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狀況
集團簡介: - 集團股份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為600685。 - 集團主要從事造船及相關業務、鋼結構工程、船舶修理及改造等業務。 - 集團的主要產品包括: (1)防務裝備產品:軍用艦船、海警裝備、公務船等; (2)船舶海工產品:支線集裝箱船、挖泥船、海洋工程平台、風電安裝平台等; (3)船海應用業務產品:能源裝備、高端鋼結構、工程機械、環保裝備、工業互聯網平台。
業績表現: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截至2025年3月止三個月,集團營業額上升29﹒7%至36﹒41億元(人民幣; 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11倍至1﹒84億元。於2025年3月31日,集團之貨幣資金為 153﹒72億元,短期借款及長期借款分別為4﹒39億元及38﹒69億元。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24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0﹒2%至194﹒02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 應佔溢利增長6﹒8倍至3﹒77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為184﹒38億元,佔總營業額95%,利潤總額為8405萬元;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為8﹒11億元,利潤總額為2235萬元; (三)船舶修理:營業額為392萬元,利潤總額為104萬元; (四)於2024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為152﹒61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5﹒98 億元及40﹒49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資產總值)為60﹒5%。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23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6﹒2%至161﹒46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 應佔溢利下降93%至4807萬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為136﹒57億元,佔總營業額84﹒6%,虧損總額為1357萬元;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為13﹒42億元,利潤總額為3087萬元; (三)船舶修理:營業額為7﹒44億元,利潤總額為67萬元; (四)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為164﹒23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7﹒81 億元及33﹒14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資產總值)為61﹒45%。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22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9﹒6%至127﹒9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 佔溢利增長7﹒7倍至6﹒8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下降10﹒8%至89﹒55億元,佔總營業額70%,利潤總額則增加 70﹒8%至9603萬元;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增加27﹒1%至15﹒35億元,佔總營業額12%,利潤總額增長22﹒6% 至3020萬元; (三)船舶修理:營業額大幅增長至18﹒93億元,佔總營業額14﹒8%,利潤總額則下跌42﹒7%至 61萬元; (四)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為148﹒14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 28﹒81億元及22﹒3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資產總值)為59﹒66%。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21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0﹒5%至116﹒72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 佔溢利下降97﹒8%至7939萬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上升10﹒5%至100﹒39億元,佔總營業額86%,業績轉虧為盈,錄 得分部利潤5623萬元;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減少24%至12﹒07億元,分部利潤增加26﹒7%至2464萬元; (三)船舶修理及改造業務:營業額下跌99﹒3%至326萬元,分部利潤下降78﹒1%至107萬元; (四)於2021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95﹒6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19﹒15億元 及31﹒89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資產總值)為57﹒8%。