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狀況
集團簡介: - 集團股份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為601898。 - 集團主要從事煤炭開採及洗選、煤炭及煤化工產品的銷售、煤礦機械裝備的製造及銷售,以及金融服務。
業績表現: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截至2025年3月止三個月,集團營業額下降15﹒4%至383﹒92億元(人民幣 ;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跌20%至39﹒78億元。期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煤炭:完成商品煤產量3335萬噸,上升1﹒9%,其中,動力煤產量3068萬噸,煉焦煤產量 267萬噸;完成商品煤銷量6414萬噸,增加0﹒4%,自產商品煤銷量增長1﹒1%至3268 萬噸,銷售價格則減少17﹒7%至每噸492元;買斷貿易煤銷量增加4﹒9%至3120萬噸,銷 售價格則下降20﹒5%至每噸486元;進出口及國內代理銷量減少85﹒8%至26萬噸,銷售價 格則增長3﹒7倍至每噸28元; (二)煤化工: 1﹒聚烯烴產量下降3﹒6%至37﹒8萬噸,銷量減少4﹒8%至35﹒5萬噸,銷售價格則上升 0﹒4%至每噸6876元;其中,聚乙烯銷量下跌6﹒8%至17﹒8萬噸,銷售價格則增加 1%至每噸7256元;聚丙烯銷量下降2﹒7%至17﹒7萬噸,銷售價格持平在每噸6495 元; 2﹒尿素產量上升11﹒2%至52﹒8萬噸,銷量增長8﹒9%至60萬噸,銷售價格則下跌 23﹒9%至每噸1702元; 3﹒甲醇產量增長24﹒8%至51﹒4萬噸,銷量增加33﹒6%至52﹒9萬噸,銷售價格上升 7﹒1%至每噸1794元; 4﹒硝銨產量增長6﹒9%至13﹒9萬噸,銷量增加8﹒5%至14﹒1萬噸,銷售價格則下降 17﹒3%至每噸1861元; (三)煤礦裝備:煤礦裝備產值減少16﹒6%至24﹒2億元。 (四)於2025年3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22﹒64億元 - 2024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1﹒9%至1893﹒9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降10% 至181﹒56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減少8﹒8%至379﹒22億元,毛利率下跌1﹒5個百分點至20%; (二)煤炭:營業額下降0﹒4%至1527﹒61億元,佔總營業額80﹒7%,經營利潤減少10﹒7% 至259﹒15億元。年內,集團完成商品煤產量1﹒38億噸,較去年增長2﹒5%。其中,動力煤 產量上升2﹒3%至1﹒26億噸,煉焦煤產量增加4﹒4%至1140萬噸;完成商品煤銷售量持平 在2﹒85億噸; (三)煤化工:營業額下跌4﹒6%至194﹒06億元,經營利潤則增長5﹒6%至22﹒38億元。年內 ,煤化工產品產量減少5﹒7%至569萬噸;煤化工產品銷量下跌4﹒6%至584﹒2萬噸,其中 ,聚烯烴銷量增長2﹒6%至151﹒7萬噸,尿素銷量減少4﹒9%至203﹒7萬噸,甲醇銷量下 跌10﹒6%至171﹒6萬噸,硝銨銷量下降2﹒6%至57﹒2萬噸;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下跌10﹒9%至90﹒57億元,經營利潤減少30﹒2%至5﹒48億元; (五)金融:營業額增加2﹒3%至20﹒05億元,經營利潤增長6﹒8%至13﹒96億元; (六)於2024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98﹒23億元,借款為533﹒3億元, 及長期債券為102﹒43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 24﹒9%(2023年12月31日:28﹒5%)。 - 2023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12﹒5%至1929﹒6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2﹒3%至201﹒8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下跌16﹒2%至415﹒83億元,毛利率微降0﹒9個百分點至21﹒5%; (二)煤炭:營業額減少15﹒2%至1533﹒86億元,佔總營業額79﹒5%,經營利潤下降7﹒4% 至284﹒02億元。年內,集團完成商品煤產量1﹒34億噸,較去年增長12﹒6%。其中,動力 煤產量增長12﹒9%至1﹒23億噸,煉焦煤產量增加9﹒4%至1092萬噸;完成商品煤銷售量 2﹒85億噸,增加8﹒4%; (三)煤化工:營業額下跌7%至203﹒43億元,經營利潤則增長1﹒9倍至36﹒28億元。