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資料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號:  02039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集團網址: http://www.cimc.com
 業務狀況


 集團簡介:
 - 集團股份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為000039。
 - 集團主要從事現代化交通運輸裝備、能源、化工、液態食品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空港與物流裝備與消防與救
   援設備的製造業務,以及物流服務、金融及資產管理及循環載具等業務。


 業績表現: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截至2025年3月止三個月,集團營業額上升11%至360﹒26億元(人民幣;下
   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5﹒5倍至5﹒44億元。期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期內,乾貨集裝箱銷量增加7﹒4%至53﹒12萬TEU,冷藏箱銷量增長2﹒9倍至3﹒64萬
      TEU;
   (二)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集安瑞科整體在手訂單為283﹒09億元,新簽訂單為45﹒66億
      元;海洋工程業務新增生效訂單下跌60%至6000萬美元,累計持有在手訂單價值上升34%至
      63億美元;
   (三)於2025年3月31日,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260﹒87億元。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24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39%至1776﹒6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
   佔溢利(扣除其他權益工具持有人的權益)增長7倍至28﹒6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年內,集團之資產減值損失收窄20﹒9%至4﹒16億元,信用減值損失擴大2﹒4倍至4﹒92億
      元;
   (二)集裝箱製造:營業額上升1﹒1倍至615﹒3億元,佔總營業額34﹒6%,淨利潤增長1﹒3倍至
      40﹒88億元。年內,集團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343﹒36萬TEU,增長4﹒2倍;冷藏集
      裝箱累計銷售13﹒86萬TEU,增長49﹒8%;
   (三)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減少16﹒6%至207﹒55億元,佔總營業額11﹒7%,淨利潤下跌
      55﹒8%至10﹒81億元。年內,在全球銷售各類半掛車10﹒2萬輛;
   (四)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營業額增加1﹒9%至254﹒43億元,佔總營業額14﹒3%,淨利
      潤減少14﹒3%至7﹒32億元;其中,中集安瑞科旗下清潔能源分部實現營業收入增加15﹒3%
      至171﹒83億元;
   (五)海洋工程:營業額增長60%至163﹒93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淨利潤2﹒24億元;
   (六)空港與物流裝備、消防與救援設備:營業額上升2﹒3%至70﹒91億元,淨利潤增長19﹒2%至
      2﹒65億元;
   (七)物流服務:營業額增加57﹒8%至311﹒9億元,佔總營業額17﹒6%,淨利潤上升1﹒3倍至
      4﹒37億元;
   (八)金融及資產管理:營業額減少6﹒3%至20﹒77億元,淨虧損收窄26﹒1%至18﹒04億元;
   (九)循環載具:營業額下降16﹒6%至23﹒56億元,淨虧損擴大2﹒1倍至2﹒29億元;
   (十)於2024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的貨幣資金為216﹒21億元,銀行借款及其他借貸為
      391﹒26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為61%(2023年12月31日:
      60%)。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23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9﹒7%至1278﹒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
   佔溢利下跌86﹒9%至4﹒21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年內,集團之資產減值損失擴大14﹒8%至5﹒26億元,信用減值損失收窄54﹒6%至1﹒45
      億元;
   (二)集裝箱製造:營業額下跌33﹒2%至293﹒27億元,佔總營業額22﹒9%,淨利潤下降
      65﹒9%至17﹒94億元。年內,集團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66﹒41萬TEU,下降40%
      ;冷藏集裝箱累計銷售9﹒25萬TEU,下降29﹒6%;
   (三)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增加6﹒4%至248﹒91億元,佔總營業額19﹒5%,淨利潤增長1﹒2
      倍至24﹒48億元。年內,在全球銷售各類半掛車11﹒7萬輛;
   (四)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營業額增加18﹒8%至249﹒74億元,佔總營業額19﹒5%,淨
      利潤則減少18%至8﹒54億元;其中,中集安瑞科旗下清潔能源分部實現營業收入增加40﹒8%
      至149﹒07億元,化工環境分部實現營業收入減少15﹒8%至44﹒14億元,液態食品分部實
      現營業收入上升18﹒6%至42﹒93億元;
   (五)海洋工程:營業額增長82﹒9%至102﹒44億元,淨虧損收窄90﹒8%至3076萬元;
   (六)空港與物流裝備、消防與救援設備:營業額上升4﹒6%至69﹒31億元,淨利潤增加12﹒6%至
      2﹒22億元;
   (七)物流服務:營業額下降32﹒4%至197﹒67億元,佔總營業額15﹒5%,淨利潤下跌
      50﹒1%至1﹒87億元;
   (八)金融及資產管理:營業額增長43%至22﹒18億元,淨虧損擴大79﹒8%至24﹒41億元;
