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資料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號:  00902
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集團網址: http://www.hpi.com.cn
 業務狀況


 集團簡介:
 - 集團股份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為600011。
 - 集團是中外合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在中國國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大型發電廠,從事發電業務並銷售
   電力予其各自所在地的省或地方電網運營企業。集團最終控股母公司為華能集團,是一家在中國註冊成立的國
   有獨資公司。


 業績表現:
 - 按照中國會計準則,截至2025年3月止三個月,集團營業額下降7﹒7%至603﹒35億元(人民幣;
   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則上升8﹒2%至49﹒73億元。於2025年3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為
   240﹒17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604﹒78億元及1501﹒92億元。
 - 2024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3﹒5%至2455﹒5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則上升
   21﹒9%至101﹒8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減少3﹒5%至2375﹒54億元,佔總營業額96﹒7%;售粉煤灰、煤及原材料
      收入下跌1%至13﹒95億元;港口服務收入下降10﹒8%至2﹒17億元;運輸服務收入上升
      13﹒6%至7218萬元;租賃收入減少5%至14﹒12億元;
   (二)按地區劃分(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製):
      1﹒中國電力分部:營業額下降1﹒3%至2200﹒33億元,佔總營業額89﹒6%,經營溢利則
        上升73﹒3%至141﹒19億元;
      2﹒境外分部:營業額下跌19%至252﹒18億元,佔總營業額10﹒3%,經營溢利下降
        26﹒7%至36﹒57億元;
      3﹒其他分部:營業額減少5﹒4%至3億元,經營溢利則增長2﹒3倍至3﹒77億元;
   (三)於2024年12月31日,集團境內各運行電廠完成發電量4529﹒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1%;全年平均利用小時為3556小時,同比減少220小時;
   (四)年內,集團之燃料成本共計1421﹒15億元,下降9﹒2%;其中中國境內業務燃料成本減少
      138﹒81億元,主要原因是境內燃料價格同比下降;
   (五)年內,集團新增可控發電裝機容量9692﹒76兆瓦,其中新增新能源裝機容量9417﹒71兆瓦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為14﹒5萬兆瓦,其中風電可控發電裝機容
      量18﹐109兆瓦,太陽能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9﹐836兆瓦;
   (六)於2024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為199﹒32億元,借款總額為2449﹒44億元
      。流動比率為0﹒54倍(2023年:0﹒55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268%(2023
      年:267%)。
 - 2023年度,集團營業額增加3﹒1%至2543﹒97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虧為盈,錄得股東
   應佔溢利83﹒57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上升18﹒6%至2461﹒56億元,佔總營業額96﹒7%;售煤及原材料收入減
      少23﹒5%至14﹒09億元;港口服務收入上下降8﹒7%至2﹒43億元;運輸服務收入上升
      43﹒1%至6354萬元;租賃收入增長65﹒4%至22﹒64億元;
   (二)按地區劃分(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1﹒中國電力分部:營業額增加5﹒1%至2229﹒57億元,佔總營業額87﹒6%,業績轉虧為
        盈,錄得經營溢利81﹒48億元;
      2﹒境外分部:營業額減少34%至311﹒22億元,經營溢利增長2﹒1倍至49﹒87億元;
      3﹒其他分部:營業額增加1﹒9%至3﹒17億元,經營溢利下跌82%至1﹒16億元;
   (三)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境內各運行電廠完成發電量48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5%
      ;全年平均利用小時為3776小時,同比下降9小時;
   (四)年內,集團之燃料成本共計326﹒43億元,降低12﹒4%;其中中國境內業務燃料成本增加
      326﹒43億元,主要原因是燃煤採購價格同比大幅上漲;
   (五)年內,集團新增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0﹐003兆瓦,其中新增低碳清潔能源裝機容量9354兆瓦。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為13﹒57萬兆瓦;
   (六)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168﹒5億元,帶息債務總額為2946﹒3億元。
      流動比率為0﹒55倍(2022年12月31日:0﹒51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267%
      (2022年12月31日:326%)。
 - 2022年度,集團營業額增加20﹒3%至2467﹒2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虧損收窄