年內,煤 化工產品產量增長6﹒5%至603﹒6萬噸;煤化工產品銷量亦增長9﹒7%至612﹒6萬噸,其 中,聚烯烴銷量增長0﹒7%至147﹒9萬噸,尿素銷量增長19﹒5%至214﹒1萬噸,甲醇銷 量增長3﹒5%至191﹒9萬噸,硝銨銷量增長25﹒2%至58﹒7萬噸;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上升7﹒9%至101﹒63億元,經營利潤增加13﹒8%至7﹒85億元; (五)金融:營業額增加3﹒4%至19﹒59億元,經營利潤增長3﹒1%至13﹒08億元; (六)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15﹒83億元,借款為593﹒8億元, 及長期債券為133﹒18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 28﹒5%(2022年12月31日:34﹒3%)。 - 2022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8%至2205﹒77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則增長30%至 197﹒19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29﹒1%至495﹒98億元,毛利率增長6﹒5個百分點至22﹒5%; (二)煤炭:營業額減少10%至1808﹒38億元,佔總營業額82%,經營利潤則增長14﹒5%至 306﹒86億元。年內,集團完成商品煤產量11﹐917萬噸,較去年增長4﹒4%。其中,動力 煤產量10﹐919萬噸,煉焦煤產量998萬噸;完成商品煤銷售量26﹐295萬噸,下降 14﹒3%; (三)煤化工:營業額上升1﹒8%至218﹒64億元,經營利潤則減少17﹒6%至12﹒51億元。年 內,煤化工產品銷量558﹒5萬噸,其中,聚烯烴銷量146﹒9萬噸,尿素銷量179﹒2萬噸, 甲醇銷量185﹒5萬噸,硝銨銷量46﹒9萬噸;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增長6﹒1%至94﹒15億元,經營利潤上升10%至6﹒9億元; (五)金融:營業額增加44﹒8%至18﹒94億元,經營利潤增長15﹒2%至12﹒68億元; (六)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99﹒98億元,借款為715﹒07億元 ,及長期債券為145﹒39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 34﹒3%(2021年12月31日:40﹒5%)。 - 2021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64%至2311﹒27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1﹒7倍 至147﹒1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86﹒3%至379﹒18億元,毛利率增長2個百分點至16﹒4%; (二)煤炭:營業額上升75﹒4%至1924﹒09億元,佔總營業額83﹒2%,經營利潤增長1﹒3倍 至262﹒69億元。年內,集團完成商品煤產量1﹒13億噸,較去年增長2﹒5%。其中,動力煤 產量1﹒02億噸,煉焦煤產量1036萬噸;累計完成商品煤銷售量2﹒91億噸,較去年增長 9﹒7%; (三)煤化工:營業額上升27﹒4%至213﹒05億元,經營利潤減少16﹒3%至15﹒82億元。年 內,累計實現聚乙烯銷量73﹒4萬噸,聚丙烯銷量72﹒8萬噸,尿素銷量221﹒3萬噸,甲醇銷 量124﹒6萬噸;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上升14﹒4%至88﹒77億元,經營利潤增長36﹒3%至6﹒27億元; (五)金融:營業額增加56%至13﹒07億元,經營利潤增長29﹒5%至11﹒01億元; (六)於2021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10﹒95億元,而借款為730﹒23億 元,及長期債券為242﹒37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 40﹒6%(2020年12月31日:43﹒4%)。 - 2020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9%至1409﹒6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跌13﹒7% 至53﹒51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減少2﹒6%至204﹒65億元,毛利率下跌1﹒7個百分點至14﹒5%; (二)煤炭:營業額上升10﹒1%至1097億元,佔總營業額77﹒8%,經營利潤下跌11﹒3%至 116﹒56億元。年內,集團完成商品煤產量1﹒1億噸,其中,動力煤產量9894萬噸,煉焦煤 產量1107萬噸;累計完成商品煤銷售量2﹒65億噸,較去年增長14﹒8%; (三)煤化工:營業額減少4﹒5%至167﹒28億元,經營利潤下降23﹒9%至18﹒89億元。