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狀況
集團簡介: - 集團股份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為601866。 - 集團的業務分類如下: (1)航運及相關產業租賃:提供船舶租賃,集裝箱租賃和融資租賃服務; (2)集裝箱製造:從事集裝箱供應服務; (3)投資及服務:專注於股權或債務投資;
業績表現: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截至2025年3月止三個月,集團營業額上升9﹒7%至54﹒18億元(人民幣;下 同),股東應佔溢利增加7﹒6%至4﹒8億元。於2025年3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 為110﹒02億元。 - 2024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之營業額增加76﹒5%至274﹒1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 溢利上升19﹒8%至16﹒86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持續經營業務之毛利增長8%至46﹒44億元,毛利率則減少10﹒7個百分點至16﹒9%; (二)航運租賃及集裝箱租賃:營業額增加1﹒1%至75﹒14億元,佔總營業額27﹒4%,分部溢利上 升89﹒9%至10﹒03億元; (三)集裝箱製造:營業額增長1﹒5倍至198﹒72億元,佔總營業額72﹒5%,分部溢利增加1﹒3 倍至8﹒53億元。年內,集裝箱累計銷售179﹒59萬TEU,上升2倍; (四)投資管理:營業額增長1﹒4倍至2490萬元,分部溢利則減少45﹒1%至6﹒43億元; (五)於2024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6﹒77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合計 758﹒06億元。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259﹒3%(2023年12月31 日:263﹒3%)。 - 2023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之營業額下跌38﹒9%至155﹒3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 溢利下降64﹒1%至14﹒08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持續經營業務之毛利減少33﹒6%至43億元,毛利率上升2﹒2個百分點至27﹒7%; (二)航運租賃及集裝箱租賃:營業額下降5﹒3%至74﹒32億元,佔總營業額47﹒8%,分部溢利減 少75﹒5%至5﹒28億元; (三)集裝箱製造:營業額下跌53﹒6%至80﹒9億元,佔總營業額52﹒1%,分部溢利減少 85﹒1%至3﹒65億元。年內,集裝箱累計銷售59﹒06萬TEU,下降38﹒4%; (四)投資管理:營業額減少91﹒4%至1051萬元,分部溢利增加1﹒7倍至11﹒71億元; (五)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0﹒23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合計 818﹒51億元。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263﹒3%(2022年12月31 日:266﹒3%)。 - 2022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之營業額下跌27﹒1%至254﹒6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 溢利下降35﹒6%至39﹒23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持續經營業務之毛利減少34﹒6%至65﹒18億元,毛利率下降3個百分點至25﹒6%; (二)航運租賃:營業額下降2﹒5%至78﹒46億元,佔總營業額30﹒8%,分部溢利則增加 59﹒7%至21﹒51億元; (三)集裝箱製造:營業額下跌34﹒4%至174﹒51億元,佔總營業額68﹒5%,分部溢利減少 62﹒9%至24﹒53億元。年內,集裝箱累計銷售95﹒89萬TEU,下降41﹒7%; (四)投資管理服務:營業額減少34%至1﹒68億元,分部溢利下降55﹒3%至4﹒69億元; (五)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54﹒41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合計 844﹒45億元。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266%(2021年12月31日: 223%)。 - 2021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之營業額上升1﹒7倍至349﹒1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 利增長1﹒8倍至60﹒89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持續經營業務之毛利增加2﹒9倍至99﹒7億元,毛利率上升8﹒9個百分點至28﹒6%; (二)航運及相關產業租賃:營業額上升59﹒7%至80﹒43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溢利 13﹒47億元; (三)集裝箱製造:營業額增長2﹒5倍至266﹒16億元,分部溢利增加20﹒2倍至66﹒05億元。 