   22﹒7%至80﹒26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上升21﹒6%至2360﹒91億元,佔總營業額95﹒7%;售煤及原材料收入減
      少42%至17﹒65億元;港口服務收入上升7%至2﹒59億元;運輸服務收入下降25﹒6%至
      4441萬元;租賃收入減少9﹒8%至13﹒29億元;
   (二)按地區劃分(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
      1﹒中國電力分部:營業額增長15﹒9%至2122﹒39億元,佔總營業額86%,經營虧損收窄
        18﹒7%至125﹒54億元;
      2﹒境外分部:營業額增加58﹒4%至341﹒71億元,經營溢利增長1﹒6倍至24﹒93億元
        ;
      3﹒其他分部:營業額減少23﹒3%至3﹒14億元,經營溢利下跌11﹒9%至5﹒2億元;
   (三)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境內各運行電廠完成發電量4251﹒8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
      1﹒4%;全年平均利用小時為3785小時,同比下降273小時;
   (四)期內,集團之燃料成本共計1705﹒07億元,增長16﹒2%;其中中國境內業務燃料成本增加
      202﹒44億元,主要原因是燃煤採購價格同比大幅上漲;
   (五)年內,集團新增可控發電裝機容量8614兆瓦,其中新增低碳清潔能源裝機容量6564兆瓦。截至
      2022年12月31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為12﹒72萬兆瓦;
   (六)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171﹒76億元,帶息債務總額為3071﹒18億
      元。流動比率為0﹒51倍(2021年12月31日:0﹒5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
      326%(2021年12月31日:324%)。
 - 2021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0﹒7%至2046﹒05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盈為虧,錄得股
   東應佔虧損106﹒36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上升19﹒9%至1936﹒51億元,佔總營業額94﹒6%;售煤及原材料收入增
      加61﹒1%至30﹒41億元;港口服務收入增長22﹒1%至2﹒42億元;運輸服務收入上升
      15﹒8%至5965萬元;租賃收入下降9﹒6%至14﹒73億元;
   (二)按地區劃分(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制):
      1﹒中國電力分部:營業額上升18﹒4%至1826﹒18億元,佔總營業額89﹒3%,業績轉盈
        為虧,錄得經營虧損157﹒03億元;
      2﹒境外分部:營業額增長43﹒8%至215﹒78億元,經營溢利增加6﹒5%至9﹒55億元;
      3﹒其他分部:營業額上升57﹒5%至4﹒09億元,經營溢利增加1﹒6倍至5﹒9億元;
   (三)於2021年12月31日,集團境內各運行電廠完成發電量4573﹒36億千瓦時,增長
      13﹒2%;完成售電量4301﹒65億千瓦時,增長13﹒2 %;全年平均利用小時為4058
      小時,4﹐058小時小時;
   (四)年內,集團之燃料成本共計1465﹒3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4﹒7%;其中中國境內業務燃料
      成本增加571﹒97億元,主要原因是燃煤採購價格同比大幅上漲;
   (五)年內,集團新增投運火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2000兆瓦,風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
      2403﹒45兆瓦,太陽能可控發電裝機裝量799兆瓦,生物質可控發電裝機容量30兆瓦。截至
      2021年12月31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為11﹒87萬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為
      10﹒39萬兆瓦;
   (六)於2021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為163﹒5億元,短期借款及長期借款分別為
      918﹒97億元及1368﹒58億元。流動比率為0﹒5倍(2020年12月31日:0﹒43
      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325%(2020年12月31日:230%)。
 - 2020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2﹒6%至1694﹒46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則增長
   2﹒1倍至23﹒7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減少2﹒1%至1614﹒53億元,佔總營業額95﹒3%;售煤及原材料收入增加
      0﹒3%至18﹒87億元;港口服務收入增長13﹒1%至1﹒98億元;運輸服務收入上升
      6﹒2%至5152萬元;租賃收入下降11﹒9%至16﹒3億元;
   (二)按地區劃分(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制):
      1﹒中國電力分部:營業額下降1%至1541﹒74億元,佔總營業額91%,經營溢利則上升
        63﹒9%至76﹒35億元;
      2﹒境外分部:營業額減少14﹒8%至150﹒05億元,經營溢利則增長4﹒5倍至8﹒96億元
        ;
      3﹒其他分部:營業額上升11﹒9%至2﹒6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經營溢利2﹒26億元;
   (三)於2020年12月31日,集團境內各運行電廠完成發電量4040﹒16億千瓦時,下降0﹒2%
      ;完成售電量3798﹒94億千瓦時,下降2﹒1%;全年平均利用小時為3744小時,減少
      171小時;
