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狀況
集團簡介: - 集團股份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為601881。 - 集團控股股東為中國銀河金融控股,分別由匯金公司及財政部持有。 - 集團為中國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商,提供經紀、銷售和交易、投資銀行和投資管理等綜合性證券服務,主要業 務分為經紀、銷售和交易,投資銀行,投資管理以及海外業務。 - 集團已開發多項新型資本仲介型業務,是首批獲中國監管機構批准經營該等業務的證券公司之一。截至 國際控股開展海外業務。
業績表現: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截至2025年3月止三個月,集團營業額增加4﹒8%至77﹒58億元(人民幣;下 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84﹒9%至30﹒16億元。於2025年3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 1442﹒26億元,短期借款為136﹒08億元。 - 2024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4﹒5%至340﹒0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加 27﹒3%至100﹒31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財富管理:營業額增長10﹒2%至131﹒34億元,分部溢利上升13﹒5%至48﹒29億元; (二)投資銀行:營業額增加9﹒6%至5﹒83億元,分部溢利則減少1﹒5%至5528萬元; (三)機構業務:營業額減少23﹒7%至3﹒35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分部虧損1564萬元; (四)國際業務:營業額上升12﹒7%至41﹒85億元,分部溢利增長22﹒6%至3﹒92億元; (五)投資交易:營業額增加15﹒7%至120﹒47億元,分部溢利增長47﹒1%至58﹒32億元; (六)其他母子公司一體化業務:營業額增長30﹒6%至32﹒37億元,分部溢利則減少17﹒5%至 8﹒07億元; (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團共有37家分公司、461家證券營業部; (八)於2024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為1448﹒9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應付經 紀業務客戶帳款-應付代理承銷證券款)╱(資產總額-應付經紀業務客戶帳款-應付代理承銷證券款 ))為75﹒4%(2023年12月31日:76%)。 - 2023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4﹒6%至296﹒88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1﹒4% 至78﹒79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財富管理:營業額減少2﹒1%至122﹒18億元,分部溢利下降13﹒7%至43﹒13億元; (二)投資銀行:營業額下跌15%至5﹒32億元,分部溢利減少68﹒1%至5610萬元; (三)機構業務:營業額減少70﹒3%至2﹒02億元,分部溢利下降49%至1﹒74億元; (四)國際業務:營業額上升25﹒1%至37﹒15億元,分部溢利增長5﹒2倍至3﹒2億元; (五)投資交易:營業額增加56%至118﹒87億元,分部溢利增長1﹒5倍至54﹒35億元; (六)其他母子公司一體化業務:營業額下跌27﹒5%至24﹒79億元,分部溢利減少29%至9﹒78 億元; (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共有37家分公司、469家證券營業部; (八)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為1136﹒25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應付 經紀業務客戶帳款-應付代理承銷證券款)╱(資產總額-應付經紀業務客戶帳款-應付代理承銷證券 款))為76%(2022年12月31日:79﹒3%)。 - 2022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之營業額減少9﹒4%至283﹒9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 利下降25﹒6%至77﹒61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證券經紀:營業額減少19%至128﹒07億元,分部溢利下降30﹒9%至52﹒83億元; (二)期貨:營業額增長46﹒7%至24﹒11億元,分部溢利則下跌4﹒7%至9﹒74億元; (三)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營業額減少12﹒6%至79﹒75億元,分部溢利下降53﹒7%至 21﹒65億元; (四)投資銀行:營業額上升5﹒5%至6﹒26億元,分部溢利則減少7%至2﹒61億元; (五)資產管理:營業額下降10﹒4%至4﹒77億元,分部溢利則增長25﹒7%至1767萬元; (六)私募股權及另類投資:營業額上升5%至5﹒33億元,分部溢利增加4%至3﹒86億元; (七)海外業務:營業額下跌4﹒6%至29﹒71億元,分部溢利減少82﹒9%至5176萬元; (八)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共有37家分公司、487家證券營業部; (九)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為1159﹒95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應付 經紀業務客戶帳款-應付代理承銷證券款)╱(資產總額-應付經紀業務客戶帳款-應付代理承銷證券 款))為79﹒3%(2021年:77﹒1%)。 - 2021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5﹒1%至313﹒42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44% 至104﹒3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證券經紀:營業額上升0﹒6%至158﹒04億元,分部溢利增加22﹒7%至76﹒41億元; (二)期貨經紀:營業額增長2﹒2倍至16﹒43億元,分部溢利增加1﹒1倍至10﹒21億元; (三)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營業額上升68﹒7%至91﹒28億元,分部溢利增長1倍至46﹒79億元 ; (四)投資銀行:營業額下跌26﹒7%至5﹒93億元,分部溢利減少30﹒1%至2﹒81億元; (五)資產管理:營業額下跌3%至5﹒32億元,分部溢利減少89﹒3%至1405萬元; (六)私募股權及另類投資:營業額上升27﹒3%至5﹒07億元,分部溢利增加15﹒8%至3﹒71億 元; (七)境外業務:營業額增長74﹒1%至31﹒15億元,分部溢利增加54﹒9%至3﹒02億元; (八)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團共有37家分公司、501家證券營業部; (九)於2021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為1137﹒38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應付 經紀業務客戶帳款-應付代理承銷證券款)╱(資產總額-應付經紀業務客戶帳款-應付代理承銷證券 款))為77﹒07%(2020年度:76﹒44%)。 - 2020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1﹒6%至250﹒5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38﹒5%至72﹒4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證券經紀:營業額上升32﹒2%至157﹒12億元,分部溢利增加78﹒6%至62﹒26億元; (二)期貨經紀:營業額減少34﹒9%至5﹒09億元,分部溢利增加57%至4﹒84億元; (三)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營業額減少18﹒7%至54﹒11億元,分部溢利下降40﹒3%至 22﹒99億元; (四)投資銀行:營業額增加89﹒4%至8﹒09億元,分部溢利上升4﹒9倍至4﹒01億元; (五)資產管理:營業額下跌18﹒1%至5﹒49億元,分部溢利上升75﹒1%至1﹒31億元; (六)私募股權及另類投資:營業額上升54﹒1%至3﹒98億元,分部溢利增加81﹒6%至3﹒21億 元; (七)境外業務:營業額增長16﹒7%至17﹒9億元,分部溢利增加3倍至1﹒95億元; (八)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團共有36家分公司、491家證券營業部; (九)於2020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為924﹒3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應付經紀 業務客戶帳款-應付代理承銷證券款)╱(資產總額-應付經紀業務客戶帳款-應付代理承銷證券款) )為76﹒44%(2019年度:69﹒42%)。 - 2019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33﹒1%至205﹒96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81﹒1%至52﹒2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證券經紀:營業額上升16﹒8%至118﹒84億元,分部溢利下跌7﹒8%至34﹒86億元; (二)期貨經紀:營業額減少6﹒7%至7﹒83億元,分部溢利下跌8﹒3%至3﹒08億元; (三)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營業額增長1﹒7倍至66﹒54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分部溢利 38﹒49億元; (四)投資銀行:營業額下跌13﹒9%至4﹒27億元,分部溢利下降63﹒5%至6787萬元; (五)資產管理:營業額下跌20﹒7%至6﹒71億元,分部溢利下降10﹒1%至7478萬元; (六)私募股權及另類投資:業績轉虧為盈,錄得收益2﹒59億元,及分部溢利1﹒76億元; (七)境外業務:營業額增長2倍至15﹒33億元,分部溢利下降64%至4914萬元; (八)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團共有36家分公司、493家證券營業部; (九)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為703﹒29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應付經 紀業務客戶帳款)╱(資產總額-應付經紀業務客戶帳款))為69﹒45(2018年度: 65﹒9%)。 - 2018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3%至154﹒77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跌27﹒5%至 28﹒87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證券經紀:營業額減少5﹒3%至101﹒74億元,佔總營業額65﹒7%,分部溢利下跌16%至 37﹒8億元; (二)期貨經紀:營業額上升0﹒4%至8﹒38億元,分部溢利增加8﹒3%至3﹒36億元; (三)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營業額增加9﹒2%至24﹒26億元,佔總營業額15﹒7%,分部虧損收窄 81﹒5%至5313萬元; (四)投資銀行:營業額下降4﹒6%至4﹒97億元,分部溢利下跌31﹒4%至1﹒86億元; (五)資產管理:營業額上升16﹒7%至8﹒46億元,分部溢利則下跌38﹒4%至8314萬元; (六)私募股權及另類投資:錄得負收益4739萬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分部虧損8457萬元; (七)香港業務:營業額增長10﹒3%至5﹒16億元,分部溢利持平在1﹒37億元; (八)於2018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為514﹒14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應付經 紀業務客戶帳款)╱(資產總額-應付經紀業務客戶帳款))為65﹒92%(2017年: 65﹒85%)。 - 2017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12﹒9%至159﹒5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跌 22﹒8%至39﹒81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證券經紀:營業額下降11﹒6%至107﹒39億元,佔總營業額67﹒3%,分部溢利下跌 10﹒3%至45﹒01億元; (二)期貨經紀:營業額增長12﹒5%至8﹒35億元,分部溢利上升24﹒6%至3﹒11億元; (三)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營業額下降25﹒3%至19﹒22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分部虧損 3﹒94億元; (四)投資銀行:營業額下降52﹒3%至5﹒2億元,分部溢利下跌53﹒1%至2﹒29億元; (五)資產管理:營業額增長16﹒2%至10﹒23億元,分部溢利上升6﹒7%至2﹒84億元; (六)私募股權及另類投資:營業額增長9﹒9%至1﹒66億元,分部溢利上升5﹒5%至1﹒03億元; (七)境外業務:營業額增長12﹒3%至4﹒68億元,分部溢利下跌6%至1﹒37億元; (八)於2017年12月31日,集團之銀行結餘為597﹒42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應付經 紀業務客戶帳款)╱(資產總額-應付經紀業務客戶帳款))為65﹒85%(2016年12月31 日:62﹒47%)。 - 2016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45﹒3%至183﹒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跌 47﹒6%至51﹒5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證券經紀:營業額下跌51﹒9%至121﹒42億元,分部溢利下降50﹒5%至50﹒18億元; (二)期貨經紀:營業額減少14﹒3%至7﹒42億元,分部溢利下降19﹒1%至2﹒49億元; (三)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營業額減少45﹒2%至25﹒74億元,分部溢利下跌74﹒1%至7﹒18 億元; (四)投資銀行:營業額上升32﹒8%至10﹒92億元,分部溢利增加86﹒9%至4﹒87億元; (五)資產管理:營業額增加87﹒1%至8﹒81億元,分部溢利增長2﹒1倍至2﹒66億元; (六)私募股權及另類投資:營業額上升24﹒3%至1﹒51億元,分部溢利上升62%至9747萬元; (七)境外業務:營業額上升1﹒1%至4﹒17億元,分部溢利下降6﹒4%至1﹒45億元; (八)於2016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銀行結餘為681﹒64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應付 經紀業務客戶帳款)╱(資產總額-應付經紀業務客戶帳款))為62﹒5%(2015年12月31 日:68﹒7%)。 - 2015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1﹒6倍至334﹒5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亦增長1﹒6 倍至98﹒36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證券經紀:營業額增長1﹒7倍至252﹒47億元,分部溢利增長1﹒5倍至101﹒43億元; (二)期貨經紀:營業額上升28﹒8%至8﹒66億元,分部溢利增長66﹒1%至3﹒08億元; (三)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服務:營業額增長2﹒3倍至46﹒96億元,分部溢利增長2﹒8倍至 27﹒73億元; (四)投資銀行:營業額下跌19﹒1%至8﹒22億元,分部溢利下降9﹒4%至2﹒61億元; (五)資產管理:營業額增長1﹒4倍至4﹒71億元,分部溢利增長1﹒2倍至8592萬元; (六)私募股權投資:營業額增長59﹒7%至1﹒22億元,分部溢利增長2倍至6017萬元; (七)境外業務:營業額上升61﹒4%至4﹒12億元,分部溢利亦增長2﹒1倍至1﹒55億元; (八)截至2015年12月31日,集團共有36家分公司、356家證券營業部; (九)於2015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銀行結餘1025﹒82億元;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應付 經紀業務客戶帳款)╱(資產總額-應付經紀業務客戶帳款))為68﹒66%(2014年12月 31日:71﹒13%)。 - 2014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54﹒3%至129﹒7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 76﹒6%至37﹒71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證券經紀:營業額上升50﹒5%至92﹒56億元,所得稅前利潤上升42﹒7%至41﹒35億元 ; (二)期貨經紀:營業額上升8﹒4%至6﹒73億元,所得稅前利潤則下跌7﹒5%至1﹒85億元; (三)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服務:營業額增加70﹒2%至14﹒02億元,所得稅前利潤增加92﹒3%至 7﹒31億元; (四)投資銀行:營業額增長1﹒5倍至10﹒16億元,所得稅前利潤增長1﹒4倍至2﹒88億元; (五)資產管理:營業額增加44﹒5%至1﹒97億元,所得稅前利潤下跌51﹒8%至3858萬元; (六)私募股權投資:營業額增長6﹒9倍至7625萬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所得稅前利潤2035萬元 ; (七)境外業務:營業額增長70﹒2%至2﹒56億元,所得稅前利潤上升15﹒1%至4972萬元; (八)截至2014年12月,集團共有36家分公司,330家證券營業部; (九)於2014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銀行結餘518﹒12億元;資產負債率(按負債總額減應付經 紀業務客戶帳款,再除以資產總額減應付經紀業務客戶帳款計算)為71﹒1%(2013年12月 31日:39﹒2%)。 - 2013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41﹒9%至84﹒03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 50﹒4%至21﹒35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證券經紀:營業額上升51﹒7%至61﹒51億元,佔總營業額的73﹒2%,所得稅前利潤上升 99%至28﹒99億元; (二)期貨經紀:營業額上升20%至6﹒21億元,所得稅前利潤上升23﹒1%至2億元; (三)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營業額上升1﹒1倍至8﹒24億元,所得稅前利潤上升70﹒3%至3﹒8億 元; (四)投資銀行:營業額下跌41﹒1%至4﹒11億元,所得稅前利潤下跌58﹒5%至1﹒23億元; (五)資產管理:營業額上升2﹒1倍至1﹒37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所得稅前利潤8011萬元; (六)私募股權投資:營業額下跌52﹒9%至959萬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所得稅前虧損1﹒67億元 ; (七)境外業務:營業額上升3﹒5倍至1﹒5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所得稅前利潤4318萬元; (八)於201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3﹒08億元。 - 2012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7﹒4%至59﹒2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減少10%至 14﹒2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下跌之主要由於佣金及手續費下跌17﹒9%至38﹒31億元所致; (二)證券經紀:營業額下跌17﹒2%至40﹒55億元,佔總營業額68﹒4%,所得稅前利潤下跌 24﹒7%至14﹒57億元; (三)期貨經紀:營業額上升35%至5﹒17億元,佔總營業額8﹒7%,所得稅前利潤上升45﹒9%至 1﹒63億元; (四)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服務:營業額上升2﹒4倍至4﹒01億元,佔總營業額6﹒8%,所得稅前利潤 上升5﹒6倍至2﹒37億元; (五)投資銀行:營業額上升0﹒3%至6﹒85億元,佔總營業額11﹒6%,所得稅前利潤上升9﹒4% 至2﹒82億元; (六)資產管理:營業額增加44﹒1%至4478萬元,所得稅前虧損擴大1﹒1倍至2901萬元; (七)私募股權投資:營業額減少22﹒3%至2038萬元,所得稅前利潤增加1﹒3倍至199萬元; (八)境外業務:營業額增加6﹒7倍至3349萬元,所得稅前虧損擴大2﹒4倍至3529萬元; (九)於201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6﹒61億元,流動比率為3﹒2倍。 - 2011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24﹒1%至63﹒98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減少 43﹒2%至15﹒7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下跌之主要由於佣金及手續費下跌32﹒1%至46﹒64億元所致; (二)證券經紀:營業額下跌28﹒5%至48﹒95億元,佔總營業額76﹒5%,所得稅前利潤下跌 47﹒3%至19﹒35億元; (三)期貨經紀:營業額上升28﹒1%至3﹒83億元,所得稅前利潤上升26﹒9%至1﹒12億元; (四)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服務:營業額下跌63﹒2%至1﹒19億元,所得稅前利潤下跌82﹒6%至 3605萬元; (五)投資銀行:營業額下跌7﹒8%至6﹒82億元,佔總營業額10﹒7%,所得稅前利潤下跌 12﹒2%至2﹒57億元; (六)資產管理:營業額下降49﹒1%至3108萬元,所得稅前虧損收窄65﹒8%至1409萬元; (七)私募股權投資:營業額上升56﹒7%至2622萬元,所得稅前利潤下跌92﹒7%至87﹒7萬元 ; (八)境外業務:錄得營業額434萬元及所得稅前虧損1035萬元; (九)於2011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42﹒26億元,流動比率為8﹒7倍。