年內,集裝箱累計銷售164﹒5萬TEU,較去年增長89﹒9%; (四)投資及服務:營業額增加39﹒1%至2﹒55億元,分部溢利則減少39﹒6%至10﹒49億元; (五)於2021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為178﹒71億元,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合計 822﹒29億元。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223%(2020年:364%)。 - 2020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之營業額上升49﹒2%至144﹒22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 溢利增長22﹒1%至21﹒3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持續經營業務之毛利增加45﹒6%至35﹒87億元,毛利率則微降0﹒6個百分點至24﹒9%; (二)航運及相關產業租賃:營業額上升19﹒7%至77﹒51億元,分部溢利增長6﹒6倍至5﹒11億 元; (三)集裝箱製造:營業額增長1﹒1倍至64﹒88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溢利2﹒84億元。年 內,集裝箱累計銷售60﹒6萬TEU,較去年增長50﹒3%; (四)投資及金融服務:營業額增長57﹒3%至1﹒83億元,分部溢利則下降11﹒4%至17﹒38億 元; (五)於2020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120﹒47億元,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合 計927﹒81億元。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402%(2019年12月31日 :416%)。 - 2019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減少12﹒8%至141﹒56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 利增加26%至17﹒4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下降9﹒2%至35﹒4億元,毛利率上升1個百分點至25%; (二)航運及相關產業租賃:營業額上升6﹒4%至110﹒4億元,佔總營業額78%,分部溢利下降 21﹒9%至11﹒5億元;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租出船舶91艘(2018年:94艘 );集裝箱船隊規模達87條,總運力達60﹒94萬TEU; (三)集裝箱製造:營業額下降47﹒2%至30﹒76億元,佔總營業額21﹒7%,業績轉盈為虧,錄得 分部虧損2﹒03億元;年內,集裝箱累計銷售40﹒29萬TEU,降低35%; (四)投資及服務:營業額維持於3994萬元,分部溢利增長1﹒6倍至19﹒56億元; (五)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96﹒35億元,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合計 979﹒2億元,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416%(2018年12月31日: 533%)。 - 2018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之營業額增長2﹒1%至162﹒42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 利則下降5﹒4%至13﹒8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23﹒6%至38﹒99億元,毛利率上升4﹒2個百分點至24%; (二)航運及相關產業租賃:營業額持平在103﹒75億元,佔總營業額63﹒9%,分部溢利上升 62﹒8%至14﹒73億元;於2018年12月31日,集團租出船舶94艘(2017年:97 艘);集裝箱船隊規模達90艘,總運力達62﹒95萬TEU; (三)集裝箱製造:營業額增長6﹒6%至58﹒27億元,佔總營業額35﹒9%,分部溢利增加 45﹒7%至4﹒08億元;年內,集裝箱累計銷售61﹒4萬TEU,增長27﹒9%; (四)投資及服務:營業額減少4%至3989萬元,分部溢利下降39﹒4%至7﹒49億元; (五)於2018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為152﹒49億元,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合計 1048﹒16億元,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533%(2017年:535%) 。 - 2017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之營業額增長4﹒7%至162﹒6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 利上升3﹒2倍至14﹒6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1倍至34﹒08億元,毛利率上升10﹒2個百分點至21%; (二)航運及相關產業租賃:營業額增長3﹒4%至103﹒8億元,佔總營業額63﹒8%,分部溢利上升 54﹒3%至9﹒05億元;集裝箱船隊規模達93艘,總運力達66﹒2萬TEU; (三)集裝箱製造:營業額增長2﹒7倍至54﹒67億元,佔總營業額33﹒6%,分部溢利大幅上升至 2﹒8億元;年內,集裝箱累計銷售48萬TEU,增長34%; (四)投資及服務:營業額增長22%至4﹒01億元,分部溢利上升1%至14﹒75億元; (五)於2017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銀行現金231﹒93億元,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合計 954﹒21億元, 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535%(2016年12月31日 :662%)。 - 2016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下跌52﹒8%至155﹒28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虧為 盈,錄得股東應佔溢利3﹒4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1﹒2倍至16﹒79億元,毛利率上升8﹒5個百分點至10﹒8%; (二)集裝箱運輸分部:營業額下降86﹒4%至36﹒49億元,分部虧損收窄69﹒5%至10﹒44億 元; (三)租船租箱分部:營業額增長1﹒3倍至91﹒52億元,分部溢利則下跌83﹒4%至2﹒17億元; (四)非航租賃分部:營業額增長3倍至8﹒89億元,分部溢利增長2﹒8倍至4﹒1億元; (五)集裝箱製造與銷售分部:營業額下跌2﹒4%至14﹒84億元,分部溢利下跌99%至160萬元; (六)金融服務分部:營業額下跌11﹒8%至3﹒29億元,分部溢利減少33﹒2%至1﹒49億元; (七)股權投資分部:並無錄得營業額,分部溢利下跌35﹒1%至13﹒12億元; (八)期內,集團完成重箱量105﹒9萬TEU,減少86﹒4%。截止2016年12月31日,集團集 裝箱船隊規模達102艘,總運力達73﹒7萬TEU。其中,自有船舶共有74艘,總運力達 58﹒2萬TEU; (九)年內,班輪業務成本總額為47﹒54億元,下降83﹒2%;航運業務營業成本總額為73﹒97億 元,增長2﹒3倍;集裝箱製造業務營業成本為13﹒92億元,上升1%;非航運相關融資租賃業務 營業成本為2﹒34億元,增長3﹒6倍;金融服務業務營業成本為6525萬元,下降0﹒7%; (十)於2016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55﹒27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合計 940﹒28億元。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662%(2015年12月31日: 72%)。 - 2015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下跌11﹒8%至318﹒34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盈為 虧,錄得股東應佔虧損29﹒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團由毛利轉變為毛損9﹒54億元,毛損率為3%; (二)主要航線:太平洋、歐洲╱地中海、亞太及中國國內營業額分別下跌3﹒1%、19﹒7%、 11﹒3%及18﹒5%,至90﹒76億元、71﹒61億元、60﹒11億元及47﹒06億元, 其他航線營業額上升58﹒7%至16﹒9億元,物流及其他收入下跌23﹒6%至31﹒9億元; (三)年內,集團完成重箱量780﹒94萬TEU,減少3﹒5%;國際航線平均運費為 4757元╱TEU,下降9%;國內航線的平均運價為1540元╱TEU,下降15﹒6%;集團 總運力達88﹒94萬TEU,增長為22%; (四)年內,集團接收了5艘1﹒91萬TEU型新船。截止2015年12月31日,集團船隊規模達 173艘,整體運載能力達到88﹒9萬TEU,增幅22﹒4%。船隊平均箱位5141TEU; (五)集團年內服務成本總額327﹒88億元,下降5﹒9%,其中集裝箱及貨物成本上升1﹒1%至 132﹒6億元,船舶及航程成本下降6﹒3%至113﹒4億元,物流及其他成本減少26﹒5%至 39﹒92億元,支線及其他成本減少6﹒7%至62﹒46億元; (六)於2015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10﹒01億元,銀行及股東貸款合計 283﹒65億元。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86﹒2%(2014年12月31日 :59﹒4%)。 - 2014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增加6﹒4%至360﹒77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虧為盈 ,錄得股東應佔溢利10﹒4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12﹒38億元,去年則為毛虧20﹒87億元; (二)主要航線:太平洋和中國國內航線收益分別減少4﹒9%和7﹒1%至93﹒67億元及57﹒72億 元;歐洲╱地中海、亞太及其他航線之收益則分別增加13﹒8%、15﹒9%及46﹒3%至 89﹒22億元、67﹒78億元及10﹒65億元;物流及其他收入增加21﹒2%至41﹒74億 元; (三)年內,集團完成重箱量為809萬TEU,減少1﹒2%。截至2014年12月止,集團國際航線平 均運費上升1﹒1%至5228元╱TEU,國內航線平均運費上升3﹒3%至1824元╱TEU, 集團總運力達72﹒66萬TEU,運力增長19%; (四)年內,集團接收了8艘1萬TEU型新船及2艘1﹒91萬TEU型新船。