   (九)循環載具:營業額下降39﹒6%至28﹒26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淨虧損7434萬元;
   (十)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的貨幣資金為213﹒24億元,銀行借款及其他借貸為
      391﹒8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為60%(2022年12月31日:57%
      )。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22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13﹒5%至1415﹒37億元(人民幣;下同),股
   東應佔溢利下跌51﹒7%至32﹒19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年內,集團之資產減值損失收窄89﹒4%至4﹒59億元,信用減值損失收窄49﹒5%至3﹒18
      億元;
   (二)集裝箱製造:營業額下跌30﹒9%至439﹒21億元,佔總營業額31%,淨利潤下降53﹒6%
      至52﹒58億元。年內,集團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110﹒73萬TEU,下降55﹒9%;冷
      藏集裝箱累計銷售13﹒14萬TEU,下降11﹒4%;
   (三)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減少14﹒6%至233﹒85億元,佔總營業額16﹒5%,淨利潤增加
      12﹒8%至11﹒14億元。年內,在全球銷售各類半掛車12﹒8萬輛,在中國銷售輕型廂式車廂
      體7696台╱套;
   (四)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營業額增加9﹒8%至210﹒28億元,佔總營業額14﹒9%,淨利
      潤增長17﹒8%至10﹒42億元;其中,中集安瑞科旗下清潔能源分部實現營業收入下降5﹒5%
      至105﹒91億元,化工環境分部實現營業收入增加38﹒2%至52﹒42億元,液態食品分部實
      現營業收入上升5﹒8%至36﹒2億元;
   (五)海洋工程:營業額增長10﹒8%至56﹒01億元,淨虧損收窄83﹒5%至3﹒34億元;
   (六)空港與物流裝備、消防與救援設備:營業額減少1﹒8%至66﹒24億元,淨利潤增加2﹒2%至
      1﹒97億元;
   (七)物流服務:營業額微升0﹒1%至292﹒41億元,佔總營業額20﹒7%,淨利潤下降30﹒7%
      至3﹒75億元;
   (八)金融及資產管理:營業額下跌57﹒6%至15﹒5億元,淨虧損收窄43﹒5%至13﹒58億元;
   (九)循環載具:營業額下降14﹒3%至46﹒77億元,淨利潤減少50﹒2%至2﹒87億元;
   (十)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的貨幣資金為171﹒12億元,銀行借款及其他借貸為
      264﹒33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為57%(2021年12月31日:
      63%)。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21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73﹒9%至1636﹒96億元(人民幣;下同),股
   東應佔溢利增加24﹒6%至66﹒6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年內,集團之資產減值損失擴大6﹒4倍至43﹒24億元,信用減值損失擴大59﹒8%至6﹒31
      億元;
   (二)集裝箱製造:營業額增長2倍至635﹒64億元,佔總營業額38﹒8%,淨利潤上升4﹒7倍至
      113﹒27億元。年內,集團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251﹒13萬TEU,增長1﹒5倍;冷藏
      集裝箱累計銷售14﹒83萬TEU,增長15﹒3%;
   (三)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增加4﹒1%至273﹒83億元,佔總營業額16﹒7%,淨利潤則下跌
      22﹒2%至9﹒88億元。年內,在全球銷售各類半掛車13﹒8萬輛,在中國銷售專用車上裝
      52﹐703台╱套;在中國銷售輕型廂式車廂體9115台╱套;
   (四)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營業額增加45﹒1%至191﹒56億元,佔總營業額11﹒7%,淨
      利潤增長1﹒5倍至8﹒85億元;其中,中集安瑞科旗下清潔能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上升38﹒8%
      至97﹒16億元,化工環境業務實現營業收入增加87﹒2%至37﹒94億元,液態食品裝備業務
      實現營業收入增長25﹒4%至34﹒2億元;
   (五)海洋工程:營業額微升0﹒1%至50﹒55億元,淨虧損擴大3﹒9%至20﹒18億元;
   (六)空港、消防及自動化物流裝備:營業額增加11﹒4%至67﹒46億元,淨利潤則下降40﹒4%至
      1﹒93億元;
   (七)物流服務:營業額增長1﹒8倍至292﹒25億元,佔總營業額17﹒9%,淨利潤增加1倍至
      5﹒42億元;
   (八)金融及資產管理:營業額上升1﹒1倍至36﹒54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淨虧損24﹒03億元
      ;
   (九)循環載具:營業額增長94﹒2%至54﹒58億元,淨利潤增加5﹒1倍至5﹒77億元;
   (十)於2021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的貨幣資金為164﹒43億元,銀行借款及其他借貸為
      420﹒16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為63%(2020年12月31日:
      63%)。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20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9﹒7%至941﹒5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
   佔溢利增長2﹒5倍至53﹒5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年內,集團之資產減值損失收窄88﹒9%至5﹒82億元,信用減值損失收窄24﹒1%至3﹒95
      億元;
   (二)集裝箱製造:營業額上升8﹒9%至214﹒63億元,佔總營業額22﹒8%,淨利潤大幅增長至