年內 ,累計實現聚烯烴銷量147﹒4萬噸,尿素銷量224﹒8萬噸,甲醇銷量68﹒8萬噸;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上升10﹒5%至77﹒56億元,經營利潤增長50﹒5%至4﹒57億元; (五)金融:營業額上升8%至8﹒38億元,經營利潤增長11﹒4%至8﹒5億元; (六)於2020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50﹒41億元,而借款為686﹒58億 元,及長期債券為270﹒11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 43﹒6%(2019年12月31日:44﹒6%)。 - 2019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4﹒2%至1292﹒9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加 40﹒6%至61﹒97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15%至209﹒97億元,毛利率則下跌1﹒3個百分點至16﹒2%; (二)煤炭:營業額增長29﹒2%至996﹒19億元,佔總營業額77%,經營利潤上升21﹒3%至 131﹒34億元;年內,集團完成商品煤產量1﹒02億噸,其中,動力煤產量9145萬噸,煉焦 煤產量1039萬噸;累計完成商品煤銷售量2﹒31億噸,增長38﹒6%; (三)煤化工產品:營業額減少2%至175﹒12億元,佔總營業額13﹒5%,經營利潤則增加 22﹒7%至24﹒84億元;年內,累計實現聚烯烴銷量145萬噸,尿素銷量229﹒1萬噸,甲 醇銷量95﹒8萬噸;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增長13﹒5%至70﹒21億元,經營利潤上升43﹒5%至3﹒04億元; (五)金融:營業額為7﹒76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經營利潤7﹒63億元; (六)其他:營業額增長45﹒8%至43﹒66億元,經營虧損擴大0﹒7%至9﹒07億元; (七)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21﹒37億元,借款為613﹒14億元 ,長期債券為329﹒26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 44﹒6%(2018年12月31日:46﹒8%)。 - 2018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27﹒8%至1041﹒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 33﹒3%至44﹒8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17%至182﹒57億元,毛利率下跌1﹒6個百分點至17﹒5%; (二)煤炭:營業額增長26﹒2%至770﹒94億元,佔總營業額74%,經營利潤上升26﹒1%至 109﹒04億元;年內,集團完成商品煤產量7713萬噸,其中,動力煤產量6822萬噸,煉焦 煤產量891萬噸;累計完成商品煤對外銷售量1﹒56億噸,同比增長21﹒3%; (三)煤化工產品:營業額增長40﹒3%至178﹒66億元,佔總營業額17﹒2%,經營利潤上升 98﹒2%至20﹒24億元;年內,累計實現聚烯烴銷量146﹒7萬噸,尿素銷量192﹒9萬噸 ;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增長17﹒2%至61﹒85億元,經營利潤上升1﹒5倍至2﹒12億元; (五)金融:經營虧損收窄47%至2324萬元; (六)其他:營業額增長25﹒2%至29﹒95億元,經營虧損擴大2﹒5倍至9﹒01億元; (七)於2018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3﹒54億元,借款634﹒71億元,債 券負債338﹒91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46﹒8% (2017年12月31日:47﹒4%)。 - 2017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33﹒7%至811﹒2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加1倍至 34﹒9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57%至157﹒34億元,毛利率上升2﹒9個百分點至19﹒4%; (二)煤炭:營業額上升37﹒7%至615﹒61億元,經營利潤增加1﹒1倍至86﹒48億元。年內, 集團完成商品煤產量7554萬噸,其中,動力煤產量6690萬噸,煉焦煤產量864萬噸;完成商 品煤銷售量1﹒29億噸,下降2﹒3%,自產商品煤銷售量7329萬噸; (三)煤化工:營業額增長21﹒1%至127﹒34億元,經營利潤下降52%至10﹒21億元;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增加39﹒1%至51﹒09億元,經營利潤下降35﹒1%至7558萬元; (五)金融:經營虧損擴大39﹒3%至4384萬元; (六)其他:營業額下降2﹒6%至17﹒19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經營虧損為8928萬元; (七)於2017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0﹒98億元,借款餘額為637﹒36億 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46﹒9%(2016年12月31 日:48﹒3%)。 - 2016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3%至606﹒32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虧為盈,錄得股東應 佔溢利17﹒1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1﹒4倍至98﹒92億元,毛利率上升9﹒4個百分點至16﹒3%; (二)煤炭:營業額上升10﹒4%至446﹒76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經營利潤40﹒7億元。年內 ,集團完成商品煤產量8099萬噸,其中,動力煤產量7127萬噸,煉焦煤產量972萬噸;完成 商品煤銷售量1﹒32億噸,下降3﹒9%,自產商品煤銷售量8067萬噸; (三)煤化工:營業額下跌11﹒7%至105﹒18億元,經營利潤下降13﹒5%至21﹒26億元;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下跌18﹒4%至36﹒74億元,經營利潤減少3﹒9%至1﹒17億元; (五)金融:經營虧損收窄93﹒5%至3146萬元; (六)其他:營業額下降26﹒2%至17﹒64億元,經營利潤下跌54﹒9%至2﹒02億元; (七)於2016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98﹒94億元,借款餘額為662﹒32億元 。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48﹒2%(2015年12月31日 :53%)。 - 2015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16﹒1%至592﹒71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盈為虧,錄得股東 應佔虧損32﹒67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減少43%至41﹒04億元,毛利率下降3﹒3個百分點至6﹒9%; (二)煤炭:營業額下降30﹒3%至404﹒66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經營虧損21﹒85億元。截 至2015年12月31日止,累計完成商品煤銷售量1﹒38億噸,下降12﹒2%。完成自產商品 煤鐵路外運量7540萬噸,下降14﹒9%。自產煤銷售量9754萬噸,下降8﹒1%; (三)煤化工:營業額增長1﹒8倍至119﹒15億元,經營利潤增長16﹒2倍至24﹒57億元;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下跌19﹒5%至44﹒99億元,經營利潤下降9﹒1%至1﹒21億元; (五)其他:營業額下降12﹒2%至23﹒91億元,經營虧損擴大62﹒2%至3500萬元; (六)集團完成商品煤產量9547萬噸,下降14﹒6%。其中,動力煤產量減少18﹒2%至8661萬 噸,煉焦煤產量增長47﹒2%至886萬噸; (七)於2015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111﹒96億元,借款餘額為 701﹒57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53%(2014年 12月31日:48﹒1%)。 - 2014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14﹒2%至706﹒6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亦下跌 96﹒3%至1﹒41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下跌36﹒9%至71﹒96億元,毛利率下跌3﹒7個百分點至10﹒2%; (二)集團完成原煤產量1﹒5億噸,較去年減少4﹒1%;完成商品煤產量1﹒14億噸,較去年下降 3﹒6%;完成煤炭銷售量1﹒57億噸,其中自產煤銷量1﹒06億噸; (三)煤炭:營業額下跌15﹒4%至580﹒67億元,經營利潤亦下降62﹒7%至26﹒47億元。截 至2014年12月31日,集團自產商品煤綜合銷售價格較去年減少55元至每噸367元;自產商 品煤銷量1﹒06億噸,較去年減少922萬噸; (四)煤化工:營業額上升5﹒7%至42﹒85億元,經營利潤亦大幅增長14﹒8倍至1﹒43億元; (五)煤礦裝備:營業額減少18﹒2%至55﹒9億元,經營利潤亦下降57﹒3%至1﹒33億元; (六)於2014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181﹒32億元,借款餘額為638﹒53 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48﹒1%(2013年12月 31日:40﹒4%)。 - 2013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5﹒7%至823﹒16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跌57%至 38﹒0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下降34﹒1%至113﹒96億元,毛利率減少6個百分點至13﹒8%; (二)煤炭:營業額下跌4﹒4%至686﹒1億元,經營利潤下跌44﹒6%至70﹒89億元。自產商品 煤銷售收入下降6﹒1%至490﹒16億元,銷量增加3﹒8%至1﹒15億噸,綜合銷售價格同比 減少9﹒8%至422元╱噸;買斷貿易煤銷售收入增長1﹒1%至194﹒98億元,銷量增加 22﹒4%至4119萬噸,綜合銷售價格同比減少17﹒6%至473元╱噸。代理業務收入下降 31﹒3%至3300萬元,銷量下跌5﹒6%至451萬噸,綜合銷售價格同比減少30%至7元╱ 噸; (三)煤化工:營業額下跌3﹒2%至40﹒52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經營利潤904萬元。其中自產 煤焦化銷量上升9%至193萬噸,銷售價格下跌17﹒7%至1186元╱噸;買斷貿易銷量下跌 5﹒9%至48萬噸,銷售價格下跌15﹒5%至1290元╱噸;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下跌13﹒3%至68﹒35億元,經營利潤下跌53﹒2%至3﹒13億元; (五)其他:營業額下跌18%至28﹒2億元,經營虧損擴大3﹒5倍至7645萬元; (六)年內,全年完成原煤產量1﹒57億噸,增長7﹒7%。完成商品煤產量1﹒19億噸,增長3﹒7% ;完成商品煤銷售量1﹒61億噸,增長7﹒7%; (七)於2013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112﹒33億元,借款餘額 400﹒95億元,其中長期借款餘額(含一年內到期部分)為333﹒19億元,短期借款餘額為 67﹒76億元。 - 2012年度,集團營業額減少3﹒9%至872﹒92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降 11﹒2%至88﹒42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煤炭:營業額減少3%至717﹒83億元,經營利潤減少8﹒7%至127﹒97億元。其中自產煤 收入上升2﹒2%至522﹒2億元,銷量增長9﹒2%至1﹒11億噸,銷售價格下跌6﹒4%至 468元╱噸;買斷貿易煤收入下跌15﹒6%至192﹒94億元,銷量卻增長1﹒4%至3364 萬噸,銷售價格下跌16﹒7%至574元╱噸; (二)煤焦化:營業額下跌21﹒1%至41﹒85億元,是因為減少焦炭業務虧損,對焦化項目繼續實施收 縮戰略,淘汰焦炭落後產能,使自產焦炭銷量同比減少所致,經營虧損擴大3﹒7倍至3﹒53億元。 其中自產煤焦化銷量下跌15﹒7%至177萬噸,銷售價格下跌14﹒7%至1441元╱噸;買斷 貿易銷量增長34﹒2%至51萬噸,銷售價格下跌25﹒4%至1526元╱噸; (三)煤礦裝備:營業額上升2%至78﹒85億元,經營利潤上升14﹒1%至6﹒67億元; (四)其他:營業額下降9﹒3%至34﹒39億元,經營業績轉盈為虧,經營虧損1687萬元; (五)年內,集團完成原煤產量1﹒45億噸,增長11﹒3%,完成商品煤產量1﹒14億噸,上升 9﹒7%; (六)於201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132﹒22億元;借款總額為 267﹒12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權益))為31﹒5%。 - 2011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4﹒9%至877﹒7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31﹒3%至98﹒02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毛利增長26﹒4%至183﹒07億元,毛利率保持在20﹒9%; (二)煤炭:營業額上升28﹒5%至717﹒41億元,經營溢利上升19﹒8%至137﹒14億元,毛 利率微跌0﹒3個百分點至22﹒8%。其中自產商品煤銷售收入增長21﹒9%至504﹒08億元 ;買斷貿易煤銷售收入上升45%至215﹒73億元;進出口代理業務收入增長20%至5400萬 元; (三)煤焦化:營業額增長7﹒9%至52﹒74億元,經營虧損收窄86﹒9%至7463萬元,毛利率 1﹒6%,去年毛損率為1﹒4%;其中焦炭銷售收入上升至43﹒21億元。年內,集團焦炭產量 206萬噸,銷量為258萬噸;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上升16%至70﹒73億元,經營溢利上升17﹒6%至5﹒85億元毛利率微跌 0﹒4個百分點至19﹒1%,煤機產量為35﹒9萬噸,增長18﹒9%,其中主要煤機產品產量完 成21﹐477台; (五)年內,集團實現原煤產量1﹒29億噸,增長5﹒4%;完成商品煤產量1﹒03億噸,上升8﹒9% ;商品煤銷售量1﹒35億噸,增長14﹒9%; (六)於2011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08﹒78億元;借款餘額為 140﹒79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付息債務總額╱付息債務總額加權益)23﹒2%(2010年 12月31日:12﹒3%)。 - 2010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32﹒2%至703﹒0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0﹒8%至74﹒66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增長主要是煤炭業務收入同比實現大幅增長,整體毛利增長20﹒3%至144﹒78億元,毛 利率下跌2個百分點至20﹒6%; (二)集團完成原煤產量1﹒23億噸,增長21﹒6%;商品煤產量9438萬噸,增長17﹒2%,商品 煤銷量1﹒17億噸,增長20﹒6%; (三)煤炭:營業額增長36﹒5%至558﹒39億元,經營利潤增長24﹒9%至114﹒43億元,稅 前利潤增長24﹒6%至111﹒35億元;自產商品煤銷售收入增長24﹒9%至413﹒41億元 ,買斷貿易煤銷售收入增長85﹒2%至148﹒8億元,進出口代理業務收入增長55﹒2%至 4500萬元;自產煤銷售量增長13﹒7%至8975萬噸,其中,國內銷售量增幅較大,增長 13﹒8%至8835萬噸,自產煤出口量增長5﹒3%至140萬噸,買斷貿易煤增長56﹒6%至 2394萬噸; (四)煤焦化:營業額增長36﹒2%至48﹒88億元,經營業績轉盈為虧,錄得經營虧損5﹒68億元; 稅前虧損6﹒02億元;焦炭產量下跌3﹒7%至206萬噸,銷售量增長7%至259萬噸,其中, 自產焦炭銷售量217萬噸,買斷貿易量增長33﹒3至36萬噸; (五)煤礦裝備:營業額增長16%至60﹒95億元,經營利潤增長13﹒9%至4﹒97億元,稅前利潤 增長14﹒5%至4﹒51億元;主要原因是煤機產品銷量同比增加;完成煤機產量30﹒2萬噸,增 長25﹒3%,其中主要煤機產品產量完成18﹐300台; (六)其他:營業額增長1﹒4%至34﹒8億元,經營利潤減少47﹒4%至7215萬元,稅前利潤減少 98﹒9%至83﹒5萬元;電解鋁產量增長1﹒6%至10﹒9萬噸,發電量增長26﹒1%至 45﹒9億度;煤氣產量增長49﹒3%至2﹒97億立方米; (七)於2010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29﹒22億元,借款餘額121﹒38 億元,其中長期借款餘額(含一年內到期部分)為117﹒42億元,短期借款餘額為3﹒96億元。 - 2009年度,集團營業額及股東應佔溢利分別上升2﹒8%及9﹒9%,至531﹒87億元(人民幣;下 同)及78﹒3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原煤產量增長8﹒2%至1﹒09億噸,其中自產原煤增長10﹒2%至1億噸,佔原煤產量 92﹒9%。煤炭銷量9725萬噸,增長9﹒6%,其中自產煤銷量增長9﹒6%至7897萬噸, 買斷貿易煤銷量增長1﹒8倍至1529萬噸,提供代理煤炭出口服務下降68﹒2%至292萬噸, 代理煤炭進口7萬噸; (二)煤炭業務:營業額上升9﹒5%至409﹒09億元,其中自產商品煤內銷收入增長13%至 321﹒41億元,買斷貿易煤銷售收入增長94﹒7%至80﹒35億元,自產商品煤出口收入降低 84﹒9%至7﹒04億元,進出口代理業務收入下跌75﹒6%至2900萬元。經營溢利下跌 14﹒1%至96﹒94億元;毛利率下跌5﹒9個百分點至26﹒7%。截止2009年12月止, 集團擁有煤炭保有儲量達158﹒22億噸,其中可採儲量87億噸; (三)煤焦化:營業額下跌46%至35﹒9億元,主要由於焦炭銷售價格和出口銷量均下降;經營溢利下跌 70﹒4%至8400萬元;毛利率下跌2個百分點至5﹒1%。焦炭產量增長20﹒7%至443萬 噸,其中權益產量增長12﹒%至317萬噸。焦炭銷量下降15﹒1%至242萬噸,其中自產焦炭 銷量215萬噸,佔總銷量88﹒8%。焦炭綜合平均銷售價格1407元╱噸; (四)煤礦裝備:營業額上升27﹒1%至52﹒55億元,得益於煤機產品產銷量增加以及高端產品所佔比 重提高帶動銷售價格提高。經營溢利上升31﹒3%至4﹒47億元;毛利率上升2個百分點至 18﹒2%。全年完成煤礦裝備產值58﹒3億元,完成煤機產量增長13﹒1%至24﹒1萬噸; (五)其他業務:營業額下跌5%至34﹒33億元,業績轉虧為盈,經營溢利1﹒42億元; (六)於2009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26﹒28億元;借款餘額122﹒76億元, 其中長期借款餘額(含一年內到期部分)118﹒89億元,短期借款餘額3﹒87億元;資本負債比 率(付息債務總額除以付息債務總額及權益之和)14﹒3%。 - 2008年度,集團營業額及股東應佔溢利分別上升43﹒1%及18﹒6%,至509﹒93億元(人民幣 ;下同)及71﹒41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原煤產量增長10﹒9%至1億噸,其中自產原煤9149萬噸,較去年增長9﹒9%,佔原煤產量 91﹒2%。煤炭銷售量8870萬噸,較去年上升4﹒4%。