截至2014年12月31 日,中海集運船隊規模達158艘,整體運載能力達72﹒66萬TEU,增長19%,船隊平均箱位 4599TEU,增長11﹒5%; (五)集團全年營業成本348﹒4億元,下降3﹒2%,其中燃油成本下降22﹒7%,燃油消耗量下降 15﹒8%; (六)於2014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93﹒56億元,銀行及股東貸款合計為 221﹒54億元。凈負債比率(凈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59﹒4%(2013年12月31日 :49﹒3%)。 - 2013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增長2﹒8%至339﹒17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盈為虧 ,錄得股東應佔虧損26﹒1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運輸收入中,太平洋航線、歐洲╱地中海航線、亞太航線及其他地區航線分別下跌7﹒7%、11%、 4﹒7%及18﹒9%,至98﹒47億元、78﹒37億元、58﹒47億元及7﹒28億元,而中 國國內航線則增長2﹒7%至62﹒14億元。物流及其他收入增長6﹒8倍至34﹒45億元; (二)集團全年完成重箱量819萬TEU,增長2%。其中,太平洋航線、歐洲╱地中海航線、亞太航線及 其他地區航線分別增長2﹒5%、5%、10﹒6%及25﹒1%,至135萬TEU、144萬 TEU、181萬TEU及8﹒08萬TEU,而中國國內航線則下跌3﹒6%至352萬TEU。截 至2013年12月31日,集團總運力達61萬TEU,增長2﹒6%; (三)年內,集團平均運費為3709元╱TEU,下跌7﹒6%。其中外貿航線平均運費為5172元╱ TEU,下降13﹒5%,因國際市場航運需求不振;內貿航線平均運費增長6﹒6%至1766元╱ TEU; (四)於201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銀行存款及受限制存款90﹒17億元;銀行及股東貸款 合計189﹒37億元,其中80﹒2億元須於一年內償還;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 為49﹒3%(2012年12月31日:37﹒1%)。 - 2012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5﹒2%至325﹒51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虧為盈,錄得股東 應佔溢利5﹒2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上升15﹒2%至321﹒54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溢利 4﹒36億元; (二)集裝箱碼頭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上升17﹒5%至3﹒97億元,分部溢利上升14﹒6%至1﹒77 億元; (三)年內,集團完成重箱量803萬TEU,增長8%。其中,太平洋航線、歐洲╱地中海航線、亞太航線 及中國國內航線分別增加6﹒1%、16﹒2%、16﹒9%及3%,至131萬TEU、137萬 TEU、163萬TEU及365萬TEU;其他地區則下跌18﹒3%至6﹒5萬TEU。於 2012年12月31日,集團總運力達59﹒5萬TEU,減少1﹒4% (四)於201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銀行存款及受限制存款88﹒32億元,銀行及股東貸款 合計168﹒92億元,其中15﹒28億元需於一年內償還,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 )為37﹒1%(2011年:40﹒5%)。 - 2011年度,集團營業額減少18﹒9%至282﹒46億元(人民幣;下同),經營業績轉盈為虧,股東 應佔虧損27﹒43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營業額減少19﹒1%至279﹒09億元,經營業績轉盈為虧,分部虧損 26﹒63億元; (二)集裝箱碼頭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上升8﹒9%至3﹒38億元,分部業績下降31﹒4%至1﹒55億 元; (三)年內,集團完成重箱量744萬TEU,增長3﹒2%。國際航線平均運費為每TEU5352元,減 少24﹒7%,由於2011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歐債危機深化及美國經濟疲弱,導致歐美地區市場 需求大幅萎縮,同時運力投放過快,使北美及歐地兩大外貿航線供需失衡日益嚴重,導致競爭關係惡化 所致;國內航線的平均運價為1652元,增長4﹒9%; (四)於2011年12月31日,集團總運力60﹒3萬TEU,增長19﹒3%; (五)於2011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銀行貸款合計158﹒58億元;淨負債比率(淨債務與股東權 益之比率)為40﹒5%(2010年:10﹒6%)。 - 2010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76﹒3%至348﹒09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虧為盈,錄得股東 應佔溢利42﹒03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上升76﹒9%至345億元,佔總營業額99﹒1%,經營溢利 42﹒41億元。