      19﹒87億元。年內,集團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100﹒26萬TEU,增長11﹒6%;冷藏
      集裝箱累計銷售12﹒86萬TEU,減少6﹒5%;
   (三)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增加13﹒3%至262﹒95億元,佔總營業額27﹒9%,淨利潤下跌
      2﹒6%至12﹒69億元。年內,道路運輸車輛業務完成總銷量13﹒1萬台,增長11﹒6%;
   (四)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營業額減少11﹒3%至131﹒98億元,佔總營業額14%,淨利潤下跌
      56%至3﹒6億元;其中,中集安瑞科旗下清潔能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上升2﹒7%至70﹒02億
      元,化工環境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下跌40﹒1%至20﹒27億元,液態食品裝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減
      少11﹒3%至27﹒28億元;
   (五)海洋工程:營業額增長31﹒4%至50﹒48億元,淨虧損擴大51﹒2%至19﹒43億元;
   (六)空港、消防及自動化物流裝備:營業額增加1﹒6%至60﹒55億元,淨利潤增長28%至3﹒24
      億元;
   (七)重型卡車:營業額減少34%至16﹒03億元,淨虧損擴大85﹒6%至4﹒08億元;
   (八)物流服務:營業額上升16%至105﹒69億元,淨利潤增長1﹒4倍至2﹒66億元;
   (九)產城:營業額增長51﹒4%至21﹒69億元,淨利潤下跌48﹒5%至4﹒16億元;
   (十)金融及資產管理:營業額下降4﹒8%至17﹒12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淨利潤3﹒12億元;
   (十一)單元戴具:錄得營業額28﹒1億元,及淨利潤9434萬元;
   (十二)於2020年12月31日,集團之貨幣資金為121﹒81億元,銀行借款及其他借貸為
      484﹒44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為63%(2019年12月31日:
      68%)。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9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8﹒2%至858﹒1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
   佔溢利下跌54﹒4%至15﹒42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年內,集團錄得資產減值損失60﹒29億元;
   (二)集裝箱製造:營業額下降36﹒7%至197﹒17億元,佔總營業額23%,淨利潤下跌92﹒7%
      至1﹒37億元;年內,集團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89﹒86萬TEU,減少41﹒8%;冷藏集
      裝箱累計銷售13﹒75萬TEU,下降18﹒25%;
   (三)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減少3﹒8%至232﹒15億元,佔總營業額27﹒1%,淨利潤上升
      2﹒4%至13﹒03億元;年內,道路運輸車輛業務完成總銷量11﹒77萬台;
   (四)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營業額增加5﹒8%至148﹒86億元,佔總營業額17﹒3%,淨利潤上
      升3﹒3%至8﹒18億元;其中,中集安瑞科旗下清潔能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3﹒1%至
      68﹒15億元,化工環境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下降10﹒2%至33﹒86億元,液態食品裝備業務實
      現營業收入減少3﹒8%至30﹒77億元;
   (五)海洋工程:營業額增長1﹒4倍至38﹒41億元,淨虧損收窄62﹒7%至12﹒85億元;
   (六)空港、消防及自動化物流裝備:營業額增加27﹒6%至59﹒59億元,淨利潤增長31﹒3%至
      2﹒53萬元;
   (七)重型卡車:營業額上升3﹒2%至24﹒27億元,淨虧損擴大83﹒9%至2﹒2億元;
   (八)物流服務:營業額上升6﹒1%至91﹒1億元,佔總營業額10﹒6%,淨利潤減少30%至1﹒1
      億元;
   (九)產城:營業額下跌50﹒4%至14﹒33億元,淨利潤上升43%至8﹒06億元;
   (十)金融及資產管理:營業額減少13﹒7%至17﹒98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淨虧損51﹒18億
      元;
   (十一)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之貨幣資金為97﹒15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
      175﹒57億元及309﹒18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為68%(2018年
      12月31日:67%)。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8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22﹒5%至934﹒98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
   應佔溢利上升34﹒7%至33﹒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年內,集團錄得資產減值損失24﹒26億元,上升2﹒6倍;
   (二)集裝箱:營業額增長25%至311﹒64億元,佔總營業額33﹒3%,淨利潤上升29﹒2%至
      18﹒91億元;年內,集團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154﹒39萬TEU,增長18%;冷藏集裝
      箱累計銷售16﹒82萬TEU,增長54﹒17%;
   (三)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增長25%至241﹒43億元,佔總營業額25﹒8%,淨利潤上升25%至
      12﹒73億元;年內,道路運輸車輛累計銷售19﹒2萬台(套),增加17﹒8%;
   (四)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營業額增長20﹒7%至140﹒66億元,淨利潤上升67﹒2%至
      7﹒92億元;其中,中集安瑞科旗下清潔能源業務營業收入增長21﹒6%至60﹒27億元,化工