   (四)年內,集團之燃料成本共計889﹒6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9%;其中中國境內業務燃料成本
      減少72﹒17億元,主要原因是燃料價格下降;
   (五)年內,集團新增投運火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925﹒04兆瓦,風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
      2177﹒9兆瓦,光伏可控發電裝機裝量771﹒93兆瓦,生物質可控發電裝機容量65兆瓦。截
      至2020年12月31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為11﹒3萬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為
      98﹐948兆瓦;
   (六)於2020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為138﹒72億元,短期借款及長期借款分別為
      663﹒11億元及1318﹒86億元。流動比率為0﹒43倍(2019年:0﹒43倍),負債
      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230%(2019年:274%)。
 - 2019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6%至1740﹒0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
   4﹒3%至7﹒66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減少0﹒8%至1649﹒36億元,佔總營業額94﹒8%;售煤及原材料收入增長
      1﹒2倍至18﹒81億元;港口服務收入上升20﹒8%至1﹒75億元;運輸服務收入下降
      9﹒1%至4852萬元;
   (二)按地區劃分(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制):
      1﹒中國電力分部:營業額下降1﹒3%至1556﹒42億元,佔總營業額89﹒7%,經營溢利上
        升33﹒7%至48﹒08億元;
      2﹒境外分部:營業額增長46﹒7%至176﹒11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經營溢利1﹒62億
        元;
      3﹒其他分部:營業額上升4﹒9%至2﹒32億元,業績轉盈為虧,錄得經營虧損2﹒04億元;
   (三)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境內各運行電廠完成發電量4050﹒0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
      5﹒9%;完成售電量3881﹒8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4%;平均利用小時為3915小時,
      同比減少293小時;
   (四)年內,集團之燃料成本共計976﹒87億元,較去年下降7﹒6%;其中境內燃料成本同比減少
      84﹒63億元,主要原因是燃料價格下降;
   (五)年內,集團新增投運風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864兆瓦,光伏可控發電裝機容量422兆瓦。截至
      2019年12月31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0﹒7萬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93﹐676兆
      瓦;
   (六)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133﹒06億元,短期借款及長期借款分別為
      671﹒19億元及1153﹒65億元。流動比率為0﹒43倍(2018年12月31日:
      0﹒45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274%(2018年12月31日:322%)。
 - 2018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11﹒2%至1695﹒5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跌
   53﹒5%至7﹒3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增長11﹒7%至1663﹒07億元,佔總營業額98﹒1%;售煤及原材料收入下
      降24﹒4%至8﹒64億元;港口服務收入下跌37﹒6%至1﹒45億元;運輸服務收入減少
      27﹒7%至5336萬元;
   (二)按地區劃分:
      1﹒中國電力分部:營業額增長10﹒6%至1576﹒37億元,佔總營業額92﹒8%,經營溢利
        上升55﹒8%至35﹒96億元;
      2﹒境外分部:營業額增長19﹒1%至120﹒03億元,經營虧損收窄40﹒7%至3﹒64億元
        ;
      3﹒其他分部:營業額下降29﹒4%至2﹒21億元,經營溢利上升29%至3﹒9億元;
   (三)於2018年12月31日,集團境內各運行電廠累計完成發電量4304﹒57億千瓦時,同比上升
      9﹒1%;完成售電量4059﹒4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9﹒3%;平均利用小時為4208小時,
      同比上升257小時;
   (四)年內,集團之燃料成本共計1057﹒36億元,上升14%,其中境內業務燃料成本增加
      123﹒07億元,主要原因是燃料價格上漲;
   (五)年內,集團新增投運風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482兆瓦,光伏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71兆瓦;截至
      2018年12月31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0﹒6萬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93﹐755兆
      瓦;
   (六)於2018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158﹒33億元,債務總額為2541﹒7億元,流