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20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46﹒8%至116﹒08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 應佔溢利增長5﹒7倍至36﹒62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下降51﹒3%至90﹒83億元,佔總營業額78﹒2%,業績轉盈為虧, 錄得分部虧損2﹒5億元;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下降5﹒9%至15﹒88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溢利1944萬元; (三)船舶修理及改造業務:營業額下跌58﹒5%至4﹒44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溢利488萬 元; (四)其他分部:營業額上升16﹒8%至4﹒93億元,分部利潤大幅增長至17﹒04億元; (五)於2020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87﹒68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20﹒5億元 及21﹒18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資產總值)為54﹒92%。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9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3﹒6%至218﹒29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 轉虧為盈,錄得股東應佔溢利5﹒4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上升7﹒9%至186﹒47億元,佔總營業額85﹒4%,業績轉虧為盈, 錄得分部利潤12﹒38億元;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增長1﹒2倍至16﹒89億元,分部虧損收窄91﹒9%至196萬元; (三)船舶修理及改造業務:營業額增長64﹒8%至10﹒71億元,分部虧損收窄53﹒7%至8680 萬元; (四)其他分部:營業額下跌19%至4﹒22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利潤1999萬元; (五)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143﹒17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61﹒47 億元及60﹒5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資產總值)為70﹒27%。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8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16﹒2%至192﹒1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 應佔虧損大幅擴大至18﹒69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下降15﹒5%至172﹒8億元,佔總營業額89﹒9%,分部虧損大幅擴 大至22﹒26億元;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減少24﹒5%至7﹒62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分部虧損為2433萬元; (三)船舶修理及改造業務:營業額下降1﹒6%至6﹒5億元,分部虧損擴大29﹒9%至1﹒87億元; (三)其他分部:營業額減少34﹒6%至5﹒22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分部虧損533萬元; (四)於2018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為103﹒38億元,短期借款為43﹒04億元,長 期借款為43﹒4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資產總值)為69﹒76%。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7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4﹒4%至223﹒1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 佔溢利則增長23﹒3%至8780萬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減少5﹒3%至04﹒61億元,分部利潤下降71﹒2%至1537萬元 。年內,集團完工船舶66艘(353﹒96萬載重噸),實現經營接單43艘(195﹒86萬載重 噸);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下跌12﹒9%至10﹒09億元,分部利潤下降19﹒7%至7357萬元; (三)其他分部:營業額增長42%至8﹒43億元,業績則轉虧為盈,錄得分部利潤1﹒35億元; (四)於2017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14﹒31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 26﹒75億元及81﹒42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資產總值)為72﹒95%。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6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8﹒5%至233﹒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 溢利下跌27﹒6%至7122萬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下跌9﹒5%至215﹒96億元,分部利潤下跌91﹒5%至5﹒34億元 ;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增長16﹒2%至11﹒59億元,分部利潤大幅擴大至9161萬元; (三)其他分部:營業額下跌9﹒4%至5﹒94億元,分部虧損收窄86﹒8%至1261萬元; (四)2016年,集團實現船舶經營接單220億元,全年完工船舶55艘; (五)於2016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98﹒85億元,長期借款為83﹒39 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資產總值)為77﹒5%。