      環境業務營業收入增長24﹒5%至37﹒68億元,液態食品裝備業務營業收入上升19﹒1%至
      31﹒98億元;
   (五)海洋工程:營業額增長31﹒4%至16﹒32億元,淨虧損擴大2﹒3倍至34﹒49億元;
   (六)空港裝備:營業額增長30%至46﹒7億元,淨利潤上升31﹒7%至1﹒93億元;
   (七)物流服務:營業額增長5﹒6%至85﹒86億元,淨利潤增加82﹒6%至1﹒58億元;
   (八)金融:營業額下降10﹒9%至20﹒85億元,淨利潤減少43﹒8%至5﹒57億元;
   (九)房地產:營業額增長1﹒9倍至28﹒88億元,淨利潤上升1﹒9倍至5﹒64億元;
   (十)重卡:營業額減少6﹒5%至23﹒52億元,淨虧損收窄5﹒9%至1﹒2億元;
   (十一)於2018年12月31日,集團之貨幣資金為97﹒29億元,短期借款及長期借款分別為
       198﹒98億元及257﹒7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為67﹒02%(
       2017年12月31日:66﹒89%)。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7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49﹒3%至76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
   利上升3﹒6倍至25﹒09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年內,集團錄得資產減值損失6﹒71億元,下降67﹒9%;
   (二)集裝箱:營業額增長1﹒4倍至249﹒37億元,佔總營業額32﹒7%,淨利潤上升3倍至
      14﹒63億元;年內,集團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130﹒89萬TEU,增長1﹒2倍;冷藏集
      裝箱累計銷售10﹒91萬TEU,增長36﹒9%;
   (三)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增長33﹒5%至193﹒13億元,佔總營業額25﹒3%,淨利潤上升
      32﹒8%至10﹒18億元;年內,道路運輸車輛累計銷售16﹒3萬台(套),增加32﹒4%;
   (四)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營業額增長28﹒1%至116﹒49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淨利潤
      4﹒74億元;其中,中集安瑞科旗下能源裝備業務營業收入增長53%至49﹒59億元,化工裝備
      業務營業收入增長22﹒4%至30﹒26億元,液態食品裝備業務營業收入上升19﹒1%至
      26﹒86億元;
   (五)海洋工程:營業額增長1﹒7倍至12﹒42億元,淨虧損擴大3﹒9倍至10﹒39億元;
   (六)空港裝備:營業額增長11﹒8%至35﹒93億元,淨利潤上升11﹒7%至1﹒46億元;
   (七)物流服務:營業額增長14﹒8%至81﹒28億元,淨利潤下跌76%至8642萬元;
   (八)金融:營業額增長1﹒6%至23﹒4億元,淨利潤上升20﹒5%至9﹒92億元;
   (九)房地產:營業額增長10﹒2%至9﹒87億元,淨利潤上升25﹒1%至1﹒92億元;
   (十)重卡:營業額增長53﹒3%至25﹒16億元,淨虧損收窄60﹒9%至1﹒27億元;
   (十一)於2017年12月31日,集團之貨幣資金為55﹒96億元,短期借款及長期借款分別為
      153﹒17億元及241﹒4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為66﹒89%(
      2016年12月31日:68﹒6%)。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6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12﹒9%至511﹒12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
   應佔溢利下降73﹒4%至5﹒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股東應佔溢利大幅下降主要因年內錄得資產減值損失20﹒9億元,較去年擴大了2﹒8倍所致;
   (二)集裝箱:營業額下跌48﹒8%至105﹒22億元,佔總營業額20﹒6%,淨利潤下降63﹒5%
      至3﹒63億元。年內,集團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58﹒73萬TEU,較去年下降47﹒6%,
      冷藏集裝箱累計銷售7﹒97萬TEU,較去年下跌56﹒1%;
   (三)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上升13﹒8%至144﹒63億元,佔總營業額28﹒3%,淨利潤增長
      34%至7﹒67億元。年內,道路運輸車輛累計銷售12﹒31萬台(套),較去年增長8﹒1%;
   (四)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營業額上升3﹒2%至90﹒93億元,佔總營業額17﹒8%,業績則
      轉盈為虧,錄得淨虧損8﹒93億元。其中,中集安瑞科旗下能源裝備業務營業收入下降4﹒6%至
      32﹒41億元,化工裝備業務營業收入下降8﹒8%至24﹒72億元,液態食品裝備業務營業收入
      則上升5﹒6%至22﹒55億元;
   (五)海洋工程:營業額下跌71﹒3%至4﹒6億元,淨虧損大幅擴大至2﹒13億元;
   (六)空港裝備:營業額上升13﹒9%至32﹒13億元,淨利潤增長1﹒1倍至1﹒31億元,主要得益
      於消防及救援車輛業務的貢獻比重加大;
   (七)物流服務之營業額下跌7﹒8%至70﹒81億元,淨利潤則增長2﹒6倍至3﹒59億元。金融業務
      之營業額上升28﹒5%至23﹒02億元,淨利潤增長6﹒5%至8﹒24億元。房地產業務之營業
      額下跌18﹒9%至8﹒95億元,淨利潤下降54﹒7%至1﹒54億元。重卡之營業額增長1﹒2
      倍至16﹒42億元,淨虧損收窄19﹒8%至3﹒25億元;
   (八)於2016年12月31日,集團的貨幣資金為63﹒26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157﹒3億
      元及270﹒23億元。資產負債率(按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計算)為68﹒6%(2015年12
      月31日:66﹒6%)。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5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16﹒2%至586﹒86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