      動比率為0﹒45倍(2017年12月31日:0﹒31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322%(
      2017年12月31日:330%)。
 - 2017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34%至1524﹒5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則下跌
   81﹒5%至15﹒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增加32%至1489﹒25億元,佔總營業額97﹒7%;出售原材料收入大幅增長
      392倍至11﹒43億元;港口服務收入下跌2﹒1%至2﹒32億元;運輸服務收入減少30%至
      7383萬元;
   (二)按地區劃分:
      1﹒中國:營業額上升10%至1420﹒68億元,佔總營業額93﹒2%,經營溢利則下跌
        86﹒3%至24﹒17億元;
      2﹒新加坡:營業額增加15﹒1%至100﹒78億元,佔總營業額6﹒6%,經營虧損擴大1倍至
        5﹒77億元;
   (三)集團境內各運行電廠累計完成發電量3944﹒81億千瓦時,上升25﹒8%;完成售電量
      3713﹒99億千瓦時,增長25﹒6%;平均利用小時為3951小時,較去年增加30小時;
   (四)年內,集團之燃料成本共計927﹒37億元,較去年增長63﹒8%。其中,境內燃料成本較去年增
      加353﹒87億元,主要原因是燃料價格上漲;
   (五)年內,集團新增投運燃煤熱電聯產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50兆瓦,燃氣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
      1660兆瓦,風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888兆瓦,光伏可控發電裝機容量628兆瓦。截至
      2017年12月31日止,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0﹒43萬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
      92﹐003兆瓦。其中,清潔能源佔比超過15%;
   (六)於2017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93﹒65億元,債務總額為2889﹒75億元,流
      動比率為0﹒31倍(2016年:0﹒28倍),負債與權益比率為330%(2016年:
      247%)。
 - 2016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11﹒7%至1138﹒14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跌
   37﹒6%至85﹒2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減少11﹒8%至1127﹒95億元,佔總營業額99﹒1%;港口服務收入上升
      12﹒1%至2﹒37億元,運輸服務收入增加0﹒7%至1﹒06億元;
   (二)按地區劃分:
      1﹒中國:營業額下降11﹒5%至1050﹒55億元,佔總營業額92﹒3%;
      2﹒新加坡:營業額減少13﹒7%至87﹒59億元;
   (三)集團境內各運行電廠累計完成發電量3136﹒9億千瓦時,下降2﹒1%;完成售電量2958億千
      瓦時,下降2﹒1%;電廠全年平均利用小時為3921小時,其中燃煤機組利用小時為4107小時
      ;
   (四)年內,集團境內各電廠燃煤機組平均等效可用率為95﹒1%,加權平均廠用電率為4﹒6%;燃煤機
      組全年平均發電煤耗為290﹒34克╱千瓦時,較去年同期下降0﹒62克╱千瓦時,平均供電煤耗
      為307﹒69克╱千瓦時,較去年同期下降0﹒87克╱千瓦時;
   (五)年內,集團新增及投運燃煤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850兆瓦,風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328兆瓦
      ,光伏可控發電裝機容量99兆瓦。截止2016年12月31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為
      83﹐878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為76﹐618兆瓦;
   (六)於2016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貨幣資金為78﹒82億元,負債總額為2126﹒53億元,
      流動比率為0﹒28倍(2015年:0﹒27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247%(2015年
      :246%)。
 - 2015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8%至1289﹒05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
   26﹒9%至136﹒52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上升2﹒6%至1278﹒49億元,佔總營業額99﹒2%;港口服務收入上升
      3﹒4%至2﹒12億元,運輸服務收入下降22﹒6%至1﹒05億元;
   (二)按地區劃分:
      1﹒中國:營業額上升7%至1187﹒61億元,佔總營業額的92﹒1%;
      2﹒新加坡:營業額減少29﹒4%至101﹒44億元,佔總營業額的7﹒9%;
   (三)集團境內各運行電廠累計完成發電量3205﹒29億千瓦時,增長8﹒9%;累計完成售電量
      3019﹒79億千瓦時,增長8﹒8%;電廠全年平均利用小時為4147小時;
   (四)集團境內燃煤電廠機組平均等效可用率為94﹒4%,加權平均廠用電率為4﹒6%;燃煤機組全年平
      均發電煤耗為290﹒96克╱千瓦時,減少0﹒4%;,平均供電煤耗為308﹒56克╱千瓦時,
      減少0﹒3%;
   (五)年內,集團新增投運燃煤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2370兆瓦,燃氣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859兆瓦
      ,風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714兆瓦,水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40兆瓦,光伏5兆瓦。截止