年內,集團完成重箱量721萬TEU,增加6﹒9%; (二)集裝箱碼頭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上升30﹒4%至3﹒1億元,經營溢利亦上升96﹒9%至2﹒25 億元; (三)以航線劃分,太平洋航線與歐洲╱地中海航線分別增長19%與12﹒7%,分別達14﹒23億元與 11﹒83億元,亞太航線持平,為13﹒28億元,國內航線亦增長4﹒5%至31﹒87億元,分 佔集團總營業額的19﹒7%、16﹒4%、18﹒4%與44﹒2%; (四)於2010年12月31日,集團的借貸合計為115﹒01億元,當中32﹒25億元須於一年內還 款,37﹒02億元須於第二年內還款,27﹒65億元須於第三年至第五年還款及18﹒09億元須 於五年後還款。淨負債比率(淨債務除以股東權益)為10﹒6%。 - 2009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43﹒4%至197﹒4億元(人民幣;下同),經營業績轉盈為虧,股東應 佔虧損64﹒89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下降43﹒7%至195﹒03億元,經營業績轉盈為虧,經營虧損 63﹒46億元; (二)集裝箱碼頭及相關業務:營業額減少12﹒9%至2﹒38億元,經營溢利減少34﹒3%至1﹒14 億元; (三)年內,集團完成重箱量674萬TEU,減少3﹒7%,是由於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包括歐洲╱ 地中海航線、太平洋航線在內的國際航線貨量快速下滑所致,平均運費為每TEU2789元,下降 42﹒6%。其中太平洋航線減少8﹒3%至120萬TEU;歐洲╱地中海航線下降23﹒7%至 105萬TEU;亞太航線減少7﹒4%至132萬TEU;中國國內航線上升12﹒5%至305萬 TEU; (四)於2009年12月31日,集團銀行借款107﹒84億元,於一年內還款24﹒33億元,於一至 兩年內還25﹒12億元,於三年後至五年內還款為39﹒08億元,於五年後還款為19﹒32億元 ;負債比率(銀行貸款、國內公司債券和應付融資租賃款項減去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之淨額與股東權益之 比率)為24﹒8%。 - 2008年度,集團營業額減少11%至347﹒56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降98﹒7% 至4297萬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團營業額減少主要由於重箱運輸完成量減少,以及運費下跌8%至每TEU為4877元。股東應佔 溢利下降是因為錄得5﹒7億元其他虧損淨額,主要為外匯淨虧損; (二)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營業額減少11﹒2%至344﹒83億元,經營溢利減少87﹒4%至 5﹒27億元; (三)集裝箱碼頭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上升21﹒4%至2﹒73億元,經營溢利上升81﹒4%至1﹒28 億元; (四)年內,集團完成重箱量694萬TEU,下降4﹒9%。截至2008年12月31日,集團船隊規模 達158艘,總艙位49﹒3萬TEU,4000TEU以上集裝箱船舶佔總運力81﹒1%; (五)太平洋、歐洲╱地中海、亞太地區營業額分別減少19﹒7%、16﹒6%和10﹒2%至112﹒9 億元、106﹒81億元和49﹒73億元,分佔總營業額32﹒5%、30﹒7%、14﹒3%;中 國國內和其他地區營業額分別上升22﹒3%、6﹒7%至55﹒44億元、22﹒69億元;分佔總 營業額16%、6﹒5%; (六)於2008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6﹒76億元;銀行貸款為84﹒07億元 ,分別於一年內還款41﹒75億元,於一至兩年內還款22﹒57億元,於三年後至五年內還款 3﹒53億元,於五年後還款16﹒22億元;負債比率(淨金融債務與股東權益之比率)為3﹒4% ,2007年為-16﹒2%。
發展概覽 - 策略及未來計劃: (一)繼續擴充總運載能力及船舶的平均運載能力,以適應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集團計劃在2007年年底 前增加其船隊的規模至144艘船舶,總運載能力約43﹒4萬TEU。集團計劃於2007年年底前 擁有最少60艘運載能力最低限度為4000 TEU的船舶。集團亦計劃逐步淘汰較舊和較小的船舶 ,預期將增加集團的競爭力; (二)增加旗下較大宗及長期合約,尤其是自中國進出口的海外客戶的合約數目; (三)擴充於中國及全球提供物流服務的能力。集團現時透過委任其他代理提供的內陸運輸服務,在美國、歐 洲及中國境內提供「門到門」服務,並計劃發展在其他更多的地方提供此類服務的能力。集團亦旨在透 過增加於上海浦海的擁有權,增加支線服務營運能力。集團擬以部分股份發售募集資金注入上海浦海; (四)持續採取控制成本的措施。集團將繼續執行多項措施管理成本,其中包括成立更多的全球服務中心、建 立中轉中心、爭取長期的固定價格燃料安排及提高船舶的利用率。集團現於上海設有全球客戶服務中心 ,負責為客戶處理單證。集團現計劃在其主要市場成立更多服務中心,進一步改善在全球處理單證服務 的效率。集團亦計劃在全球建立10個中轉中心,令集團可在更多的地點提供具成本效益的服務。集團 擬透過訂立長期固定價格供應安排,尋求更多機會減低海運燃料成本。集團亦旨在提升其船舶的利用率 ,特別是提升運載貨物往中國的船舶的利用率。 - 2004年12月,集團更改於招股書上之集資用途,原向上海浦海注資之5億元,將減少至2億元,主因為 上海浦海之業務重新定位所致,餘下之3億元將用作購置新船舶及集裝箱。 - 2005年4月,集團以總代價7100萬元人民幣(6698萬港元),向中海工業收購一艘船舶。 - 2005年10月,集團以總代價2072萬美元(相等於1﹒61億港元),向控股股東中國海運收購 1﹒3萬TEU鋼質及可作一般用途之乾貨集裝箱。 - 2005年11月,集團以總代價1058萬美元(相等於8211萬港元),向控股股東中國海運收購 7000 TEU乾貨集裝箱。 - 2006年1月,集團以2﹒31億美元(相等於17﹒91億港元)建造四艘4250 TEU集裝箱船舶 ;同月,集團以總代價1900萬美元(相等於1﹒47億港元),向控股股東中國海運收購1﹒35萬 TEU乾貨集裝箱。 - 2006年6月,集團全資附屬公司中海亞洲將向Container Finance 2006-1 Ltd分批租賃由中海亞洲出售之租賃集裝箱,協議為期8年。租賃協議可增加中海亞洲之集裝箱數量,以應 付不斷增長之運輸需求,預計期內應付之租金總額最高為3﹒72億美元。租賃期結束後,中海亞洲可以1美 元(約7﹒76港元)購買該批租賃集裝箱。 - 2006年8月,集團全資附屬公司中海香港以代價7977萬元,向集團控股股東中國海運之三間附屬公司 中海物流、鵬達船務及中海船務收購五洲航運全部權益。五洲航運主要於珠江三角洲、華南沿海及環北部灣地 區從事集裝箱支線運輸服務。收購可加強其攬貨及運輸營運之綜合協調能力。 - 2006年10月,集團與控股股東中國海運旗下兩間附屬公司中海物流及中海海外物流於上海成立合資公司 上海中海洋山國際集裝箱儲運,從事提供集裝箱儲存及各類集裝箱相關服務。註冊資本為6400萬元人民幣 (約6154萬港元),集團將按其所持50%權益出資3200萬元人民幣(約3077萬港元)。 - 2006年11月,集團持99%權益之上海浦海以代價5476萬元人民幣(約5265萬港元),向集團 控股股東中海購買七艘總運載力達1470TEU之集裝箱船舶,並將於同月內交付。 - 2007年8月,集團以13﹒6億美元(約106﹒34億港元)購買八艘各容量為1﹒3萬TEU之遠洋 單螺槳柴油機推動全集裝箱船舶,預期於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前分期交付。 - 2007年12月,集團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23﹒37億股A股上市,所得資金將用作訂造集裝箱船舶、 收購與集裝箱運輸業務相關之資產、及償還貸款等。 - 2008年5月,集團以3701萬元人民幣(約3701萬港元)向母公司中國海運增持上海中海洋山國際 集裝箱儲運25%權益至75%,及增持中海(洋浦)冷藏儲運60%權益至全資擁有。中海洋山及中海洋浦 主要從事集裝箱堆存等各類相關業務。 - 2008年6月,集團以5﹒6億美元(約43﹒67億港元)購買八艘各容量為4250 TEU的遠洋單 螺槳柴油機推動全集裝箱船舶,以擴充外貿船隊,增加歐洲、地中海及北美市場運力。預期將於2011年 10月至2012年6月間分期交付。 - 同月,集團附屬公司上海浦海航運(香港)以3652萬美元(約2﹒91億港元)向中海發展股份 (01138)購買五艘總運載能力達1930TEU之集裝箱船舶。 - 2008年8月,集團以26﹒01億元人民幣(約28﹒9億港元)向控股股東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收購中 海碼頭發展全部權益。中海碼頭發展主要從事國內及海外碼頭投資業務,其於國內持有之集裝箱碼頭於 2008年12月止六個月的總吞吐量約為582萬TEU。 - 同月,集團以6600萬元人民幣(約7333萬港元)出售六艘總運載能力達1260TEU之集裝箱船舶 ,預期出售所得純利約1984萬元人民幣(約2204萬港元)。 - 2008年12月,集團以1111萬元人民幣(約1235萬港元)收購上海仁川國際渡輪24﹒5%權益 。為成為區域性優秀之船公司,進一步拓展亞洲市場,集團相信收購可充分運用上海仁川已有的韓國航線運作 經驗及市場份額;同月,集團以2313萬元人民幣(約2570萬港元)向母公司中國海運集團增持上海仁 川國際渡輪51%權益至75﹒5%。 - 2009年11月,集團與控股股東中國海運集團按各自於上海中海洋山國際集裝箱儲運之股權比例(75% 及25%),向其注資4125萬元人民幣(約4583萬港元)及1375萬元人民幣(約1528萬港元 ),為其於上海之建築項目提供額外資金。 - 2011年5月,集團與控股股東中國海運集團連同其附屬公司及中海發展股份(01138)將按股權比例 向中海集團財務注資7500萬元人民幣(約8929萬港元)、1﹒5億元人民幣(約1﹒79億港元)及 7500萬元人民幣(約8929萬港元)。集團持該公司之權益維持於25%。中海集團財務主要從事向各 控股股東提供財務和融資顧問服務、信用鑒證服務及相關的諮詢、代理業務。 - 2011年10月,集團以3388萬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中國海運集團增持上海中海洋山國際集裝箱儲運 25%權益至全資擁有。該公司主要從事集裝箱堆存等各類相關業務。 - 同月,集團以7﹒54億美元購買八艘各容量為10﹐000TEU之集裝箱船舶,預期於2013年11月 前交付。 - 2012年8月,集團與控股股東中國海運集團及中海發展股份(01138)成立合資公司「中國海運(新 加坡)石油」,主要為向合資夥伴及其各自的控股公司、附屬公司或聯營公司提供船舶燃料的海外採購、供應 、買賣及融資服務。合資公司的註冊資本為500萬美元,集團佔91%權益,將注資455萬美元。 - 2012年11月,集團以3﹒59億美元(約22﹒58億元人民幣)出售14萬個三至六年箱齡、總容量 約21萬TEU之集裝箱,預期出售收益約1﹒12億美元(約7﹒05億元人民幣)。同時,集團租回該等 集裝箱,租期四年,總租金約2﹒21億美元(約13﹒93億元人民幣)。 - 2012年12月,集團以1﹒18億美元(約7﹒42億元人民幣)出售57﹐386個六至八年箱齡、總 容量約8﹒5萬TEU之集裝箱,預期出售收益約3500萬美元(約2﹒2億元人民幣)。同時,集團租回 該等集裝箱,租期平均3﹒2年,總租金約5900萬美元(約3﹒72億元人民幣)。 - 2013年5月,集團以6﹒83億美元訂購五艘18﹐400TEU級集裝箱船舶,預期於2014年11 月至2015年3月間分期交付。 - 2013年9月,集團以3386萬元人民幣(約4232萬港元)將兩艘集裝箱船舶(合共2016TEU )作為廢鋼船出售予控股股東中國海運集團,預期出售收益約120萬元人民幣(約151萬港元)。 - 2013年10月,集團悉售中海碼頭發展全部權益予中海碼頭發展(香港),代價將由買方發行新股份支付 ,佔買方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49%。中海碼頭發展於2013年6月30日之淨資產為34﹒18億元人民 幣,預期交易可錄得利潤8﹒7億元人民幣;11月,最終代價為34﹒23億元人民幣(約42﹒96億港 元),代價將由買方以每股1﹒23元人民幣(約1﹒54港元)向集團發行27﹒83億股支付。 - 2013年11月,集團以7﹒56億元人民幣出售連雲港新東方集裝箱碼頭55%權益,預期出售收益約 2﹒6億元人民幣。 - 2014年1月,集團以3﹒05億元人民幣(約3﹒88億港元)向控股股東中國海運集團出售上海中海洋 山國際集裝箱儲運全部權益,及以3﹒73億元人民幣(約4﹒73億港元)向其出售上海崢錦實業全部權益 。洋山儲運主要從事集裝箱堆存、中轉等業務;上海崢錦則從事供應鏈管理及集裝箱維修等業務。 - 2015年7月,集團以9﹒34億美元(約57﹒14億港元)購買8艘13﹐500TEU集裝箱船舶, 預期於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分期交付。 - 2015年11月,集團持50%權益之深圳一海通全球供應鏈管理註冊資本由2000萬元人民幣增至 4000萬元人民幣,其中集團將出資920萬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持有該公司權益將被攤薄至25%, 其主要業務為提供綜合物流信息化解決方案、供應鏈服務,綜合海運、陸運及空運等服務。 - 2015年12月,集團以總代價266﹒37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中國海運集團、中國遠洋(01919 )及中遠太平洋(01199)收購從事集裝箱租賃業務、航空相關金融服務及其他金融業務若干公司全部權 益;另向中遠財務注資6﹒14億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將有該公司17﹒53%權益,其主要從事金融服 務業務。此外,集團亦以總代價80﹒08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中國海運集團、中國遠洋(01919)、 中遠太平洋(01199)出售從事碼頭業務、境外集運代理業務及境內集運代理業務的若干公司全部權益, 預期錄得出售收益1﹒41億元人民幣;2016年1月,收購協議的總代價增加2﹒16萬人民幣;向中遠 財務注資修訂為6﹒23億元人民幣;出售協議的總代價減少55﹒4萬元人民幣。2017年1月,鑒於中 海總公司與中遠總公司的全部股權已於2016年5月根據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淮無償劃轉 至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集團與中遠財務股東訂立補充協議以終止對中遠財務增資。 - 2016年5月,集團以15億元人民幣(相等於每股10﹒15元人民幣)認購金瑞科技(滬: 600390)1﹒48億股A股,佔其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3﹒96%。 - 2016年9月,集團以2﹒75億美元(約18﹒33億元人民幣)收購15﹒8萬個總容量26﹒98萬 TEU之集裝箱。 - 2016年10月,集團擬以每股不低於3﹒66元人民幣,發行不超過32﹒79億股A股,其中主要股東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將認購金額不少於人民幣50億元且不超過人民幣70億元的A股。完成後,中國海 運(集團)持有集團權益將由39﹒02%(包括H股及A股)增至43﹒25%,並擬申請清洗豁免。 2017年4月,鑒於新的規例,集團修訂發行A股股數為23﹒37億股,發行價改為緊接經修訂定價日前 20個交易日A股平均成交價的90%與根據經修訂建議非公開發行A股發行前集團最新每股經審核資產淨值 兩者的較高者。主要股東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改以認購經修訂建議發行A股總數50%。 - 2016年11月,集團以7084萬元人民幣(約8075萬港元)向控股股東中國海運(集團)收購珠海 船務企業全部權益,其主要從事船舶租賃業務。 - 2016年12月,集團已更改名稱為「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COSCO SHIPPING Development Co﹒﹐ Ltd﹒」,前稱為「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Shipping Container Lines Co﹒﹐ Ltd﹒」。 - 2017年1月,集團按持股比例向持65%權益之中海集團財務增資3﹒9億元人民幣(約4﹒37億港元 ),其主要從事存款服務、信貸服務、財務及融資顧問、信用鑒證及相關諮詢、代理服、結算及清算。 - 2017年3月,集團以1﹒87億美元(約14﹒5億港元)收購一艘80﹐762噸載重的液化天然氣運 輸船。賣方將租回該船舶10年,租用金總額為預付租用金及租用本金合共1﹒37億美元(約10﹒63億 港元)加按特定公式計算的可變租用金。 - 2017年5月,集團聯營公司渤海銀行配售新股,集團以17﹒59億元人民幣(約19﹒88億港元)認 購,相當於以每股3﹒01元人民幣,認購5﹒84億股。完成後,集團持該銀行權益將由13﹒67%減至 13﹒17%。 - 2017年7月,集團以2億美元(約15﹒65億港元)收購15﹒4萬個二手集裝箱,折合 22﹒7萬CEU。 - 2017年8月,集團出資9000萬元人民幣(約1﹒06億港元)與控股股東中遠海運控股旗下上海泛亞 航運及其他夥伴成立合營企業,以從事互聯網小額貸款、各項小額貸款、票據貼現及資產轉讓等服務,並佔 45%權益。 - 2017年9月,集團出資1﹒5億元人民幣(約1﹒8億港元)與主要股東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及其他合營夥 伴成立投資合夥企業,以從事非證券類股權投資及提供相關投資諮詢服務,並佔1﹒5%權益。 - 2017年11月,集團持65%權益之中海集團財務與中遠財務進行合併;完成後,中海集團財務將更改名 稱為中遠海運集團財務,而中遠財務則成中遠海運集團的分公司,預期集團將自合併錄得稅前收益1084萬 元人民幣。集團將持有合併公司23﹒38%權益,其主要從事存款服務、信貸服務、財務及融資顧問、信用 鑒證及相關諮詢、代理服務、結算及清算等業務。 - 2019年1月,集團以總代價2﹒67億美元(約20﹒9億港元)出售四艘各自運力為10﹐000標準 箱的集裝箱船舶,並於出售後租回該等船舶。 - 2020年10月,集團以總代價63﹒4億元人民幣(相等於每股人民幣9﹒83元)出售中集集團 (02039)3﹒5億股A股股份及2﹒95億股H股股份,合共佔其已發行股本17﹒94%,預期錄得 出售收益3﹒77億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將持有中集集團1﹒69億股A股股份,佔其已發行股本 4﹒69%。 - 2020年12月,集團以18億元人民幣出售中遠海運租賃35﹒22%權益,其亦獲其他投資者注資不超 過30億元人民幣,預期集團於完成出售及增資後錄得稅前收益1171萬元人民幣。集團持有該公司權益將 減至40﹒81%,其主要從事金融租賃、商業保理及在各領域提供相關金融服務,包括醫療行業、教育、能 源、建築、工業設備、電子信息、運輸及物流以及汽車融資。 - 2021年1月,集團擬以31﹒04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收購寰宇東方國際集裝箱(啟 東)、寰宇東方國際集裝箱(青島)、寰宇東方國際集裝箱(寧波)及上海寰宇物流科技(前稱:勝獅貨櫃管 理(上海))全部權益,代價以每股2﹒51元人民幣,發行12﹒37億股A股支付。該等公司主要從事製 造乾集裝箱、特種集裝箱及冷凍集裝箱;以及提供集裝箱製造技術及研發服務。完成後,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及 其關聯公司持有集團權益由39﹒33%增至46﹒18%,並將申請清洗豁免。4月,收購事項最終代價修 訂為35﹒62億元人民幣,收購事項代價股份每股發行價及發行股數分別為2﹒51元人民幣及14﹒19 億股A股(若末期股息於發行代價股份前支付,每股發行價及發行股數則分別為2﹒46元人民幣及 14﹒48億股A股)。集團另擬發行A股以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14﹒64億元人民幣,當中6億元 人民幣將由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認購,每股發行價為2﹒51人民幣(若末期股息於發行股份前支付,每股發行 價則為2﹒46元人民幣)。 - 2022年5月,集團以9﹒12億元人民?(約10﹒94億港元)向控股股東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出售中國 海運集團財務10%權益,預期錄得出售收益138萬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持有該公司權益減至 13﹒384%,並按持股比例向其注資18﹒07億元人民幣(21﹒68億港元),其主要從事提供存款 服務,信貸服務、財務及融資顧問、信用鑒證及相關諮詢、代理服務、結算及清算。 - 2023年11月,集團以2﹒71億元向中遠海運國際(00517)出售海寧保險經紀100%股權,該 公司主要從事船舶相關的保險經紀服務。預期出售事項錄得2﹒38億元收益。
股本變化 - 2004年6月,集團以每股3﹒175港元,配售及發行24﹒2億股H股上市。 - 2007年8月,10送5﹒5紅股;12月,以每股6﹒62元人民幣,發行23﹒37億股A股於上海上 市。 - 2017年4月,發行不超過22﹒37億股A股。 - 2021年1月,以每股2﹒46元人民幣,發行14﹒48億股A股及2﹒39億股A股。
股本分類
股數 ---------------------------- 無限制流通A股 7﹐932﹐125﹐000 H股 3﹐676﹐000﹐000 ---------------------------- 總股本 11﹐608﹐125﹐000
派送紀錄
財政年度 事項 除淨╱生效日期 公布日期 (月╱年) (日╱月╱年) (日╱月╱年) ------------------------------------------------ 12╱2024 中期息人民幣 0.019 或港元 0.0207908╱10╱24 30╱08╱24 12╱2023 末期息人民幣 0.032 或港元 0.0350708╱07╱24 28╱03╱24 12╱2023 不派中期息 - 30╱08╱23 12╱2022 末期息人民幣 0.087 或港元 0.0946306╱07╱23 30╱03╱23 12╱2022 不派中期息 - 30╱08╱22 12╱2021 末期息人民幣 0.226 或港元 0.2647228╱07╱22 30╱03╱22 12╱2021 不派中期息 - 30╱08╱21 12╱2020 末期息人民幣 0.056 或港元 0.0672428╱07╱21 30╱03╱21 12╱2020 不派中期息 - 28╱08╱20 12╱2019 末期息人民幣 0.045 或港元 0.0493328╱07╱20 27╱03╱20 12╱2019 不派中期息 - 30╱08╱19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