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5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1﹒2%至255﹒1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 應佔溢利下跌76﹒8%至9832萬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增長19﹒2%至238﹒66億元,分部利潤上升26﹒2%至6﹒26億 元;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增長1﹒3倍至9﹒98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利潤773萬元; (三)其他分部:營業額增長10%至6﹒55億元,分部虧損收窄62﹒2%至9580萬元; (四)2015年,集團實現船舶經營接單230多億元,高端產品實現接單50艘,109億元; (五)於2015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92﹒33億元,長期借款為66﹒91 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資產總值)為78﹒8%。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4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63﹒2%至95﹒31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 虧為盈,錄得股東應佔溢利1﹒51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增長1倍至103﹒12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溢利1﹒59億元;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上升0﹒2%至4﹒39億元,分部利潤下降28﹒5%至1186萬元; (三)其他分部:營業額增長21﹒5%至20﹒18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分部虧損2﹒53億元; (四)2014年,集團完成工業總產值91﹒21億元,其中船舶造修完成產值74﹒81億元;海工產品 完成產值9﹒48億元;機電設備完成產值6﹒92億元,完成剪壓床銷售831台,電梯完工654 台,鋼結構產量36﹐589噸; (五)於2014年6月30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47﹒38億元;長期借款32﹒56億元;資 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資產總值乘100%)為76﹒04%。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3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35﹒1%至41﹒66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 佔溢利上升31﹒7%至1360萬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綜合毛利率下跌0﹒6個百分點至6﹒3%; (二)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減少41﹒5%至30﹒84億元,佔總營業額74%,下跌主要是由於低價 船比重增大以及產量同比下降。分部利潤微升1%至5827萬元,毛利率下跌0﹒8個百分點至 5﹒3%。2013年,集團實現船舶開工13艘,下水9艘及完工11艘╱49﹒87萬載重噸,載 重噸同比下降44﹒6%; (三)鋼結構工程:營業額下跌15﹒1%至4﹒39億元,佔總營業額10﹒5%,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 部利潤1659萬元,毛利率上升1﹒4個百分點至10﹒2%。年內,完工鋼結構4﹒22萬噸,下 降1﹒6%;剪壓床銷售722台,增加13﹒2%;電梯完工845台,增加26﹒5%;礦山機械 完工2台; (四)其他分部:營業額增長0﹒6%至6﹒44億元,佔總營業額15﹒4%,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利 潤2650萬元; (五)年內,集團全年承接合同金額150﹒92億元,上升1﹒4倍;全年承接新船訂單41艘╱ 374﹒41萬載重噸,噸位上升2﹒5倍;截至2013年底,手持船舶訂單67艘╱ 507﹒74萬載重噸; (六)於201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8﹒33億元,長期借貸為18﹒88億元 ,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除以資產總值)為68﹒9%。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2012年度,集團營業額減少22﹒6%至64﹒2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 佔溢利下降98%至1033萬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減少27﹒1%至52﹒68億元,佔總營業額82%,分部利潤減少 89﹒4%至5772萬元。年內,集團實現船舶開工15艘,下水19艘及完工22艘;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上升18%至5﹒16億元,經營業績轉盈為虧,錄得分部虧損658萬元。年內 ,集團完成鋼結構工程3﹒86萬噸;銷售剪壓床638台,生產電梯668台;簽訂剪壓床656台 ; (三)其他產品:營業額增長1﹒1%至6﹒4億元,經營業績轉盈為虧,錄得分部虧損1352萬元; (四)年內,集團承接合同總額為64﹒07億元,其中船舶產品18艘,103﹒6萬載重噸;非船舶合同 為7﹒78億元。於201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船舶訂單37艘,183萬載重噸;非船產品 合同4﹒1億元; (五)於201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7﹒5億元;長期借貸為14﹒14億元; 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值除以資產總值)為60﹒9%。 - 按中國會計準則,2011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18﹒3%至82﹒96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於股 東的淨利潤減少26﹒8%至5﹒1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產品:營業額增長12﹒8%至72﹒25億元,佔集團總營業額87﹒1%; 1﹒營業額增長主要是受益於造船完工物量的增長;造船毛利率10﹒33%,同比下降2﹒87個百 分點,主要是因為受人民幣累積升值、造船成本上升以及新承接在建船船價較低; 2﹒年內,集團共計接獲船舶訂單12艘,47﹒73萬載重噸。