒67億元,毛利率則減少7﹒9個百分點至68﹒7%; (二)年內,藥品銷售收入減少61﹒3%至4﹒27億元,許可收入增長7﹒2倍至33﹒41億元,佔總 營業額83%;服務收入增長1﹒9倍至2﹒57億元; (三)於2021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及現金為35﹒05億元,借款為5﹒01億元。 - 2020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1﹒1倍至15﹒9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虧損擴大1﹒2倍至 16﹒66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78﹒6%至12﹒22億元,毛利率則減少11﹒7個百分點至76﹒6%; (二)藥品銷售收入上升42﹒4%至11﹒02億元;分許可收入錄得4﹒05億元;服務收入增長 89﹒7倍至8752萬元; (三)於2020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及現金為33﹒85億元,借款為7﹒95億元。 - 2019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之營業額大幅增長至7﹒7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虧損擴大 3﹒8%至7﹒4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錄得持續經營業務之毛利6﹒84億元,及毛利率88﹒3%; (二)集團自藥品銷售產生收入,由於PD-1於2019年商業化。集團營業額攀升至7﹒75億元,其中 7﹒74億元來自銷售PD-1; (三)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及現金為12﹒14億元,借款為8﹒22億元。 - 2018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之營業額下降18﹒6%至93萬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虧損擴大 1﹒2倍至7﹒16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下降5%至67萬元,毛利率上升10﹒3個百分點至71﹒4%; (二)年內營業額全部來自諮詢及研究服務收入,由於並未商業化任何藥物,因此未因出售藥物產品錄得任何 收入; (三)於2018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及現金為27﹒64億元,借款為3﹒29億元。 - 2017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下降69﹒4%至115萬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虧損擴大 1﹒4倍至3﹒21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年內營業額全部來自諮詢服務費收入,由於並未商業化任何藥物,故未有就出售藥品而錄得任何收入; (二)於2017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及現金為2﹒66億元,並無借貸,流動比率為8﹒7倍 (2016年12月31日:28﹒7倍)。
發展概覽 - 於2018年12月,集團業務發展策略為繼續拓展產品管線,並提高大分子藥物發酵產能,當中會於 2018年完成現有江蘇蘇州生產基地的技術升級,並計劃於2019年底啟動位於上海的新生產基地首兩條 生產線的生產。 - 2018年12月,集團發售新股上市,估計集資淨額33﹒92億港元,擬用作以下用途: (一)約22﹒05億港元(佔65%)用於藥品研發及商業化; (二)約8﹒48億港元(佔25%)用於投資及收購製藥公司; (三)約3﹒39億港元(佔10%)用於營運資金。 - 2019年2月,集團收購兩項藥物項目各50%的權益,包括其研發技術、專利申請、臨床試驗、製造權、 銷售權,各藥物項目之代價均為1﹒5億元人民幣。藥物項目包括一種抑制多種週期蛋白依賴性蛋白激?包括 CDK-1、CDK-2、CDK-4、CDK-6、CDK-9等活性的泛CDK抑制劑,以及一種口服小 分子α特異性PI3K抑制劑。 - 2020年8月,集團出資1億元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佔50%權益。合資公司將主要從事小分子抗腫瘤藥 物研發和商業化業務,當中持有於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之IMP4297(Senaparib)的專利, 其用於治療攜有BRCA突變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其已接受過最少兩條先前標準治療線),以及用於一線維持 治療鉑類藥物敏感性晚期卵巢癌患者。 - 2021年7月,集團出資不超過7﹒99億元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並佔50%權益。該合資公司將從事基 於mRNA技術平台的腫瘤、傳染病、罕見病及訂約雙方協定的其他疾病領域的研發、臨床研究、申請批准、 生產及產品開發項目商業化。
股本變化 - 2018年12月,以每股19﹒38港元,發售1﹒59億股新H股上市。 - 2019年1月,超額配售2384萬股H股。 - 2020年7月,以每股55﹒5元人民幣,發行8713萬股A股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股本分類 股數 ------------------------------- 有限制流通A股 617﹐161﹐314 無限制流通A股 72﹐588﹐186 H股 182﹐746﹐500 ------------------------------- 總股本 872﹐496﹐000
派送紀錄
財政年度 事項 除淨╱生效日期 公布日期 (月╱年) (日╱月╱年) (日╱月╱年) ------------------------------------------------ 12╱2024 不派中期息 - 30╱08╱24 12╱2023 不派末期息 - 28╱03╱24 12╱2023 不派中期息 - 30╱08╱23 12╱2022 不派末期息 - 30╱03╱23 12╱2022 不派中期息 - 30╱08╱22 12╱2021 不派末期息 - 31╱03╱22 12╱2021 不派中期息 - 30╱08╱21 12╱2020 不派末期息 - 30╱03╱21 12╱2020 不派中期息 - 28╱08╱20 12╱2019 不派末期息 - 27╱03╱20 12╱2019 不派中期息 - 29╱08╱19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