其中國內銷量為7270萬噸,佔總銷 量82%;出口銷量為1598萬噸,佔總銷量18%;進口2萬噸; (二)自產商品煤年內平均售價447元╱噸,增長23﹒1%。其中自產動力煤內銷平均價格405元╱噸 ,增長19﹒5%;自產焦煤內銷平均價格984元╱噸,增長47﹒3%;自產動力煤出口平均價格 694元╱噸,增長44﹒9%;自產焦煤出口平均價格1954元╱噸,增長1﹒5倍; (三)煤炭業務:營業額上升41﹒7%至373﹒52億元,經營溢利增加67﹒7%至112﹒85億元 ,毛利率亦較去年提升3﹒1個百分點至32﹒6%; (四)煤焦化業務:營業額增長78%至66﹒53億元,經營溢利亦增加56﹒4%至2﹒84億元,而毛 利率則較去年下降2﹒5個百分點至7﹒1%。截至2008年12月止年度,集團焦炭銷售量下降 6﹒9%至285萬噸,其中自產焦炭銷售220萬噸,減少3﹒1%; (五)煤礦裝備業務:營業額增長38﹒1%至41﹒34億元,經營溢利增加13﹒6%至3﹒41億元, 而毛利率則較去年下跌2﹒2個百分點至16﹒2%。營業額增長主要原因是煤機產品銷量增加以及銷 售價格提高。年內,完成煤礦裝備產量21﹒3萬噸,增長5﹒4%,其中主要煤機產品產量完成 15﹐205台(套)。累計新簽訂產品銷售合同52億元,增長67%; (六)其他業務:營業額上升12%至28﹒54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經營虧損4﹒54億元。年內, 新簽煤礦勘查設計、工程總承包、監理及岩土工程等業務合同384項,合同額達10﹒2億元。電解 鋁產量10萬噸,發電量24﹒5億度; (七)於2008年12月31日,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8﹒85億元,而借款達109﹒81億元 ,其中長期借款總額(含一年內到期部份)為107﹒13億元,短期借款總額為2﹒68億元。
發展概覽 - 集團之業務策略如下: (一)進一步開拓新煤炭資源,並對現有設施進行升級及改良。集團現已對平朔東露天礦、安太堡井工礦及王 家嶺礦進行建設,預期原煤總產能於2010年前將逾1億噸; (二)與國內外煤炭及化工生產商合作,開發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烴等高附加值煤化工產品; (三)擴展物流網絡,擴建地區銷售及客戶服務中心,以提高國際市場佔有率; (四)加強研發,包括成立新技術中心、培養研發人才及增加研發經費; (五)保護職工之健康與安全,確保經營符合環保法規。 - 2006年12月,集團配售及發行新H股上市,集資淨額約145億港元,擬用作以下用途: (一)約92億港元用作平朔礦區未來露天礦及井工礦、相關選煤廠及計劃發展之鐵路專用線之建設; (二)約28億元人民幣(約28億港元)用作償還銀行貸款; (三)餘額約25億港元則用作營運資金。 - 2007年7月,集團建議發行不多於15﹒25億股A股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所得款項將用作投資及開 發甲醇、二甲醚及配套工程項目、焦化項目二期工程、焦爐氣制甲醇項目及煤矸石綜合利用發電項目。 2008年1月,集團釐定以每股16﹒83元人民幣發行15﹒25億股A股。 - 2008年4月,集團以13﹒32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中煤集團收購山西中煤東坡煤業全部權益,及以 639萬元人民幣增持中國煤炭工業秦皇島進出口5%權益至全資擁有。東坡煤業持有山西省朔州市的採礦許 可證,礦產儲存量1﹒58億噸。秦皇島進出口主要從事進出口業務、煤炭、金屬及建築材料、機械工程設備 及文教用品銷售、運輸代理、技術諮詢、房地產及設備租賃、報關、倉儲及防塵灑水服務。 - 2009年9月,集團持62﹒43%權益之附屬公司上海能源(滬:600508)以9192萬元人民幣 向集團控股股東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收購徐州四方鋁業集團全部權益。徐州四方鋁業集團主要從事鋁冶煉、鋁材 及鑄造鋁材加工業務。 - 2011年11月,集團斥資2億元人民幣(約2﹒45億港元)與中國電力(02380)於中國成立合資 公司以投資、建設及營運燃煤發電站,以及生產與銷售電力及發電副產品,並佔20%權益。完成後,合資公 司將收購中國電力全資持有位於山西省的兩組600兆瓦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項目。 - 2012年3月,集團分別以11﹒13億元人民幣及2﹒07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收 購山西中新唐山溝煤業80%權益及中國煤炭銷售運輸全部權益。山西中新唐山溝煤業主要從事資源整合,為 唐山溝煤礦提供技術改進及項目擴展服務。中國煤炭銷售運輸從事煤炭批發經營民用型煤的加工、中轉儲存煤 炭等業務。 - 2012年8月,集團與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及若干公司成立合營企業蒙西華中鐵路,從事蒙西至華中鐵路項目 的策劃、工程建設及生產經營。合營企業的初始註冊資本為10億元人民幣,後續將加至540億元人民幣。 集團佔合營企業10%權益,將初步注資1億元人民幣,後再注資54億元人民幣。 - 同月,集團與母公司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中煤能源財務」,以為其成員提供財務及融資等業務。 