      2016年3月21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82﹐331兆瓦,權益發電裝容量74﹐399兆瓦
      ;
   (六)於2015年12月31日,集團持貨幣資金75﹒38億元,負債總額2071﹒73億元,流動比
      率為0﹒27倍(2014年12月31日:0﹒36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2﹒5倍(
      2014年12月31日:2﹒7倍)。
 - 2014年度,集團營業收入減少6﹒3%至1254﹒07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
   3﹒2%至107﹒57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減少6%至1245﹒62億元,佔總營業額的99﹒3%;港口服務收入減少42%
      至2﹒05億元;運輸服務收入增加1﹒6%至1﹒35億元;
   (二)按地區劃分:
      1﹒中國電力:營業額減少7﹒1%至1106﹒51億元,佔總營業額的88﹒2%,分部溢利上升
        9﹒7%至193﹒46億元。營業額減少主要由於發電量下降所致;
      2﹒新加坡:營業額增加0﹒9%至143﹒7億元,佔總營業額的11﹒5%,分部溢利減少
        12﹒1%至1﹒38億元;
   (三)年內,集團各運行電廠全年發電量為3048﹒69億千瓦時,其中中國境內發電量為2943﹒88
      億千瓦時,下降7﹒3%,累計售電量2775﹒38億千瓦時,下降7﹒5%;集團境內電廠全年平
      均利用小時為4572小時,其中火電機組利用小時為4618小時;新加坡業務售電量為
      101﹒07億千瓦時,上升10﹒8%,累計發電量市場佔有率為21﹒8%,增加1﹒2個百分點
      ;
   (四)年內,集團共採購原煤1﹒21億噸,境內電廠全年售電單位燃料成本為201﹒19元╱千千瓦時,
      下降8%;集團境內各電廠燃煤機組平均等效可用率95﹒2%,加權平均廠用電率4﹒6%;
   (五)年內,電廠平均結算電價基本持平為455元╱千千瓦時;
   (六)年內,集團新增投運燃煤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352﹒5兆瓦;截至2015年3月,集團可控發
      電裝機容量78﹐693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70﹐736兆瓦;
   (七)於2014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122﹒38億元,負債總額為
      1903﹒89億元。流動比率為0﹒36倍(2013年:0﹒35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
      2﹒7倍(2013年:3倍)。
 - 2013年度,集團錄得營業額1338﹒33億元,與去年相近;股東應佔溢利則上升89﹒1%至
   104﹒26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微升0﹒4%至1324﹒79億元,港口服務收入上升6﹒8%至3﹒53億元,運
      輸服務收入增長31﹒6%至1﹒33億元;
   (二)按地區劃分:
      1﹒中國:營業額上升4﹒7%至1190﹒84億元,佔總營業額89%,經營溢利增長1﹒1倍至
        176﹒3億元。業績增長主要由於中國境內業務市場煤價下降以及發電量增加的綜合影響;
      2﹒新加坡:營業額下跌28﹒2%至142﹒4億元,佔總營業額10﹒6%,經營溢利下跌
        87﹒4%至1﹒57億元。下跌主要由於其他電廠新投產機組增多,導致市場份額下降4﹒6個
        百分點至20﹒6%,及發電量減少;
   (三)年內,集團位於中國境內各運行電廠全年發電量增長5%至3174﹒81億千瓦時,累計售電量增長
      5﹒1%至3000﹒03億千瓦時,增長5﹒1%。境內電廠全年平均利用小時為5036小時,其
      中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為5089小時。此外,新加坡業務售電量為91﹒2億千瓦時,較去年下降
      18﹒7%;
   (四)年內,集團中國境內電廠平均結算電價微升至454﹒38元元╱千千瓦時,全年售電單位燃料成本下
      跌12﹒5%至218﹒59元╱千千瓦時,燃煤機組全年平均發電煤耗微跌至291﹒26克╱千瓦
      時,平均供電煤耗微跌至308﹒26克╱千瓦時;
   (五)年內,集團新增投運燃煤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3072兆瓦,燃氣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382兆瓦
      ,風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48兆瓦。截至2014年3月18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6﹒68
      萬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6萬兆瓦;
   (六)於201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93﹒42億元,負債總額1870﹒4億元
      。流動及速動比率分別為0﹒35倍及0﹒28倍(2012年:分別為0﹒39倍及0﹒31倍),
      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3倍(2012年:3﹒44倍)。
 - 2012年度,集團營業額微升至1339﹒67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3﹒7倍至
   55﹒12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業績增長因2011年境內電價調整的翹尾影響,加上煤價下跌,有利成本控制的果效;
   (二)售電及售熱收入營業額微升0﹒5%至1319﹒37億元,出售燃料營業額下跌33%至6﹒52億
      元,港口服務營業額上升3﹒5%至3﹒31億元,運輸服務營業額下跌2﹒9%至1﹒01億元,其
      他營業額上升18﹒3%至9﹒46億元;
   (三)按地區分部,中國營業額上升1﹒8%至1141﹒25億元,佔總營業額85﹒2%,新加坡營業額
      下跌7﹒1%至198﹒41億元,佔總營業額14﹒8%,因其他電廠新機投產增多,導致市場份額