   應佔溢利下降20﹒3%至19﹒7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裝箱:營業額下跌13﹒3%至205﹒4億元,佔總營業額35%,淨利潤則增長40﹒2%至
      9﹒96億元。年內,集團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112﹒03萬TEU,下降19﹒1%,冷藏集
      裝箱累計銷售18﹒14萬TEU,上升40﹒8%;
   (二)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下跌3﹒5%至127﹒12億元,佔總營業額21﹒7%,淨利潤下降
      11﹒7%至5﹒72億元。年內,道路運輸車輛累計銷售11﹒39萬台(套),下降1﹒1%;
   (三)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營業額下跌28﹒4%至88﹒12億元,佔總營業額15%,淨利潤下
      降54﹒5%至4﹒75億元。其中,中集安瑞科旗下能源裝備業務營業收入下降37﹒4%至
      33﹒97億元,化工裝備業務營業收入下降19﹒9%至27﹒1億元,液態食品裝備業務營業收入
      下降13﹒3%至21﹒35億元;
   (四)海洋工程:營業額下跌71﹒9%至16﹒04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淨虧損1187萬元;
   (五)空港裝備:營業額上升3﹒4%至28﹒2億元,淨利潤下降28﹒2%至6232萬元,主要是由消
      防車業務利潤下降所致;
   (六)物流服務之營業額下跌5﹒8%至76﹒8億元,淨利潤下降26﹒7%至1﹒01億元。金融之營業
      額增加20﹒7%至17﹒92億元,淨利潤增長38﹒5%至7﹒74億元。房地產之營業額下跌
      2﹒9%至11﹒04億元,淨利潤增長66﹒8%至3﹒4億元。重卡之營業額上升7﹒5%至
      7﹒51億元,淨虧損擴大5﹒7倍至4﹒05億元;
   (七)於2015年12月31日,集團的貨幣資金為44﹒87億元,借款為415﹒94億元。資產負債
      率(按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計算)為66﹒8%(2014年12月31日:68﹒9%)。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4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1﹒1%至700﹒7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
   應佔溢利上升13﹒6%至24﹒78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裝箱:營業額上升12﹒3%至237﹒03億元,淨利潤下降30﹒3%至7﹒1億元;年內,集
      團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138﹒53萬TEU,上升27﹒3%,實現銷售收入159﹒53億元
      ,上升20﹒4%;冷藏集裝箱累計銷售12﹒88萬TEU,上升7﹒7%,實現銷售收入
      42﹒25億元,上升7﹒5%;特種箱累計銷售6﹒95萬台,下降8﹒8%,實現銷售收入
      41﹒98億元,減少4﹒9%;
   (二)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上升0﹒4%至131﹒69億元,淨利潤上升1﹒5倍至6﹒48億元,道路
      運輸車輛累計銷售11﹒52萬台(套),增長10%;
   (三)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營業額上升9﹒7%至123﹒02億元,淨利潤上升14﹒5%至
      10﹒44億元;
   (四)海洋工程:營業額上升63%至57﹒06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淨利潤466萬元;
   (五)機場設備:營業額上升2﹒1倍至27﹒27億元,淨利潤下降25﹒4%至8676萬元;
   (六)物流服務與裝備:營業額上升35﹒5%至81﹒56億元,淨利潤下降22﹒9%至1﹒38億元;
   (七)於2014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6﹒67億元;資產負債率(按負債總額除
      資產總額計算)為68﹒9%(2013年:66﹒3%)。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3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6﹒5%至578﹒7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
   佔溢利上升12﹒4%至21﹒8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裝箱:營業額下跌14﹒9%至211億元,淨利潤下降43﹒6%至10﹒19億元。年內,集團
      普通幹貨集裝箱累計銷售108﹒83萬TEU,上升0﹒7%,實現銷售收入132﹒52億元,下
      跌14﹒3%;冷藏集裝箱累計銷售11﹒96萬TEU,下降3%,實現銷售收入39﹒32億元,
      下降10%;特種箱累計銷售6﹒39萬台,下降12﹒6%,實現銷售收入44﹒14億元,減少
      26%;
   (二)道路運輸車輛:營業額減少4﹒9%至131﹒21億元,而淨利潤則增長92﹒7%至2﹒64億元
      ,道路運輸車輛累計銷售10﹒48萬台(套),增長6%;
   (三)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營業額增長21﹒1%至112﹒1億元,淨利潤亦上升41﹒3%至
      9﹒12億元;
   (四)海洋工程:營業額大幅增長91﹒4%至35﹒02億元,淨虧損收窄43﹒7%至2﹒97億元,主
      要得益於自建項目(2座半潛起重╱生活平台、2座自升式平台)的銷售;
   (五)機場設備:營業額上升17﹒3%至8﹒88億元,淨利潤增長69%至1﹒16億元;
   (六)物流服務與裝備:錄得營業額及淨利潤分別為60﹒21億元及1﹒79億元;
   (七)於201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47﹒71億元;銀行貸款、透支及應付債券
      為257﹒87億元;資產負債率(按負債總額除資產總額計算)為66﹒3%(2012年12月
      31日:64﹒9%)。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2年度,集團營業額減少15﹒3%至543﹒3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
   應佔溢利下降47﹒5%至19﹒39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裝箱製造:營業額減少29﹒2%至247﹒97億元,淨利潤減少50﹒2%至18﹒07億元。