截至2011年末,集團累計手持造 船合同訂單42艘,173萬載重噸;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增長1﹒8倍至4﹒29億元,佔集團總營業額5﹒2%; (三)機電產品及其他:營業額增長38﹒3%至4﹒87億元,佔集團總營業額5﹒9%; (四)其他業務:營業額增長45﹒5%至1﹒55億元,佔集團總營業額1﹒9%; (五)於2011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9﹒6億元,長期借款為10﹒81億元, 資產負債率為64﹒7%(2010年:69﹒1%)。 - 2010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7%至70﹒1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37﹒4%至 7﹒0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11﹒6%至8﹒09億元,毛利率上升0﹒5個百分點至11﹒5%; (二)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增長12%至64﹒03億元,分部溢利增長26﹒2%至5﹒95億元,主 要是受益於造船完工物量的增長;造船毛利率13﹒2%,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資材 成本的下降。集團全年共承接15艘船舶訂單,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集團累計手持造船合 同49艘,210萬載重噸; (三)鋼結構工程:營業額減少76﹒2%至1﹒1億元,分部虧損收窄26﹒5%至1291萬元,主要是 受金融危機影響,鋼結構產品訂單不足,生產不飽滿,且部分項目未能如期結算所致; (四)其他:營業額增長34﹒8%至5﹒01億元,分部溢利增長84﹒4%至8577萬元; (五)按地區劃分,中國大陸及香港營業額分別增長1﹒1倍及32﹒7%,至28﹒05億元及3﹒69億 元;丹麥、意大利及希臘營業額分別減少6﹒3%、28﹒4%及52﹒4%,至31﹒63億元、 2﹒62億元及2﹒5億元; (六)於2010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1﹒59億元,流動比率1﹒24倍,資產 負債率691﹒1%。 - 2009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6﹒2%至65﹒53億元(人民幣;下同),毛利率下降0﹒8個百分點至 11﹒1%,股東應佔溢利下跌37﹒2%至5﹒1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及相關業務:營業額下降3﹒1%至57﹒18億元,分類溢利下降13﹒8%至4﹒72億元。 年內,造船業務開工21艘、下水16艘、完工交付15艘,2艘船達到交船狀態。截至2009年 12月31日止,集團累計手持造船合同52艘,221萬載重噸,生產任務排至2012年; (二)鋼結構工程:營業額下降29﹒8%至4﹒63億元,業績轉盈為虧,分類虧損1756萬元; (三)其他分部:營業額下降11﹒4%至3﹒72億元,分類溢利上升17﹒9%至4650萬元; (四)於2009年12月31日,集團之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除以資產總值的百分比)為32﹒3%, 流動比率為1﹒25倍,資產負債率為66﹒78%。 - 2008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8﹒2%至69﹒8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減少 12﹒6%至8﹒2億元,毛利率下降3﹒2個百分點至11﹒9%。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造船:營業額上升15%至59﹒04億元,分類溢利減少38﹒4%至8﹒03億元。毛利率減少 2﹒9個百分點至13﹒8%,由於原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而造船生產週期長及成本後延的特點 ,使得第四季度以來原材料價格雖大幅回落卻無助於年內成本下降; 1﹒年內造船業務實現開工19艘、下水17艘、完工交付18艘,完工量為71萬載重噸; 2﹒年內承接了4艘1400客位客滾船、9艘滿足PSPC規範的5萬噸級化學品╱成品油船。截至 2008年12月底,集團手持船舶訂單63艘,284﹒2萬載重噸,生產任務排至2012年 ; (二)製造鋼結構及其他產品:營業額上升38﹒9%至8﹒11億元,主要是年內完工江南重工60萬噸吊 機鋼結構製作安裝工程及龍穴塢門製作專案,分類溢利減少8﹒2%至5939萬元; (三)其他業務:營業額上升42﹒8%至2﹒69億元,分類溢利減少46﹒2%至7125萬元; (四)按地區劃分,丹麥和馬爾他營業額分別上升1﹒9倍和2﹒6倍,至21﹒14億元和12﹒49億元 ,分佔集團營業額30﹒3%和17﹒9%;中國大陸營業額減少24﹒5%至16﹒65億元,佔集 團營業額23﹒8%; (五)於2008年12月31日,流動比率為1﹒2倍,資產負債率為72﹒27%。
發展概覽 - 2006年1月,集團以總代價159億元人民幣(153億港元)出售所持紅帆電腦26%權益。 - 2006年1月,集團以總代價558萬元人民幣,出售位於廣州市海珠區革新路126號辦公樓的第四、五 層予船舶研究院,船舶研究院由集團主要股東中船集團持有。 - 2006年2月,集團獲廣州國投以資產、債權或其他收益轉投集團名下,以抵償欠付集團本金1﹒7億元人 民幣(約1﹒63億港元)及其應計利息債務。 - 2006年4月,集團提出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每持有10股A股可獲2﹒7股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股東之持 股量由42﹒61%減至35﹒71%。 - 2008年5月,集團簽訂21億元人民幣建造四艘客滾船合同。 - 2008年6月,集團以30﹒41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收購廣州文沖船廠全部權益,代 價將以供股所得款項支付。廣州文沖船廠於華南地區從事中小型船舶製造業務,主要產品為集裝箱船、挖泥船 、石油輪及多用途船,其全資附屬企業廣州文沖船廠番禺分廠主要從事船舶、輔助船舶和鋼結構的製造和加工 業務。另集團建議更改名稱為Guangzhou CSSC Int’l Co﹒﹐ Ltd﹒(廣州中船 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現稱Guangzhou Shipyard Int’l Co﹒﹐ Ltd﹒ (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3月,因證券市場及廣州文沖船廠之收購價格已產生變化,交易 及供股建議逐告終止。 - 2013年9月,集團以每股$7﹒29,向控股股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寶鋼資源及中國海運分別發行 3﹒46億股H股、3113萬股H股及1038萬股H股,共佔集團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37﹒6%。完成 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持有集團權益由35﹒71%增至55﹒85%,並擬申請清洗豁免。 - 同月,集團以9﹒56億元人民幣(約12﹒05億港元)收購廣州中船龍穴造船全部權益,其主要從事建造 大型船舶,並擁有兩座50萬噸級大型船塢、四個泊位、四台600噸龍門吊及其他生產設施。 - 2014年10月,集團以45﹒27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中船集團收購中船黃埔文沖船舶全部權益,代價 中38﹒48億元人民幣以每股14﹒17元人民幣發行2﹒72億股A股支付,餘額以現金支付。中船黃埔 文沖船舶從事造船、船舶改裝及其他製造業務。此外,集團以9﹒68億元人民幣收購揚州科進船業擁有的若 干經營性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在建工程,代價以每股14﹒17元人民幣發行6831萬股A股 支付。揚州科進船業從事5萬噸或以下的成品油船、化學品船、液化氣船及海上石油工程船等各類船舶的製造 及銷售;11月,收購中船黃埔文沖船舶之代價修定為45﹒36億元人民幣,代價中38﹒56億元人民幣 以每股14﹒17元人民幣發行2﹒72億股A股支付。 - 2014年12月,集團以9﹒74億元人民幣悉售廣州廣船實業全部權益予控股股東中船集團之附屬公司。 廣州廣船實業從事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務。 - 2015年6月,集團已更改名稱為「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CSSC Offshore & Marin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前稱為「廣州廣船國際 股份有限公司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 2015年8月,集團擬以不少於35﹒26億元人民幣悉售位於廣州荔灣區之土地連其上之建築物,土地面 積約39﹒4萬平方米,預期出售收益不低於20﹒2億元人民幣;12月,最終代價定為35﹒29億元人 民幣。 - 2017年7月,集團以7﹒41億元人民幣向股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出售全資附屬公司廣船揚州51%股權 。廣船揚州從事5萬噸級及以下的成品油船、化學品船、液化氣船、海上石油工程船等各類船舶的生產銷售和 成品油、化學品的遠洋運輸業務。 - 2018年1月,集團全資附屬公司廣船國際及黃埔文沖因引入新投資者,集團持該等公司之權益將分別攤薄 至76﹒42%及69﹒02%。新注資額將用作償還債務。 - 2018年2月,集團以24億元人民幣增持廣船國際23﹒58%權益至全資擁有,及以24億元人民幣增 持黃埔文沖30﹒98%權益至全資擁有,代價以每股24﹒33元人民幣,各發行9864萬股A股支付。 該等公司主要從事船舶及海洋工程與武器裝備之製造業務。 — 2018年10月,集團持76﹒4214%權益的附屬公司廣船國際以4﹒98億元人民幣向集團股東中船 集團收購文?船塢全部股權。文沖船塢主營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具備180艘次╱ 年以上常規船舶修理和改裝的生產能力,並可同步承接FPSO及各類海洋工程船舶修理及改裝工程。 - 2019年8月,集團以28﹒91億元人民幣向中國船舶(滬:600150)出售廣船國際 27﹒4214%權益,其將以每股13﹒14元人民幣向集團發行2﹒2億股代價股份,佔其經擴大後已發 行股本5﹒28%。完成後,集團持有中國船舶權益減至49%權益,其主要業務範圍涵蓋船舶、海洋工程、 技術設計,以及鋼結構的製造及修理;9月,最終代價為28﹒58億元人民幣,中國船舶向集團發行代價股 份數目修訂為2﹒17億股;完成後,集團持有中國船舶權益減至46﹒3018%。 - 2019年11月,因集團非全資附屬公司廣船國際因所租用的地塊地價大幅上升及土地工程延誤,為加快進 行土地修復工作及土地收儲補償的結算,廣船國際與該地塊的擁有者廣船船業(由中信泰富及集團控股股東中 國船舶工業集團各持50%權益)訂立土地收儲補償協議。廣船船業將要求廣船國際協助與有關政府當局聯絡 ,並同時推進土地修復及土地拍賣工作。廣船船業同意支付14﹒27億元人民幣,作為由廣船國際進行土地 收儲補償協議內所指定聯絡等工作之費用。 - 2020年3月,集團以9﹒64億元人民幣向中國船舶(滬:600150)出售中船澄西揚州船舶全部 49%權益。中船澄西揚州船舶主要從事5萬噸級及以下的成品油船、化學品船、液化氣船、海上石油工程船 等各類船舶的產銷,以及成品油、化學品的遠洋運輸業務。預期出售事項帶來3﹒23億元人民幣收益。
股本變化 - 1993年8月,以每股$2﹒08,發行1﹒45億股H股上市,另以$2﹒08,配售1200多萬股; 10月,以每股5﹒23元人民幣,發行1﹒26億股A股。 - 2013年9月,以每股$7﹒29,發行3﹒87億股H股。 - 2014年10月,以每股14﹒17元人民幣,發行3﹒4億股A股;以每股37﹒78元人民幣,發行 4256萬股A股。 - 2018年2月,以每股24﹒33元人民幣,發行1﹒97億股A股。
股本分類
股數 ------------------------------- 無限制流通A股 821﹐435﹐181 H股 592﹐071﹐197 ------------------------------- 總股本 1﹐413﹐506﹐378
派送紀錄
財政年度 事項 除淨╱生效日期 公布日期 (月╱年) (日╱月╱年) (日╱月╱年) ------------------------------------------------ 12╱2024 中期息人民幣 0.012 或港元 0.013265210╱10╱24 29╱08╱24 12╱2023 末期息人民幣 0.011 或港元 0.012081803╱06╱24 27╱03╱24 12╱2023 不派中期息 - 30╱08╱23 12╱2022 末期息人民幣 0.01 或港元 0.0111639529╱05╱23 30╱03╱23 12╱2022 不派中期息 - 30╱08╱22 12╱2021 末期息人民幣 0.138 23╱05╱22 30╱03╱22 12╱2021 不派中期息 - 30╱08╱21 12╱2020 末期息人民幣 0.166 01╱06╱21 30╱03╱21 12╱2020 不派中期息 - 28╱08╱20 12╱2019 不派末期息 - 27╱03╱20 12╱2019 不派中期息 - 29╱08╱19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