      下降;
   (四)年內,集團中國境內各運行電廠全年發電量減少3﹒6%至3024﹒33億千瓦時,累計售電量減少
      3﹒5%至2854﹒55億千瓦時,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為5114小時;
   (五)年內,集團中國境內電廠平均結算電價上升5﹒6%至454﹒19元╱千千瓦時,全年售電單位燃料
      成本下跌7﹒6%至249﹒82元╱千千瓦時,燃煤機組全年平均發電煤耗微跌至295﹒49克╱
      千瓦時,平均供電煤耗微跌至310﹒71克╱千瓦時;
   (六)年內,集團新增投運燃煤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4663兆瓦,風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93﹒5兆
      瓦,水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97﹒5兆瓦;截至2013年3月19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
      6﹒39萬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5﹒73兆瓦;
   (七)於201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05﹒05億元,負債總額1673﹒98
      億元,流動比率為0﹒39倍(2011年:0﹒38倍),速動比率為0﹒31倍(2011年:
      0﹒3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3﹒44倍(2011年:3﹒89倍)。
 - 2011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7﹒9%至1334﹒21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跌
   64﹒7%至11﹒81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售電及售熱收入上升28%至1312﹒25億元;出售燃料收入上升12﹒8%至9﹒72億元;港
      口服務收入上升39%至3﹒19億元;運輸服務收入上升8﹒6倍至1﹒04億元;
   (二)按地域劃分,中國營業額上升25﹒7%至1116﹒19億元,佔總營業額的84%;新加坡營業額
      上升40﹒8%至213﹒66億元,佔總營業額的16%;
   (三)年內,集團境內電廠平均結算電價比上年提高2%至430﹒1元╱千千瓦時;境內電廠單位售電燃料
      成本為270﹒37元╱千千瓦時,增長9﹒24%;
   (四)年內,集團之燃料成本上升33﹒4%至905﹒46億元。境內燃料成本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燃料價格
      上漲和發電量增長。其中新機增量使得公司燃料成本增加111﹒79億元;
   (五)年內,集團境內電廠全年售電單位燃料成本為270﹒37元╱千千瓦時,上升9﹒24%;公司燃煤
      機組全年平均發電煤耗為296﹒4克╱千瓦時,下降1﹒14克╱千瓦時,平均供電煤耗為
      312﹒1克╱千瓦時,下降3﹒49克╱千瓦時;
   (六)年內,集團新增投運燃煤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3120兆瓦,燃氣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923兆瓦
      ,風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698﹒5兆瓦,水電機組可控發電裝機容量20兆瓦;
   (七)截至2012年3月,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60﹐375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55﹐350兆瓦
      ;
   (八)於2011年12月31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85﹒53億元,流動比率0﹒38倍,負
      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3﹒89(2010年:3﹒08)。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負債年末餘額╱
      所有者權益(不含非控制股東權益)年末餘額。
 - 2010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35﹒7%至1043﹒18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減少
   32﹒1%至33﹒48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增長主要因發電量增長和新機投產,利潤減少因燃料價格上漲;
   (二)售電及售熱收入上升34﹒2%至1025﹒2億元;出售燃料收入8﹒62億元;港口服務收入上升
      29﹒4%至2﹒3億元;運輸服務收入1091萬元;售電價格提升1﹒1%至421﹒66元╱千
      千瓦時;
   (三)營業成本及費用總額上升41﹒5%至955﹒41億元,其中燃料成本增長51﹒3%至
      678﹒92億元,佔總營業成本及費用的71﹒1%;單位售電燃料成本增長14﹒7%至
      247﹒49元╱千千瓦時;
   (四)年內,集團完成發電量2570億千瓦時,增長26﹒3%,累計完成售電量2418億千瓦時,新增
      投運發電機組包括甘肅平涼電廠兩台600兆瓦燃煤機組、福建福州電廠一台600兆瓦燃煤機組,共
      增加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800兆瓦;
   (五)於2011年3月29日,集團可控發電裝機容量54﹐402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50﹐935
      兆瓦;
   (六)海外業務方面,新加坡大士能源錄得稅前利潤8﹒46億元,增長15﹒6%;
   (七)於2010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94﹒26億元;短期借款總額為
      440﹒47億元,長期借款總額為789﹒67億元;流動比率為0﹒38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
      率為3﹒08倍。