      其中普通乾貨集裝箱累計銷售108萬TEU,下降24%,實現收入154﹒63億元,下降
      28﹒9%;冷藏集裝箱累計銷售12﹒3萬TEU,減少31%,實現收入43﹒7億元,減少
      30﹒4%;特種箱累計銷售7﹒31萬台,下降5%,實現收入59﹒64億元,下降10%;
   (二)道路運輸車輛業務:營業額下降17﹒5%至137﹒9億元,淨利潤下降73﹒2%至1﹒37億元
      ,道路運輸車輛累計銷售9﹒88萬台(套),減少35%。於2012年12月31日,集團已經建
      立22個生產基地,合計年產能超過20萬套;
   (三)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業務:營業額上升11﹒8%至92﹒57億元,淨利潤上升30﹒8%至
      6﹒45億元;
   (四)海洋工程業務:營業額增長2﹒2倍至18﹒29億元,是因為自升式平台H197、H267、
      JU2000項目、半潛式平台cosl3#、cosl4#以及修船項目所確認的銷售收入,淨虧損
      收窄52﹒8%至5﹒27億元;
   (五)機場設備業務:營業額上升32﹒6%至7﹒57億元,淨利潤上升57﹒7%至6882萬元;
   (六)於2012年12月31日,集團錄得手頭現金52﹒22億元;銀行貸款、透支及應付債券為208
      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額除資產總額計算)64﹒9%(2011年12月31日:66﹒4%
      )。
 - 2011年度,按照中國會計準則,集團營業額上升23﹒9%至641﹒2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
   應佔溢利上升23%至36﹒91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裝箱:收入上升38﹒3%至350﹒4億元,淨利潤上升8﹒6%至36﹒29億元,毛利率上升
      0﹒3個百分點至19﹒3%;
   (二)道路運輸車輛:收入上升0﹒6%至167﹒25億元,淨利潤下跌7﹒9%至5﹒13億元,毛利率
      下跌0﹒1個百分點至13﹒7%;
   (三)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收入上升58﹒4%至82﹒84億元,淨利潤上升6﹒4倍至4﹒93億元
      ,毛利率上升0﹒6個百分點至17﹒4%;
   (四)海洋工程:收入下跌76﹒4%至5﹒77億元,淨虧損收窄2﹒3%至11﹒16億元;
   (五)機場設備:收入上升66﹒7%至5﹒71億元,淨利潤上升72﹒7%至4365萬元;
   (六)按地區劃分,美洲營業額下跌0﹒2%至157﹒78億元,佔總營業額的24﹒6%;中國、亞洲
      (除中國以外)、歐洲及其他地區營業額上升16﹒7%、33%、55﹒4%及1﹒5倍,至
      224﹒5億元、56﹒07億元、180﹒58億元及22﹒32億元,分佔總營業額的35%、
      8﹒7%、28﹒2%及3﹒5%;
   (七)於2011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65﹒63億元,未償還銀行借款為
      170﹒97億元,流動比率1﹒3倍,資產負債比率(總債務(包括銀行借款及已發行票據)除股東
      應佔權益)1﹒1倍。


 發展概覽
 - 於2012年12月,集團業務發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優化產品組合及服務並且擴展銷售網絡,提升主要產品的市場份額;並拓展海外業務,致力擴充集團的
      全球業務版圖;
   (二)通過研發專注開發新產品及改良產品組合,並對業務貢獻比重龐大的分部及地區設立全新研發部門;
   (三)減低生產及原材料成本;改善業務經營及生產設施的效率;提高生產安全並改良環保系統;
   (四)發掘潛在合適的收購機會;
   (五)就其他主要業務而言,專注發展金融服務,包括融資租賃服務;及中國高增長地區的房地產開發業務。
 - 2013年5月,主要股東中遠太平洋(01199)以12﹒2億美元悉售其所持集團4﹒32億股A股及
   1﹒48億股H股,佔其已發行總股本21﹒8%。
 - 2013年7月,集團以5﹒95億美元(約36﹒75億元人民幣)訂購七艘8800TEU集裝箱船,再
   以同等代價出租該等船舶,為期204個月。租賃期屆滿時,承租人有責任購買該等船舶,每艘代價2150
   萬美元。預期船舶於2015至2016年間交付。
 - 同月,集團以4﹒25億美元(約26﹒22億元人民幣)訂購五艘8800TEU集裝箱船,再以同等代價
   出租該等船舶,為期204個月。租賃期屆滿時,承租人有責任購買該等船舶,每艘代價2150萬美元。預
   期船舶於2015年交付。
 - 同月,集團向新加坡上市公司Pteris Global注入附屬公司深圳中集天達空港設備70%權益,
   對價為9630萬新加坡元,Pteris將以每股0﹒13新加坡元向集團發行新股。完成後,集團持
   Pteris權益將由14﹒99%增至63﹒88%。深圳中集天達空港設備主要從事設計和生產旅客登機
   橋產品、機場地面設備、行李處理系統及自動停車系統。Pteris主要從事機場物流系統設計及製造。
 - 2013年9月,集團以1﹒7億美元(約10﹒47億元人民幣)訂購兩艘8800TEU集裝箱船,再以
   同等代價出租該等船舶,為期204個月。租賃期屆滿時,承租人有責任購買該等船舶,每艘代價2150萬
   美元。預期船舶於2015年交付。
 - 2013年11月,集團以5500萬歐元收購德國Albert Ziegler Group母公司所有
   資產、與業務相關的部分負債及母公司於德國境內外共9家子公司。該公司為全球主要消防及救援車輛及器材
   供應商之一,其母公司於2011年8月申請破產。
 - 2015年2月,集團以4﹒89億元向中國消防(00445)出售全資附屬公司德國齊格勒消防及救援車
   輛集團40%權益連1040萬歐元股東貸款,代價以每股$0﹒4發行12﹒24億股股份支付,佔中國消
   防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30%。該公司從事消防車及特種車、消防泵及其他消防設備之開發、生產及分銷業務
   。
 - 2016年9月,集團私有化新加坡上市公司Pteris,以每股0﹒85新加坡元收購其9011萬股股
   份,總代價7659萬新加坡元。完成後,集團持Pteris 77﹒72%權益,其主要從事機場行李處
   理系統、全球機場物流管理系統、國際航空餐配處理系統、航空貨物處理系統、航空快件處理系統。
 - 2016年12月,集團全資擁有之CIMC Offshore引入新投資者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向其
   注資10億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持CIMC Offshore之權益將被攤薄至85%。CIMC
   Offshore為海工裝備企業。
 - 同月,集團附屬公司上海中集冷箱獲補償5﹒72億元人民幣,以遷出位於上海市寶山區之廠房。
