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狀況
集團簡介: - 集團股份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為600196。 — 集團是一間總部設於上海的中國醫藥健康公司,A股股份自1998年8月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業務 包括製藥、醫療服務以及診斷產品與醫療器械。 — 集團的研發持續專注於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代謝及消化系統、抗感染、抗腫瘤等治療領域 。 — 此外,集團主要透過聯營公司國藥控股(01099)及集團以直接經營或特許經營藥房從事藥品分銷及零售 業務。
業績表現: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截至2025年3月止三個月,集團營業額下跌7﹒3%至94﹒2億元(人民幣;下同 ),股東應佔溢利增長25﹒4%至7﹒65億元。於2025年3月31日,集團之貨幣資金為 137﹒16億元,而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178﹒74億元及115﹒6億元,另有租賃負債26﹒29 億元。 - 2024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0﹒8%至409﹒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15﹒5% 至27﹒7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減少0﹒6%至195﹒44億元,毛利率維持於47﹒8%之水平; (二)製藥:營業額下跌4﹒3%至287﹒76億元,佔總營業額70﹒3%,分部溢利則增長54﹒9% 至33﹒04億元; (三)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營業額減少1﹒5%至43﹒2億元,佔總營業額10﹒6%,分部虧損收窄 11﹒4%至1﹒12億元; (四)醫療健康服務:營業額增加14﹒6%至76﹒42億元,佔總營業額18﹒7%,業績轉虧為盈,錄 得分部溢利7141萬元; (五)年內,集團製藥板塊專利申請達220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3項、PCT申請18項;獲得發明 專利授權66項; (六)於2024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銀行結餘為135﹒24億元,而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為 330﹒64億元,另有租賃負債28﹒83億元,總債務佔總資產比率(按總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除 以總資產計算)為28﹒2%(2023年12月31日:28﹒7%)。 - 2023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5﹒8%至412﹒4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降 35﹒8%至23﹒99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減少4﹒8%至196﹒53億元,毛利率增加0﹒5個百分點至47﹒6%; (二)製藥:營業額減少2%至300﹒8億元,佔總營業額72﹒9%,分部溢利下跌43﹒8%至 21﹒34億元; (三)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營業額減少36﹒7%至43﹒86億元,佔總營業額10﹒6%,業績轉盈為 虧,錄得分部虧損1﹒26億元; (四)醫療健康服務:營業額增加9﹒7%至66﹒67億元,佔總營業額16﹒2%,分部虧損收窄 67﹒7%至2﹒01億元; (五)年內,集團製藥板塊專利申請達206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5項、PCT申請11項;獲得發明 專利授權74項; (六)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銀行結餘為136﹒94億元,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為 325﹒74億元,另有租賃負債23﹒79億元,總債務佔總資產比率(按總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除 以總資產計算)為28﹒7%(2022年12月31日:27﹒2%)。 - 2022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2﹒7%至438﹒1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則減少 21%至37﹒37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10﹒8%至206﹒42億元,毛利率則下降0﹒8個百分點至47﹒1%; (二)製藥:營業額上升6﹒7%至306﹒93億元,佔總營業額70﹒1%,分部溢利增加28%至 37﹒95億元; (三)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營業額增長17%至69﹒33億元,佔總營業額15﹒8%,分部溢利則下跌 36﹒9%至5﹒21億元; (四)醫療健康服務:營業額增加47﹒7%至60﹒76億元,佔總營業額13﹒9%,分部虧損擴大 69﹒5%至6﹒22億元; (五)年內,集團製藥板塊專利申請達249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16項、PCT申請17項;獲得發 明專利授權48項; (六)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銀行結餘為162﹒41億元,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為 291﹒16億元。