 - 2009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3﹒3%至768﹒63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虧為盈,股東應佔
   溢利49﹒3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業績轉虧為盈主要由於新機投產、新收購電廠和收購中新電力、以及電價調整使得營業收入增加,同時
      市場採購燃料價格有所回落使得燃料成本下降;
   (二)集團完成發電量2035﹒2億千瓦時,增長10﹒2%,乃由新收購電廠和新投產機組帶來的電量貢
      獻。截至2009年12月止,集團權益發電裝機容量45﹐912兆瓦,可控發電裝機容量達
      49﹐433兆瓦;
   (三)境內業務的平均結算電價提高7﹒3%至412﹒28元╱千千瓦時;
   (四)經營成本下降2﹒1%至675﹒37億元,燃料成本下降9﹒9%至448﹒61億元,下降主要由
      於市場採購燃料價格有所回落;
   (五)於2009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52﹒27億元;帶息債務總額1292﹒2億元
      ;流動比率0﹒41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為3﹒5%,乃按負債年末餘額除以所有者權益(不含
      少數股東權益)年末餘額計算。
 - 2008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35﹒8%至675﹒64億元(人民幣;下同),業績轉盈為虧,股東應佔
   虧損為39﹒3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新機投產,以及合併中新電力業績的貢獻。業績轉盈為虧主要原因為燃料價格
      大幅上漲,每單位燃料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漲46﹒5%;
   (二)集團完成發電量1846億千瓦時,增長6﹒3%,由於年內新投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制定了切實有效
      的市場營銷策略和手段,以及機組檢修得到了優化。其中遼寧營口、浙江玉環、河南沁北、河北上安電
      廠保持了較高增長,為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自2008年3月起併入集團的新加坡大士能
      源的發電量為75﹒84億千瓦時;
   (三)集團境內業務平均結算電價提高7﹒7%至387元╱千千瓦時。境外業務平均結算電價為
      984﹒53元╱千千瓦時;
   (四)截至2009年3月31日,集團權益發電裝機容量為39﹐203兆瓦,可控發電裝機容量達到
      40﹐939兆瓦;
   (五)集團2009年力爭全年境內發電量達到1900億千瓦時,燃煤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達到4900小
      時,力爭3712兆瓦新機組投產。預計2009年集團全年的發電量將比去年有所增加,煤炭採購價
      格將低於去年水平;
   (六)於2008年12月31日,集團資產總額達1659億元,其中流動資產為200﹒18億元,現金
      及現金等價物為55﹒67億元。負債總額達1234億元,帶息債務總額為1093億元。流動比率
      為0﹒38倍,速動比率為0﹒28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按負債年末餘額除以所有者權益(不
      含少數股東權益)年末餘額)為3﹒35%。


 發展概覽
 - 2001年10月,集團擬擴建華能濟寧兩台135兆瓦循環流化發電機組,投資額為8﹒6億元。
 - 2001年11月,集團發行A股集資24﹒98億元,將用於償還債款。
 - 2002年5月,集團擬以20﹒5億元向最終控權股東華能集團收購上海石洞口一廠70%權益、江蘇太倉
   電廠70%權益、江蘇淮陰電廠44﹒16%權益及浙江長興電全部權益,應佔裝機容量約1600兆瓦。
 - 2002年11月,集團以4﹒15億元增持上海石銅口一廠至全資擁有及江蘇太倉至75%權益,完成後,
   集團之淨裝機容量增加390兆瓦至1﹒43萬兆瓦。
 - 2003年1月,集團以23﹒9億元收購深圳市能源集團10%權益。該公司擁有深圳市近75%以上之總
   裝機容量,2002年上半年度純利4﹒7億元,淨資產49﹒7億元。
 - 2003年6月,集團以5﹒5億元收購分別位於河南、山西及山東之沁北電廠55%權益、榆杜電廠60%
   及辛店電廠全部權益,另需承擔資本開支及7﹒3億元。集團擁有之機容量增加770兆瓦或5﹒2%,至
   1﹒555萬兆瓦,在建裝機容量增加1020兆瓦。
 - 2004年4月,集團以19﹒49億元收購邯峰電廠40%權益之井岡山電廠90%權益,另以25﹒64
   億元收購岳陽電廠55%權益、珞璜電廠60%權益及營口電廠全部權益,集團應佔裝機容量增加3036兆
   瓦至1﹒8772萬兆瓦。
 - 2004年10月,集團以20﹒25億元收購四川水電60%權益及甘肅平涼電廠65%權益,集團擁有之
   權益裝機容量將增加1146兆瓦至1﹒9978萬兆瓦。
 - 2005年6月,集團以2﹒2億元收購江蘇淮陰電廠一期26﹒36%權益,令集團擁有之裝機容量由
   2﹒1418萬兆瓦增至2﹒1534萬兆瓦。
 - 2005年12月,集團以2﹒88億元收購華能財務20%權益,其主要從事存款、貸款、票據承兌貼現;
   同業拆借及對外投資。
 - 2006年3月,河北建設投資、福建投資、江蘇投資等九名股東轉讓集團共9﹒24%權益予母公司華能集
   團。此外,集團提出股權分置方案,將非流通股轉換為流通A股,每10股A股可獲2﹒8股非流通股。完成
   後,國有法人股及社會法人股之持股量分別由70﹒19%及0﹒32%,減至69﹒14%及0﹒21%。
   同月,調整方案為每10股A股可換3股,國有法人股之持股量將進一步減至68﹒94%。
 - 2007年11月,集團以4﹒2億元人民幣向持有集團42﹒03%權益之華能開發購入金陵電廠60%股
   權。金陵電廠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栖霞區栖霞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主要業務為建設、經營、管理電廠及相關工程
   。
 - 2008年4月,集團以78﹒91億元向母公司華能集團收購中新電力全部權益,代價中7﹒88億美元
   (約61﹒39億港元)以承擔債務方式支付,15﹒72億元人民幣(約17﹒52億港元)以現金支付。
   中新電力持大士能源全部權益。大士能源於新加坡從事電力生產、交易及零售業務,裝機容量為2670兆瓦
   ,佔新加坡市場逾25%份額。