 - 同月,集團與天津藍水訂立協議,合作興建、開發及營運煙台CR600深水半潛式生活平台及D901#深
   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台。天津藍水將注資55﹒25億元人民幣,集團則注資9﹒75億元人民幣,分別持
   85%及15%權益。CR600平台生活區滿足美國船級社的要求,設計工作海域為巴西、墨西哥灣和西非
   ,同時可兼顧英國北海使用需求。D901#平台則為是全球最大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台之一,最大
   排水量達7萬噸,及全球最先進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鑽井深度約15﹐250米。
 - 2017年4月,主要股東招商局港口(00144)出售集團全部24﹒53%權益予招商局集團。
 - 2017年7月,集團持82%權益之附屬公司中集產城引入新投資者碧桂園(02007),向其注資
   9﹒26億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持中集產城之權益將攤薄至61﹒5%。中集產城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業
   務。
 - 2017年8月,集團位於深圳市蛇口設有廠房之租賃用地,因開發建設而須遷出,獲補償4﹒95億元人民
   幣,土地面積61﹐006平方米。
 - 2017年9月,集團以6﹒34億元人民幣悉售中集電商78﹒236%權益,預期出售收益約4億元人民
   幣。該公司從事智能包裹快遞櫃運營業務。
 - 2017年12月,集團以29﹒92億元人民幣出售德利國際全部78﹒15%權益予旗下中國消防
   (00445),中國消防以每股0﹒366港元,發行46﹒64億股及本金額10﹒24億元人民幣之可
   換股債券支付代價。德利國際主要從事機場物流系統業務,包括設計及製造乘客登機橋及地勤支援設備(包括
   機場擺渡車、餐車及機場平台車)等。完成後,集團持有中國消防權益由30%增至51%,並將申請清洗豁
   免。
 - 2018年3月,集團以2﹒1億元人民幣向首長國際(00697)悉售首中投資管理44﹒94%權益,
   代價以每股0﹒2475港元,發行10﹒48億股支付,佔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5﹒53%。首中投資管理
   主要於中國國內從事停車場設施的設計、建造及運營業務,當中專注於機場、火車站及醫院等的公眾停車場;
   於2018年3月,其運營逾1萬個車位。
 — 2018年9月,集團以41﹒02億元人民幣投得上海羅店鎮商住用地,面積14﹒6萬平方米。
 — 同月,集團擬透過增資方式競買四間公司股權,分別為太子灣商融置業49%股權、太子灣商泰置業49%股
   權、深圳商啟51%股權及深圳樂藝51%股權,代價63﹒2億元人民幣。該四間公司由招商蛇口全資擁有
   ,分別在深圳南山區持有四塊商用地皮,合共面積達39﹐916平方米。
 — 2018年11月,集團附屬公司中集產城向東莞正易增資4762萬元人民幣,以與碧桂園(02007)
   合作開發天寶項目。增資完成後,中集產城將持有東莞正易70%股權。東莞正易擁有天寶項目全部股權,其
   位於東莞市莞城區天寶路,佔地4﹒25萬平方米。
 — 2018年12月,集團擬分拆中集車輛(01839)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9年4月,集團宣布
   每持有103股H股可優先認購1股中集車輛(集團)股份。
 - 2019年4月,集團及持75%權益之振華物流以總代價8010萬元人民幣向主要股東中遠海運旗下中遠
   海運集裝箱運輸出售天津港中集振華物流合共60%權益,預期錄得出售收益1836萬元人民幣。該公司主
   要從事集裝箱管理、包裝、倉儲及裝卸;承辦國際貨運代理業務;貨物運輸業務。
 - 2019年8月,集團旗下附屬公司集宏投資及集遠投資獲碧桂園(02007)注資各3333萬元人民幣
   以合作開發深圳蛇口太子灣項目,佔地總面積15﹐896平方米。完成後,碧桂園將持有該等附屬公司各
   40%權益。集團、碧桂園、招商蛇口及該等附屬公司將分別持有該項目12﹒75%、15﹒3%、49%
   及22﹒95%。
 - 2019年9月,集團與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及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前海管理局)
   訂立土地整備協議,前海管理局收回位於深圳市前海共52﹒4萬平方米的三塊宗地,應付集團之總補償價值
   為128﹒91億元人民幣,並會按照總補償價值置換土地予集團(差額部分將另行協商)。置換土地的用地
   面積為9﹒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62﹒8萬平方米,價值125﹒16億元人民幣。
 - 2020年6月,集團非全資附屬公司中集車輛擬發行A股於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完成後,集團持有
   中集車輛權益將由53﹒82%被攤薄至45﹒74%。
 - 2020年7月,集團以4﹒32億元人民幣(相等於每股6﹒8元人民幣)增持中集車輛(01839)
   6349萬股內資股股份;完成後,集團持有該公司權益由53﹒82%增至57﹒42%。
 - 2020年8月,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擬向主要股東中遠集裝箱工業收購3﹒5億股A股及2﹒65億股H股
   (共佔已發行股本17﹒14%),以及向Broad Ride等其他股東收購全部共4﹒54億股H股(
   共佔已發行股本12﹒67%)。完成後,中遠集裝箱工業持有集團權益將減至4﹒7%;深圳市資本運營集
   團持有集團權益為29﹒81%,成為集團最大主要股東。12月,集團宣布A股及H股轉讓事項均已完成,
   每股H股轉讓價格均為9﹒83元人民幣。
 - 2020年12月,集團與旗下中集安瑞科(03899)擬分拆中集安瑞環科技(前稱:南通中集罐式儲運
   設備製造)於中國A股上市。集團現持有中集安瑞科68﹒2%權益,而中集安瑞科則現持有中集安瑞環科技
   90%權益。中集安瑞環科技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標準罐式集裝箱、特種罐式集裝箱及各式多式聯運散裝貨物
   (主要為液態、氣態及粉末狀化學品)之設備;及製造及銷售環保設備。預期分拆完成後,中集安瑞環科技將
   繼續合併入帳集團財務報表。
 - 2021年9月,集團以10﹒84億美元收購Maersk Container Industry全部
   權益,其主要從事製造及向聯運行業的客戶銷售冷藏集裝箱及冷機。2022年8月,由於經營者集中審查面
   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其可能導致交易先決條件未能達成,集團與賣方決定終止收購事項。10月,集團宣布已
   簽訂和解協議,集團須向賣方支付和解費用8500萬美元。
 - 2021年11月,集團全資持有之中集融資租賃獲投資者注資1﹒28億元人民幣,並以18﹒37億元人