合資公司之註冊資本為30億元人民幣,集團佔91%權益,將注資27﹒3億元人民幣。 - 2015年4月,集團注資5﹒35億元人民幣予湖北能源集團鄂州發電,以取得其10%權益。該公司從事 電力生產及經營、熱力生產及提供,以及粉煤灰、脫硫石膏及電力生產副產品之綜合利用等。 - 2015年12月,集團以9﹒28億元人民幣悉售平朔鑫源、平朔新型建材、平朔正嘉全部股權及大屯鋁業 75%股權予母公司中煤能源集團。出售主要是將與主業關聯度不高的部分非煤資產轉出。 - 2016年4月,集團以1﹒95億元人民幣悉售四方鋁業、邯煤機、中煤九鑫及靈石化工全部權益予母公司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預期出售收益約8﹒61億元人民幣。四方鋁業從事鋁冶煉、鋁材、鑄造鋁材加工;邯煤 機從事煤礦礦山設備、模具及鍛件製造等;中煤九鑫從事焦炭生產與貿易、道路普通貨物運輸及發電等;靈石 化工從事液氨、氧、氮及尿素生產及銷售。 - 2016年12月,集團子公司上海能源以2﹒37億元人民幣悉售龍東煤礦全部權益予股東中煤集團。龍東 煤礦從事原煤開採業務。 - 2017年8月,集團附屬公司中煤焦化控股以1342萬元人民幣,悉售山西中煤焦化運銷及中煤焦化控股 (天津)全部權益予股東中國中煤能源集團,預期出售收益約1﹒23萬元人民幣。該等公司主要從事煤炭及 焦炭貿易業務。 - 2018年3月,集團附屬公司上海能源(滬:600508)分別以1﹒17億元人民幣及3898萬元人 民幣,向母公司中國中煤能源集團之附屬公司出售「三供一業」及「市政社區設施」資產。另外,集團附屬公 司中煤北京煤礦機械以3613萬元人民幣向中國中煤能源集團之附屬公司出售「三供一業」資產。「三供一 業」資產指國有企業承擔、具社會職能之企業家屬區「供水、供電、供熱、供氣、物業」服務相關之資產。 - 2018年4月,集團持51%權益之山西中煤華晉能源以17﹒13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中煤集團收購國 投晉城能源投資全部權益。該公司的主要業務範圍包括對煤炭、電廠、電力、水利、煤化工產品行業的投資等 。 — 2018年8月,集團以2﹒57億元人民幣向股東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收購中煤電氣全部權益,其從事礦用自 動化專業設備、防爆電氣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信息技術諮詢服務等。另外,集團 向華晉焦煤進一步注資9﹒8億元人民幣,持股比例不變,仍為49%,其為大型主焦煤生產企業。 - 2019年2月,集團以2432萬元人民幣收購山西中煤平朔東日升媒業全部權益,其主要業務為煤炭資源 開採。另以總代價1﹒4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集能源所屬楊村煤礦楊村煤礦產能。 - 2019年4月,集團附屬公司訂立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協議,以3﹒61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每噸115元人 民幣)向控股股東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旗下公司收購合共314﹒16萬噸╱年的煤礦產能。
股本變化 - 2006年12月,以每股$4﹒05,配售及發行32﹒46億股新H股上市,及超額配售4﹒87億股 H股。另有3﹒73億股由內資股轉為H股。 - 2008年1月,以每股16﹒83元人民幣,發行15﹒25億股A股於上海上市。
股本分類
(31╱12╱2017) 股數 ------------------------------- 無限制流通A股 9﹐152﹐000﹐400 H股 4﹐106﹐663﹐000 ------------------------------- 總股本 13﹐258﹐663﹐400
派送紀錄
財政年度 事項 除淨╱生效日期 公布日期 (月╱年) (日╱月╱年) (日╱月╱年) ------------------------------------------------ 12╱2024 中期息人民幣 0.221 或港元 0.241349609╱09╱24 23╱08╱24 12╱2024 特別股息人民幣 0.113 或港元 0.1238504╱07╱24 12╱06╱24 12╱2023 末期息人民幣 0.442 或港元 0.4844204╱07╱24 20╱03╱24 12╱2023 不派中期息 - 24╱08╱23 12╱2022 末期息人民幣 0.413 或港元 0.4548616╱06╱23 23╱03╱23 12╱2022 不派中期息 - 25╱08╱22 12╱2021 末期息人民幣 0.301 或港元 0.3524917╱06╱22 24╱03╱22 12╱2021 不派中期息 - 25╱08╱21 12╱2020 末期息人民幣 0.134 13╱05╱21 24╱03╱21 12╱2020 不派中期息 - 28╱08╱20 12╱2019 末期息人民幣 0.127 18╱06╱20 20╱03╱20 12╱2019 不派中期息 - 23╱08╱19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