發展概覽 - 於2013年5月,集團業務發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構建中國證券行業最具競爭力的大交易平台,包括進行收購以整合中國證券行業,增設營業網點及設立 「輕型營業網點」等方式擴大營業網點的地域分布,升級零售平台以提升財富管理業務,加強對機構投 資者客戶的銷售和服務能力,以及通過產品創新和內部協同拓展證券交易業務; (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計劃通過建設專注於中小企業客戶服務及項目執行的團隊,並著重於股權融資、債 權融資、併購重組財務顧問及場外交易市場與私募股權投資財務顧問四個方面,鞏固傳統業務的領先地 位,拓展新興增長業務; (三)計劃利用穩固的分銷網絡及客戶基礎,發展投資管理業務,建立多層次、多品種的產品線,包括豐富定 向和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的品種並擴大規模、發展另類資產管理產品及開發私募股權基金產品; (四)透過旗下之銀河國際控股,推出涉及跨境ETF、QDII、RQFII、離岸人民幣債券以及國際板 及H股發售承銷等新型業務,並擬適時進行跨境併購,穩步推進國際業務,搭建全方位海外平台; (五)通過盤活客戶資產,自有資金和提高槓桿率以提升資產回報率; (六)提升貫穿業務全程的風險管理能力,增強資本管理、內部控制和IT能力,提高整體業務運作效率,以 及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 2013年5月,集團發售H股上市,估計集資淨額78﹒39億港元,擬用作以下用途: (一)47﹒03億港元(約60%)用作進一步發展集團的融資融券業務,提高融資融券合資格客戶的滲透 率,以提升集團之市場地位; (二)19﹒6億港元(約25%)用作發展集團資本中介型證券交易業務,主要包括拓展債券質押式報價回 購、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及流動性服務的業務規模,逐步開展場外市場交易,以及開拓中國證監會未來 允許開展的其他資本中介型證券交易業務; (三)11﹒76億港元(約15%)將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用作擴大資本投資業務,包括提高固定收 益類業務的投資規模,擴大衍生產品的投資規模和範疇,以及擴大股權投資的規模。 - 2014年4月,集團持83﹒32%權益之附屬公司銀河期貨與集團控股股東銀河金控成立合營公司,從事 風險管理業務。合營公司的註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銀河期貨佔70%權益,將注資1﹒4億元人民幣。 - 2017年6月,集團以1﹒67億新加坡元收購CIMB Securities Int’l 50%權 益,其於香港、印度、印尼、新加坡、南韓、泰國、英國及美國從事現金股票業務,包括機構及零售經紀、股 票研究及相關證券業務。 — 2018年8月,集團附屬公司銀河期貨以6667萬元人民幣增持銀河德睿資本管理12%權益至全資擁有 。銀河德睿資本管理從事倉單服務、定價服務、合作套保、基差交易、做市業務及其他與風險管理服務相關之 業務。 — 2018年11月,集團以2﹒39億元人民幣增持銀河期貨16﹒68%權益至全資擁有。銀河期貨擁有上 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及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會員資格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交易結算會員資格,擁 有提供綜合的期貨經紀、期貨投資諮詢、資產管理服務和基金銷售的資格。 - 2018年12月,集團以5﹒94億林吉特認購CGS-CIMB Holdings 50%權益,該公 司將作為合營企業以於馬來西亞經營現金股票、研究及相關證券業務。
股本變化 - 2013年5月,以每股$5﹒3,發行及配售15﹒68億股H股上市,另有8234萬股內資股轉為H股 ;6月,以每股$5﹒3,超額配售3894萬股H股,另有205萬股內資股轉為H股。 - 2014年3月,以每股6﹒81元人民幣,發行不多於6億股A股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 2015年1月,擬發行不多於20億股H股;4月,以每股$11﹒99,配售20億股H股。
股本分類 股數 ------------------------------- 無限制流通A股 6﹐446﹐274﹐124 H股 3﹐690﹐984﹐633 ------------------------------- 總股本 10﹐137﹐258﹐757
派送紀錄
財政年度 事項 除淨╱生效日期 公布日期 (月╱年) (日╱月╱年) (日╱月╱年) ------------------------------------------------ 12╱2024 中期息人民幣 0.084 - 29╱08╱24 12╱2023 末期息人民幣 0.22 或港元 0.24111608╱07╱24 28╱03╱24 12╱2023 不派中期息 - 30╱08╱23 12╱2022 末期息人民幣 0.22533 或港元 0.24520211╱07╱23 29╱03╱23 12╱2022 不派中期息 - 30╱08╱22 12╱2021 末期息人民幣 0.31 或港元 0.36319207╱07╱22 30╱03╱22 12╱2021 不派中期息 - 30╱08╱21 12╱2020 末期息人民幣 0.22 或港元 0.26408907╱07╱21 29╱03╱21 12╱2020 不派中期息 - 28╱08╱20 12╱2019 末期息人民幣 0.16 或港元 0.17519307╱07╱20 27╱03╱20 12╱2019 不派中期息 - 27╱08╱19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