   民幣出售該公司合共7﹒56億元人民幣的註冊資本。完成後,集團持有該公司權益減至45﹒4318%,
   其主要在集裝箱、海工船舶及模塊化建築等業務領域提供融資服務。
 - 2021年12月,集團出資18億元人民幣與控股股東招商局集團及其他合營夥伴成立中國海洋工程裝備技
   術發展,並佔9%權益。該公司將主要從事海洋工程關鍵配套系統開發;海洋工程設計和模塊設計製造服務;
   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與銷售等業務。
 - 2022年10月,集團旗下集瑞聯合重工增資39﹒7億元(人民幣;下同),集團出資其中14﹒06億
   元。完成後,集團持有集瑞聯合重工股權由73﹒89%減至35﹒42%,並由附屬公司改為聯營公司入帳
   ,預計帳面虧損1﹒63至2﹒63億元。集瑞聯合重工主要從事汽車底盤等產銷,而重組後將發展電動、增
   程式、氫能等新能源重卡。
 - 2023年10月,集團旗下中集環科(深:301559)於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發行A股上市。完成後
   ,集團持有中集安瑞環科技權益由60﹒84%被攤薄至51﹒71%。該公司主要從事研發、製造及銷售多
   品類的化工液體、液化氣體及粉末類商品的罐式集裝箱,為罐式集裝箱提供維修、清洗、翻新、改造等後市場
   服務,並基於物聯網技術提供定製化的罐箱信息服務。
 - 2024年3月,集團旗下附屬公司中集車輛(01839)以每股H股$7﹒5提出回購全部H股及自願退
   市的建議,涉資最多11億元,其中集團承諾不會接受回購要約。完成後,集團持有中集車輛權益將由
   56﹒78%增至61﹒24%。4月,中集車輛股東特別大會已通過回購及退市建議,預期中集車輛H股於
   2024年6月3日下午4時起自聯交所除牌。
 - 2024年5月,第一大股東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以不低於每股8﹒67元人
   民幣協議轉讓集團2﹒75億股A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5﹒1%。完成後,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仍為集團第
   一大股東。
 - 2025年4月,集團與深圳市坪山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訂立補償安置協議書,其涉及合計82﹒3萬平
   方米的地塊,集團將獲8﹒28億元人民幣貨幣補償以及土地補償(留用土地),初步測算享有的留用土地權
   益容積約113萬平方米。


 股本變化
 - 1994年3月,發行1300萬股B股於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4月,發行1200萬股A股。
 - 2012年12月,將B股轉換為H股,以介紹形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 2013年12月,以每股$13﹒48,配售2﹒86億股H股。
 - 2018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13﹒5416人民幣,發行162萬股。
 - 2019年6月,10送2紅股。
 - 2020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8﹒06人民幣,發行150萬股。


 股本分類


                       股數
   -------------------------------
   有限制流通A股               850﹐232
   無限制流通A股         1﹐534﹐271﹐428
   H股              2﹐059﹐891﹐930
   -------------------------------
   總股本             3﹐595﹐013﹐590


 派送紀錄


   財政年度             事項           除淨╱生效日期    公布日期
   (月╱年)                         (日╱月╱年)   (日╱月╱年)
   ------------------------------------------------
   12╱2024  不派中期息                    -     28╱08╱24
   12╱2023  末期息人民幣 0.022 或港元 0.024122╱07╱24  27╱03╱24
   12╱2023  不派中期息                    -     29╱08╱23
   12╱2022  末期息人民幣 0.18 或港元 0.195325╱07╱23  28╱03╱23
   12╱2022  不派中期息                    -     29╱08╱22
   12╱2021  末期息人民幣 0.69 或港元 0.807627╱07╱22  28╱03╱22
   12╱2021  十送五紅股                27╱07╱22  28╱03╱22
   12╱2021  不派中期息                    -     27╱08╱21
   12╱2020  末期息人民幣 0.28 或港元 0.34 10╱06╱21  29╱03╱21
   12╱2020  不派中期息                    -     27╱08╱20
   12╱2019  末期息人民幣 0.12 或港元 0.130703╱06╱20  26╱03╱20
   12╱2019  103 股H股可優先認購一股中集車輛股份 04╱04╱19  24╱03╱19
   12╱2019  不派中期息                    -     27╱08╱19
   ------------------------------------------------


                                                -完-

 

Copyright © 2025 ET Net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Use of this site signifies your agreement to the terms of use.
DISCLAIMER: ET Net Limited and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Providers endeavou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ut do not guarantee its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nd accept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or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r o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