總債務佔總資產比率(按總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除以總資產計算)為27﹒18% (2021年12月31日:26﹒28%)。 - 2021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8﹒8%至388﹒58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29﹒3%至47﹒3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上升13﹒4%至186﹒3億元,毛利率下降6﹒5個百分點至47﹒9%; (二)製藥:營業額上升32﹒3%至287﹒72億元,佔總營業額74%,分部溢利增加31%至 29﹒64億元; (三)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營業額上升13﹒8%至59﹒27億元,分部溢利下跌21﹒6%至8﹒26 億元; (四)醫療健康服務:營業額增加29﹒8%至41﹒15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分部虧損3﹒67億元 ; (五)年內,集團製藥板塊專利申請達186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35項、PCT申請26項;獲得發 明專利授權62項; (六)於2021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銀行結餘為103﹒8億元,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為 245﹒09億元。總債務佔總資產比率(按總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除以總資產計算)為27﹒1%( 2020年12月31日:28﹒4%)。 - 2020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6﹒2%至301﹒6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10﹒3%至36﹒63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下降0﹒7%至167﹒32億元,毛利率下降3﹒9個百分點至55﹒5%; (二)製藥:營業額增長0﹒6%至217﹒48億元,佔總營業額72﹒1%,分部溢利上升17﹒5%至 22﹒62億元; (三)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營業額增長39﹒7%至52﹒08億元,分部溢利上升83﹒3%至 10﹒53億元; (四)醫療服務:營業額增長4﹒4%至31﹒7億元,分部溢利下降40﹒5%至1﹒95億元; (五)於2020年12月31日,集團藥品製造與研發板塊專利申請達176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 12項、PCT申請16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0項; (六)於2020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銀行結餘為99﹒62億元,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為 229﹒65億元。 - 2019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4﹒9%至283﹒8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22﹒7%至33﹒22萬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17﹒4%至168﹒46億元,毛利率上升1﹒3個百分點至59﹒3%; (二)藥品製造與研發:營業額增長16﹒8%至216﹒09億元,佔總營業額76﹒1%,分部溢利上升 7﹒8%至19﹒25億元; (三)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營業額增長2﹒8%至37﹒28億元,分部溢利上升2﹒9%至5﹒74億元 ; (四)醫療服務:營業額增長18﹒9%至30﹒38億元,分部溢利上升8﹒7%至3﹒27億元; (五)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藥品製造與研發板塊專利申請達136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 13項、日本專利申請3項、歐洲專利申請7項、PCT申請6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7項; (六)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銀行結餘為95﹒33億元,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為 216﹒91億元。 - 2018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34﹒6%至247﹒1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則下降 13﹒3%至27﹒0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33﹒4%至143﹒49億元,毛利率則下降0﹒5個百分點至58﹒1%; (二)藥品製造與研發:營業額增長41﹒8%至184﹒99億元,佔總營業額74﹒9%,分部溢利則減 少4%至17﹒85億元; (三)醫療服務:營業額上升22﹒5%至25﹒55億元,佔總營業額10﹒3%,分部溢利增加3﹒8% 至3﹒01億元; (四)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營業額增加13﹒2%至36﹒27億元,佔總營業額14﹒7%,分部溢利增 長16﹒3%至5﹒58億元; (五)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集團藥品製造與研發板塊專利申請達99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 請12項、日本專利申請1項、歐洲專利申請2項、印度專利申請5項、PCT申請4項;獲得專利授 權35項(均為發明專利); (六)於2018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為85﹒47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為 232﹒03億元。 - 2017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6﹒6%至183﹒62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11﹒4%至31﹒2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38﹒1%至107﹒53億元,毛利率上升4﹒9個百分點至58﹒6%; (二)藥品製造與研發:營業額增長28﹒5%至130﹒43億元,佔總營業額71%,分部溢利上升 17﹒7%至18﹒6億元; (三)醫療服務:營業額上升24﹒5%至20﹒87億元,佔總營業額11﹒4%,分部溢利增加 25﹒4%至2﹒9億元; (四)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營業額增加20﹒7%至32﹒04億元,佔總營業額17﹒4%,分部溢利增 長10﹒2%至4﹒8億元; (五)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除Gland Pharma外,集團藥品製造與研發板塊專利申請 達84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13項、日本專利申請1項、歐洲專利申請2項、PCT申請10項 ;獲得專利授權25項(均為發明專利); (六)於2017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72﹒49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為 202﹒87億元。 - 2016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6%至145﹒06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14﹒1% 至28﹒06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上升25﹒7%至77﹒87億元,毛利率增加4﹒1個百分點至53﹒7%; (二)藥品製造與研發:營業額增長14﹒8%至101﹒5億元,佔總營業額70%,分部溢利上升 24﹒4%至15﹒8億元; (三)醫療服務:營業額上升21﹒7%至16﹒76億元,佔總營業額11﹒6%,分部溢利增加14%至 2﹒31億元; (四)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營業額增加18﹒2%至26﹒53億元,佔總營業額18﹒3%,分部溢利增 長13﹒5%至4﹒35億元; (五)截至2016年12月31日,集團在研新藥、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及疫苗等項目173項,藥品製造 與研發板塊專利申請達103項,獲得專利授權30項; (六)於2016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為59﹒96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為 117﹒1億元。 - 2015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4﹒7%至125﹒02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16﹒4%至24﹒6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上升18﹒7%至61﹒94億元,毛利率上升5﹒8個百分點至49﹒5%; (二)藥品製造與研發:營業額上升21﹒7%至88﹒43億元,佔總營業額70﹒7%,分部溢利上升 15﹒2%至12﹒7億元; (三)醫療服務:營業額上升16﹒2%至13﹒77億元,佔總營業額11%,分部溢利增加19%至 2﹒03億元; (四)醫學診斷與醫療器械:營業額上升16﹒2%至22﹒44億元,佔總營業額18%,分部溢利增長 67﹒5%至3﹒84億元; (五)截至2015年12月31日,集團在研新藥、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及疫苗項目161項,40個項目 正在申報進入臨床試驗、13個項目正在進行臨床試驗、41個項目等待審批上市; (六)於2015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40﹒29億元。 - 2014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0﹒3%至119﹒38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33﹒5%至21﹒13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上升19﹒2%至52﹒2億元,毛利率下跌0﹒4個百分點至43﹒7%; (二)藥品製造與研發:營業額上升11﹒4%至72﹒65億元,佔總營業額60﹒9%,分部溢利下降 8﹒2%至11﹒03億元; (三)醫藥分銷和零售:營業額增加2﹒7%至15﹒42億元,佔總營業額12﹒9%,分部溢利減少 36﹒7%至1303萬元。於2014年12月31日,集團旗下擁有零售藥店2096家; (四)醫學診斷與醫療器械:營業額上升37﹒2%至19﹒31億元,佔總營業額16﹒2%,分部溢利增 長1﹒5倍至2﹒29億元; (五)醫療服務:營業額上升1﹒5倍至11﹒86億元,分部溢利增加1﹒6倍至1﹒7億元; (六)截至2013年12月31日,集團在研新藥及疫苗項目125項; (七)於201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36﹒96億元,借貸87﹒96億元。 - 2013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36﹒3%至99﹒2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 29﹒6%至20﹒27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38﹒9%至43﹒78億元,毛利率亦增加0﹒8個百分點至44﹒1%; (二)藥品製造與研發:營業額增加40﹒8%至65﹒24億元,佔總營業額65﹒8%,經營溢利增長 73﹒1%至12﹒01億元; (三)醫藥分銷和零售:營業額上升5﹒5%至15﹒02億元,佔總營業額15﹒1%,而經營溢利則下跌 13﹒7%至2059萬元。於2013年12月31日,集團旗下擁有零售藥店1917家,其中藥 品零售品牌復美大藥房、金象大藥房共計擁有零售門店逾650家; (四)醫學診斷與醫療器械:營業額增加34﹒2%至14﹒07億元,佔總營業額14﹒2%,經營溢利增 長1﹒3倍至9335萬元; (五)醫療服務:營業額及經營溢利分別增長2倍及1﹒8倍,至4﹒75億元及6589萬元; (六)截至2013年12月底,集團在研新藥及疫苗項目119項; (七)於201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30﹒67億元。 - 2012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3﹒1%至72﹒78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 34﹒1%至15﹒6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上升29﹒1%至31﹒51億元,毛利率上升5﹒3個百分點至43﹒3%; (二)藥品製造與研發:營業額上升20﹒9%至46﹒33億元,佔總營業額63﹒7%,分部溢利上升 57﹒4%至6﹒94億元; (三)藥品分銷及零售:營業額微跌0﹒9%至14﹒23億元,分部溢利上升4﹒5%至2387萬元; (四)醫學診斷與醫療器械:營業額錄得10﹒49億元,與去年持平,分部溢利下跌23﹒1%至4025 萬元; (五)醫療服務:營業額上升13﹒1倍至1﹒59億元,分部溢利上升33﹒3倍至2336萬元; (六)於201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49﹒73億元。 - 2011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42%至64﹒3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35%至 11﹒66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團毛利增加58﹒1%至24﹒41億元,整體毛利率上升3﹒9個百分點至38%; (二)製藥:營業額增加35%至38﹒31億元,分部溢利上升83﹒4%至4﹒41億元; (三)藥品分銷及零售:營業額增長25﹒3%至14﹒36億元,分部溢利減少4﹒7%至2285萬元; (四)醫療服務:錄得營業額1126萬元,分部溢利68﹒1萬元; (五)診斷產品及醫療器械:營業額上升1﹒7倍至10﹒49億元,分部溢利增加68﹒3%至5235萬 元; (六)於2011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4﹒28億元;銀行借貸為35﹒26億元 ;流動比率為1﹒2倍(2010年:1﹒6倍);債務權益比率(債務淨額除以權益總額)為 28﹒3%(2010年:13﹒3%)。
發展概覽 - 於2012年10月,集團業務發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繼續投入內部研發,擴充研發團隊,尋找並評估新的研發項目如投資創新藥,並系統化管理現有項目的 進程,為集團的發展保持在研產品系列,亦將通過收購、戰略合作及產品授權等方式來擴充產品組合, 利用在中國的業務基礎建立國際銷售網絡,並藉著海外製藥業務、國際合作研發項目如開發高難度仿製 藥、產品出口及海外併購,更好地將國際製藥業務及資源整合。此外,擴大銷售團隊,以加強對最終客 戶的管理及覆蓋; (二)計劃繼續利用集團行業專長及信息渠道協助國藥控股(01099)確立戰略方向,使其進一步擴大市 場份額,整合中國藥品分銷行業,進一步鞏固其在藥品分銷領域的領先地位;及 (三)專注於收購及經營服務在華的外籍人士、中國富裕及中產人群等目標客戶的高端綜合性醫院,以及擁有 先進技術、設備和資深醫療專家的地級市專科醫院及綜合醫院,增強集團在中國醫藥健康行業的市場地 位。 - 2012年10月,集團發售H股上市,估計集資淨額37﹒64億港元,擬用作以下用途: (一)約18﹒07億港元(佔48%)用於製藥、醫藥分銷及零售、醫藥健康、診斷產品及醫療器械領域的 收購及合併,包括計劃收購國內外擁有市場領先地位及具備強大研發能力和銷售網絡的醫藥公司; (二)約7﹒15億港元(佔19%)用於為現有的研發項目、擴充研發團隊及收購新的研發項目融資,主要 研發創新藥、面臨有限競爭的仿製藥及具有高技術進入壁壘的仿製藥; (三)約8﹒66億港元(佔23%)用於償還集團部分帶息負債的本金及利息;及 (四)約3﹒76億港元(佔10%)用於集團一般營運資金。 - 2013年4月,持51%權益之Sisram Medical以2﹒22億美元,收購Alma Lasers 80%權益至95﹒2%權益,該公司主要從事醫療美容器械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業務。 - 2013年5月,集團以8﹒47億元人民幣向盈天醫藥(00570),出售同濟堂藥業全部32﹒1%權 益,該公司主要從事科研、生產、銷售中成藥。 - 2013年10月,集團擬以不超過6﹒93億元人民幣收購位於廣東省佛山市之禪城醫院60%權益。 - 同月,集團擬以3﹒88億歐元向SELLAS Clinicals出售化合物A及化合物B若干知識產權 ,以及在全球(中國除外)範圍內的開發、商業化、銷售及分銷等權利。在相關產品獲得美國和╱或歐洲批准 後,集團有權獲得該等化合物在相關區域的淨銷售額提成,以及有權獲得最終擁有該等化合物的買方3%權益 。化合物A為一種DPP4抑制劑,具有開發成為治療II糖尿病藥物的前景,化合物B則為受體抑制劑,具 有開發成為治療腫瘤藥物的前景。2014年6月,出售協議終止。 - 2014年2月,集團與TPG Asia等私有化於於納斯達克上市之Chindex Int’l,集團 出資不多於1﹒93億美元,完成後,集團持有Chindex Int’l權益由17﹒45%增至 48﹒65%,並以不多於4500萬美元向Chindex Int’l收購美中互利醫療餘下30%權益 至全資持有。Chindex Int’l主要於中國透過經營和睦家醫療(United Family Healthcare)(私人醫院及診所網絡)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美中互利醫療主要從事醫療器械及消耗 品的生產及銷售以及高端醫療設備的分銷。9月,出資金額修改為不多於2﹒24億美元,最終持有 Chindex Int’l 47﹒7%權益。 - 同月,集團以不多於18﹒66億元人民幣增持錦州奧鴻藥業28﹒146%權益至98﹒146%權益,該 公司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醫藥產品,包括生產小容量注射劑、硬膠囊劑、片劑、凝膠劑(眼用及無菌製劑)及 干凍粉針劑;中藥提取;及醫療技術開發、轉讓及咨詢與相關服務。 - 2014年6月,集團擬以不多於2億元人民幣收購國藥控股醫療投資管理35%權益,該公司主要從事醫院 投資管理、醫療設備租賃、企業管理諮詢、市場訊息諮詢與管理、投資管理、企業管理、資產管理、醫療產業 投資、物業管理、電腦及網路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諮詢,及貨物及技術進出口 業務。2015年10月,集團進一步以最多5700萬元人民幣增持國藥控股醫療投資管理10%權益至 45%。 - 同月,集團以4626萬美元收購Nature’s Sunshine Products(於納斯達克上 市)15%權益,集團與Nature’s Sunshine Products並分別出資400萬美元 及1600萬美元成立合資公司,分佔20%及80%權益。Nature’s Sunshine Products主要從事保健食品、護膚品及其他配套產品的生產及銷售。 - 2014年12月,集團以8﹒45億元人民幣,收購蘇州二葉製藥65%權益,該公司主要從事生產抗感染 藥物。 - 同月,集團以4﹒14億元人民幣,向國藥控股(01099)出售北京金象大藥房醫藥連鎖53﹒13%權 益、上海復星藥業97%權益及上海復美益星大藥房連鎖92%權益。北京金象大藥房醫藥、上海復星藥業及 上海復美益星大藥房主要在中國從事藥品分銷及零售。完成後,集團持有北京金象大藥房醫藥權益將減至 1﹒87%,預期出售事項將帶來3000萬元人民幣收益。 - 2015年12月,集團擬出資2﹒5億元人民幣成立溫州老年病醫院,佔70﹒47%權益,其主要為老年 病專科醫院,並計劃5年內開放床位500張。 - 同月,集團出資4億元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青島山大齊魯醫院投資管理,佔50%權益,該公司將從事設立與 運營青島城星醫院,其計劃開放床位1600張。 - 同月,集團建議分拆從事研發及生產體外診斷試劑之亞能生物科技(深圳)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以H股形式上市 。 - 同月,集團出資6120萬元人民幣成立合營公司上海星雙健醫療投資管理,佔51%權益,合營公司將主要 從事通過收購、新建和改制等方式在養老基礎上構建護理康復醫院。 - 2016年7月,集團、國藥控股(01099)及董事郭廣昌分別按比例向國藥控股醫療投資管理增資 2﹒25億元人民幣、2﹒25億元人民幣及5000萬元人民幣。集團、國藥控股及郭廣昌分別持有國藥控 股醫療投資管理45%、45%及10%權益。國藥控股醫療投資管理主要從事醫院投資管理、醫療設備租賃 、市場訊息諮詢與管理、資產管理、醫療產業投資、電腦及網路科技的技術開發、轉讓與服務,以及貨物與技 術進出口等業務。 - 同月,集團以最多12﹒61億美元收購Gland Pharma 86﹒08%權益,該公司主要從事注 射劑藥品的製造業務,其總部位於印度海德拉巴。 - 2016年9月,集團出資4000萬美元成立合資公司直觀復星醫療器械技術(上海),佔40%權益。合 資公司主要將從事研發、製造及銷售用於經腔手術診斷及治療的醫療器械、設備、新產品及相關零部件,其中 主要針對肺癌的早期診斷及治療之產品。 - 2017年1月,集團擬出資最多8000萬美元(包括2000萬美元股東貸款)成立合營公司復星醫藥凱 特生物科技(中國),佔50%權益,其將主要從事開發及產銷中國癌症T細胞免疫治療產品。 - 同月,集團與主要股東復星國際(00656)成立合資公司,分佔55%及45%權益,合資公司將以最多 9000萬美元收購Goldcup 80%權益,其中集團將按比例出資最多4950萬美元。 Goldcup主要從事開發、生產及銷售呼吸設備、持續正壓呼吸設備等的產品、配件及軟件。 - 2017年4月,集團以2﹒64億元人民幣收購Chindex Medical 30%權益,該公司主 要從事醫療器械及消耗品的生產及銷售業務。 - 2017年8月,集團以最多2﹒67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斯邁康生物科技65%權益,其主要從事生物技術 的開發、諮詢、服務與轉讓;商務信息諮詢(除經紀);企業形象策劃;以及銷售醫療器械。 - 同月,集團附屬公司Fosun Pharma USA以1800萬美元收購氟西汀、左乙拉西坦、?普生 等在內製劑品種的美國注冊批件及相關技術資料,該等內製劑大部分為美國市場在售的仿製藥品種,具體包括 抗炎藥、中樞神經系統藥、心血管藥、止痛藥等。 - 同月,集團以6649萬美元收購Impax Laboratories 5﹒19%權益,該公司於美國 納斯達克上市,主要從事專利藥及仿製藥的研發、生產、銷售,產品包括Rytary(用於治療帕金森疾病 )、Epinephrine(用於緊急情況下治療過敏性反應)、Oxymorphone XR(用於緩 解中至重度疼痛)等。 - 2017年9月,集團擬以最多2﹒17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斯邁康生物科技60﹒139%權益,並另出資 最多5000萬元人民幣認繳該公司新增注冊資本。該公司主要於中國從事向原研藥廠家及醫療器械公司提供 基層醫療機構市場准入、市場覆蓋和學術推廣等服務。 - 同月,集團非全資附屬公司Sisram Medical (01696)申請於聯交所主板上市,其主要 從事設計、開發、生產及銷售醫療美容器械。 - 2017年9月,就有關集團於2016年7月收購Gland Pharma權益之事項,集團同意改以最 多10﹒91億美元收購該公司74%權益。該公司主要從事注射劑藥品的製造業務,其總部位於印度海德拉 巴,業務收入主要來自美國及歐洲。 - 2017年10月,集團附屬公司Fosun Pharmaceutical AG以最多6300萬歐元 收購Tridem Pharma S﹒A﹒S全部權益,該公司為西非法語區的藥品分銷公司,其銷售網路 覆蓋法語區21個國家和地區,其總部位於法國。 - 2017年11月,集團附屬公司復宏漢霖以不多於9800萬美元增持漢霖生技69﹒25%權益至全資擁 有,其從事單株抗體、雙功能抗體及抗體藥物復合體之研發業務。 - 同月,集團以9﹒09億元人民幣收購深圳恆生醫院60%權益,其乃深圳市的三級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其 設有輔助生殖中心,集團將透過其加強深圳及華南區域的婦產兒、輔助生殖學科業務。 - 2017年12月,集團附屬公司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獲集團及多名投資者增資,其中集團向其增資 3﹒31億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持有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將由67﹒53%減至62﹒44%。上海復 宏漢霖生物技術主要從事應用前沿技術進行單克隆抗體生物類似藥、生物改良藥以及創新單抗的研發及產業化 。 - 2018年1月,集團附屬公司Fosun Pharma USA與控股股東復星國際(00656)分別 出資2550萬美元及2450萬美元成立合資公司,分佔51%及49%權益。合資公司將主要專注於境外 藥品研發與製造、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等相關業務。另外,集團與復星國際於2017年10月分別出資 4590萬元人民幣及4410萬元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上海復拓生物科技發展,分佔51%及49%權益; 集團及復星國際將分別按比例向上海復拓生物科技發展增資1﹒02億元人民幣及9800萬元人民幣。上海 復拓生物科技發展主要從事境內藥品研發與製造、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等相關業務。 - 2018年2月,集團認購Amerigen Pharmaceuticals 1000萬美元可轉債, 若全數轉換,集團持有該公司權益將由23%增至24%。該公司主要從事仿製藥物的開發、生產和銷售。 - 同月,集團以7﹒5億元人民幣增持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21﹒43%權益至85﹒43%,其主要為三級 甲等綜合醫院,核定床位數1200張。 - 2018年7月,集團以1﹒06億美元認購Butterfly Network的優先股,佔其 8﹒33%權益。該公司為位於美國特拉華州的企業,從事超聲成像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同月,集團附屬公司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獲多名投資者以1﹒57億美元認購其權益,完成後,集團持有該 公司權益將由64﹒51%被攤薄至61﹒09%。該公司主要從事進行單克隆抗體生物類似藥、生物改良藥 以及創新單抗的研發及產業化。 - 2018年10月,集團以3﹒64億元人民幣減持Simcere 5﹒69%權益至2﹒28%。該公司 主要從事藥品生產業務。 - 2019年3月,集團與控股股東上海復星高科技分別按比例向上海復拓生物科技發展增資2﹒55億元人民 幣及2﹒45億元人民幣。上海復拓生物科技發展主要在國內從事藥品研發與製造、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項目 等相關業務。 - 2019年6月,集團以1﹒57億元人民幣收購成都力思特製藥21﹒9166%權益。集團亦擬以最多 5﹒9億元人民幣透過參與公開掛牌競購方式收購該公司的75﹒9085%權益。完成後,集團將持有該公 司合共97﹒8251%權益。該公司主要從事中西藥原料、輔料、中間體及製劑的研發及產銷;以及醫藥技 術、藥品、生物製品的技術諮詢與轉讓業務。當中,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為鹽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長托寧),為 應用於手術麻醉術前用藥。7月,集團宣布以5﹒8億元人民幣競得該公司的75﹒9085%權益。 - 2019年7月,集團與其他賣方合共以13億美元(相等於每份合夥企業權益及每股普通合夥人股份 50﹒4928美元),向新風天域(其於紐交所上市)出售Healthy Harmony Holdings及Healthy Harmony GP全部權益,當中集團出售全部1036萬份合夥 企業權益及4﹒32股普通合夥人股份。集團亦以9400萬美元認購新風天域權益。新風天域則持有 Healthy Harmony Holdings及Healthy Harmony GP全部權益。 Healthy Harmony Holdings主要在中國從事運營「和睦家」醫院及診所,提供由預 防保健、疾病診斷、治療至康復的醫療服務,現設有7家醫院及14家診所。預期事項帶來16﹒47億元人 民幣稅前收益。12月,出售事項及認購事項均已完成,集團共持有新風天域7﹒04%權益。 - 2019年9月,集團與主要股東復星國際(00656)聯合分拆復宏漢霖—B(02696)於聯交所主 板上市,每持有132股集團股份可優先認購1股復宏漢霖—B的H股。該公司主要從事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 、生產、銷售,並提供相關技術服務。分拆上市完成後,集團持有復宏漢霖—B權益將被攤薄至53﹒76% 。 - 同月,集團以3﹒9億元(相等於每股$4﹒02)增持復銳醫療科技(01696)9698萬股,佔其已 發行股本21﹒93%。完成後,集團持有復銳醫療科技權益由52﹒82%增至74﹒76%。 - 2020年7月,集團與復星國際(00656)聯合申請分拆Gland Pharma於印度國家證券交 易所及孟買證券交易所上市。該公司主要從事開發及生產小分子注射劑仿製藥。 - 2021年4月,集團以3﹒12億元人民幣(約3﹒73億港元)向復銳醫療科技(01696)出售上海 復星醫療系統全部權益。該公司主要在中國從事進口及分銷海外牙科設備。 - 2021年8月,集團以14﹒33億元人民幣出售天津藥業全部25﹒0011%的權益。該公司主要從事 化學原料藥、中間體及化學原料的技術服務、技術轉讓及技術諮詢。預期出售事項帶來1﹒94億元人民幣收 益。 - 2021年9月,集團以15﹒96億元人民幣出售亞能生物技術(深圳)29﹒02%權益及深圳金石醫學 檢驗實驗室全部權益,預期錄得出售收益14億元人民幣。買方亦向亞能生物技術(深圳)增資3億元人民幣 ,完成出售及增資後,集團持有亞能生物技術(深圳)權益由50﹒1084%減至19﹒9976%,其主 要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體外診斷試劑及配套檢測儀器等產品,而深圳金石醫學檢驗實驗室主要業務為向各級 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標本外送檢測服務以及開展醫學檢驗實驗室共建。 - 2021年10月,集團附屬公司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以11﹒08億元人民幣收購成都安特金生物技術 32﹒52%權益。集團亦訂立增資協議,透過注入大連雅立峰生物製藥全部權益之方式,以出資28﹒98 億元人民幣額外認購成都安特金生物技術的權益。收購及增資完成後,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將持有成都安特 金生物技術73﹒01%擴大後權益。成都安特金生物技術乃疫苗研發生產企業,專注於細菌性疫苗的研發。 大連雅立峰生物製藥則主要從事病毒性疫苗的研發與生產業務。 - 2021年11月,集團附屬公司上海復星健康科技以8﹒09億元人民幣收購廣州新市醫院70%權益。廣 州新市醫院乃位於廣州市的三級綜合醫院。 - 2022年6月,集團以總代價2﹒18億新加坡元收購ONCOCARE MEDICAL 60%權益, 其為新加坡的私立腫瘤專科醫療中心,提供一站式多學科的腫瘤篩查、診斷、藥物治療、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 。 - 2022年7月,集團以4﹒02億元人民幣增持上海復拓生物科技發展49%權益至全資持有,其附屬公司 包括從事開發基因細胞治療產品之上海精繕生物科技、從事開發微生物態菌群產品之上海菌濟健康科技、從事 開發腫瘤精准治療人工智能算法之杭州深愛科技、從事開發個性化腫瘤免疫治療產品之杭州星?原生物技術, 以及從事研發微創醫療器械之復拓知達。 - 2022年11月,集團以2﹒1億歐元收購Phixen societe par actions simplifiee全部股權連股東貸款,其主要從事CDMO(即合同研發生產組織)業務,在無菌產品 (包括高壁壘複雜制劑)、生物製品的技術開發和製造領域擁有豐富的技術積累和經驗。 - 2024年3月,集團與7方投資人以50億元人民幣成立合夥基金深圳市鵬復生物醫藥產業私募股權投資基 金,其中集團出資15億元人民幣,以取得其30%股權。該基金將以深圳為重心投資生物醫藥、細胞和基因 等領域,其中投資於生物醫藥領域的金額不低於基金可投資金額的70%,及對單個企業或項目的投資金額不 得超過基金認繳出資總額的20%。 - 2024年6月,集團通過吸收合併復宏漢霖(02696)(集團持有其65﹒23%權益)方式以每股復 宏漢霖H股24﹒60港元及每股復宏漢霖非上市股份22﹒444794元人民幣向復宏漢霖其他股東提出 私有化建議,涉資最多32﹒25億港元及19﹒91億元人民幣;完成後,復宏漢霖H股將撤銷上市地位。 8月,除現金選擇外,集團行使復宏漢霖股份選擇之權利,就每股復宏漢霖H股發行1股復宏漢霖香港存續股 份(非上市特殊目公司股份)及就每股復宏漢霖非上市股份發行1股復宏漢霖中國存續股份(非上市公司股份 )。2025年1月,由於吸收合併事項不獲復宏漢霖H股股東大會通過,吸收合併事項遂告終止,復宏漢霖 不會撤銷其H股於聯交所的上市地位,集團將繼續持有復宏漢霖59﹒56%權益。 - 2024年12月,集團以1﹒4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復星國際(00656)增持大連星未來創業創新基 金、蘇州星盛園豐創業投資及南京星健睿贏股權投資介乎10%至25﹒09%股權。完成後,集團持有大連 星未來創業創新基金、蘇州星盛園豐創業投資及南京星健睿贏股權投資權益分別由41%、39﹒2%及 41﹒15%增至51%、64﹒2%及66﹒24%。大連星未來創業創新基金專注於對醫療器械、醫療科 技及相關產業的初創期、早中期創新型企業的投資;蘇州星盛園豐創業投資主要參股投資生物醫藥和醫療健康 行業領域內早期企業;南京星健睿贏股權投資主要投資於大健康領域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 - 2025年3月,集團與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及 Asian Development Bank各自以2﹒7億元人民幣認購復星聯合健康保險1﹒05億 股新股份。完成後,集團持有復星聯合健康保險權益由14%增至20﹒05%。該公司是國內第六家獲批成 立的專業健康險公司,業務包括各類醫療保險、疾病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護理保險和意外保險。 - 2025年4月,集團以5﹒17億元(相等於每股$24﹒6)增持復宏漢霖(02696)2103萬股 復宏漢霖非上市股份。完成後,集團持有復宏漢霖權益由59﹒56%增至63﹒43%。 - 同月,集團與河南復健星未來健康投資、豫健生物醫藥集團及鄭州航空港科技資本以25億元設立河南中原醫 學科學城星未來股權投資基金,其中集團出資4﹒9億元人民幣,以取得其19﹒6%股權。該基金主要投資 醫療器械診斷、生命科學、創新藥及其上下游產業鏈的創新型企業。
股本變化 - 2012年10月,以每股11﹒8港元,發行及配售3﹒36億股H股上市。 - 2014年3月,以每股26﹒51港元,配售6721萬股H股。 - 2015年4月,以每股22﹒9元人民幣,配售1億股A股;11月,因股份獎勵計劃,以每股10﹒54 元人民幣,發行270萬股A股。 - 2017年5月,以每股28﹒8港元,配售8066萬股H股。 - 2018年7月,以每股38﹒2港元,配售6800萬股H股。 - 2020年11月,擬發行不超過1﹒28億股A股。
股本分類 股數 ------------------------------- 無限制流通A股 2﹐010﹐958﹐045 H股 551﹐940﹐500 ------------------------------- 總股本 2﹐562﹐898﹐545
派送紀錄
財政年度 事項 除淨╱生效日期 公布日期 (月╱年) (日╱月╱年) (日╱月╱年) ------------------------------------------------ 12╱2024 不派中期息 - 27╱08╱24 12╱2023 末期息人民幣 0.27 或港元 0.3 26╱07╱24 26╱03╱24 12╱2023 不派中期息 - 29╱08╱23 12╱2022 末期息人民幣 0.42 或港元 0.46 31╱07╱23 27╱03╱23 12╱2022 不派中期息 - 29╱08╱22 12╱2021 末期息人民幣 0.56 或港元 0.66 08╱06╱22 22╱03╱22 12╱2021 不派中期息 - 23╱08╱21 12╱2020 末期息人民幣 0.43 或港元 0.52 07╱07╱21 29╱03╱21 12╱2020 不派中期息 - 25╱08╱20 12╱2019 末期息人民幣 0.39 或港元 0.43 21╱07╱20 30╱03╱20 12╱2019 每 132 股可優先認購一股復宏漢霖H股 02╱09╱19 21╱08╱19 12╱2019 不派中期息 - 26╱08╱19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