 - 2008年12月,集團以6744萬元人民幣增持淮陰電廠一期10%權益至全資持有。該電廠位於蘇北電
   網腹地,裝機容量達440兆瓦。
 - 2009年2月,集團公布其華能營口熱電廠獲批建設兩台300兆瓦級熱電聯產機組,預計總投資額為
   33﹒2億元人民幣,集團將出資25%,餘額則以銀行貸款支付。
 - 2009年3月,集團以1﹒03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華能集團收購華能啟東風力發電65%權益。該公司
   主要經營風電項目、電力生產銷售及風力發電技術諮詢。啟東風電一期工程總裝機容量為91﹒5兆瓦,預計
   平均上網發電量2億千瓦時,並已於2009年3月投入運作。
 - 同月,集團持有60%權益之金陵電廠以1﹒6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華能集團收購一台裝機容量20萬千瓦
   之燃煤發電機組。
 - 2009年4月,集團以23﹒48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華能集團收購天津華能楊柳青熱電55%權益及華
   能北京熱電41%權益。完成後,集團權益裝機容量增加1006兆瓦至40﹐209兆瓦。楊柳青熱電現正
   經營四台30萬千瓦燃煤供熱機組,而北京熱電則經營五台共84﹒5萬千瓦燃煤供熱機組。
 - 2009年5月,甘肅干河口第二風電場項目獲批准興建,預計工程總投資額為20﹒37億元人民幣。
 - 2009年7月,集團公布華能井岡山電廠二期工程第二台機組項目獲准興建,預期工程總投資額為
   19﹒6億元人民幣。
 - 2009年10月,集團與母公司華能集團及華能開發成立合資公司華能石島灣核電,註冊資本為10億元人
   民幣。集團將出資3億元人民幣,佔30%權益。該合資公司將開發、建設、經營及管理四台AP1000壓
   水堆機組,生產、銷售電力及相關產品。
 - 2010年1月,集團以86﹒25億元人民幣收購分別位於山東省、雲南省及長春市之燃煤發電廠及生物電
   廠,以及若干經營港口及貨物運輸之公司。完成後,集團獲得權益裝機容量3330兆瓦,在建及核准容量
   716兆瓦,前期及規劃項目容量12﹐930兆瓦,煤炭項目地質儲量合計27﹒77億噸,以及兩個港口
   及2萬噸級運能之船舶五艘。
 - 2010年12月,集團以10﹒58億元人民幣向母公司華能集團收購上海時代航運全部50%權益,另以
   1﹒74億元人民幣向其收購海南核電30%權益。上海時代航運主要經營貨物運輸、船舶代理及相關業務的
   諮詢服務,以及自營及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之進口業務。海南核電主要業務則為建設及運營核電站,生產及銷
   售電力相關產品,並現正興建海南昌江核電工程一期1、2號兩台650兆瓦壓水堆核電機組項目。
 - 2011年1月,集團以5000萬元人民幣收購撫順蘇子河水能開發全部權益,其為蘇子河姚家山水利樞紐
   工程之項目法人。該項目現正建設中,計劃安裝37﹒5兆瓦水輪發電機組,預期將於2011年底投產。
 - 2011年6月,集團以1﹒06億元人民幣向母公司華能集團出售吉林生物發電全部權益,其主要從事生物
   質發電業務。
 - 2011年8月,集團按持股比例向持20%權益之中國華能財務增資不超過6億元人民幣,其主要業務包括
   按受存款、處理貸款、票據承兌與貼現、進行同業拆借及對外投資。
 - 2011年10月,集團向母公司華能集團旗下華能(天津)煤氣化發電注資2﹒64億元人民幣,華能集團
   則向其增資7000萬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與華能集團分別持有該公司35﹒97%及9﹒54%權益,
   其主要從事發電、供熱、電力設備安裝、檢修、煤氣化發電,以及生產及銷售燃煤發電產品。
 - 2013年1月,集團以1﹒08億元人民幣向母公司華能集團收購中國華能集團燃料50%權益,其主要從
   事經營煤炭批發、進出口業務及倉儲服務。完成後,集團與母公司華能集團將各自向該公司增資14億元人民
   幣。
 - 2013年3月,集團按持股比例向持30%權益之海南核電增資不超過2﹒63億元人民幣,其主要業務包
   括建設及營運核電站,以及生產及銷售電力與相關產品。完成增資後,母公司華能集團將向其全資持有華能核
   電無償轉讓海南核電19%權益,集團將放棄行使購買海南核電19%權益的優先購買權。
 - 2013年10月,集團按持股比例向持49%權益之華能四川水電增資不超過2﹒19億元人民幣,其主要
   從事建設、經營管理電廠及相關工程。
 - 2014年10月,集團以總代價92﹒75億元人民幣向母公司華能集團及其旗下華能開發收購多間位於華
   東、華南及華中地區之發電廠權益。完成後,集團可增加營運裝機容量708﹒75萬千瓦,權益營運裝機容
   量573﹒77萬千瓦,在建容量230萬千瓦。其中火電營運裝機容量合計696﹒8萬千瓦,水電營運裝
   機容量合計15萬千瓦,風電營運裝機容量4﹒95萬千瓦。
 - 2014年11月,集團斥資不超過4﹒27億元人民幣與母公司華能集團成立合營公司以發展八仙角海上風
   力項目,並佔70%權益。該項目位於東縣八仙角外海,規劃用海面積為82平方公里,擬建設75台單機容
   量4兆瓦的風電機組,裝機規模為300兆瓦,並配套設兩座110kV上升壓站及一座220kV陸上升壓
   站,動態投資總額為55億元人民幣。
 - 2015年1月,集團按持股比例向持41%權益之華能北京熱電增資4﹒18億元人民幣以建設發電能力
   900兆瓦級的供熱機組。
 - 2015年3月,集團向天成租賃注資注資5﹒67億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將持有該公司20%權益,其
   主要從事融資租賃業務。
 - 2016年3月,集團按持股比例向持30%權益之海南核電增資不超過1﹒24億元人民?,其主要於海南
   省從事建設及營運核電站、生產及銷售電力及相關產品。
 - 2016年6月,集團按持股比例向持22﹒5%權益之華能石島灣核電增資不超過1﹒35億元人民幣,其
   主要從事籌建壓水堆電站項目。
 - 2016年10月,集團以總代價151﹒14億元人民幣向母公司華能集團收購華能黑龍江發電、華能吉林
   發電、華能山東發電及華能河南中原燃氣全部權益。華能山東發電主要從事生產電力、生產及銷售熱力,以及
   投資及營運粉煤灰綜合利用電力項目。華能黑龍江發電及華能吉林發電則主要從事投資及營運電力項目,而華
   能河南中原燃氣主要業務為天然氣發電。
 - 2017年9月,集團持80%權益之華能山東發電以7﹒81億元人民幣向母公司華能集團出售華能泰山電
   力全部56﹒53%權益,其主要從事開發、投資及管理電力項目;生產及銷售電纜及電器;電器工程施工與
   安裝;機械加工;技術諮詢服務;以及銷售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品)等業務。
 - 2017年12月,集團按持股比例向持30%權益之海南核電增資6965萬元人民幣,其主要於海南省從
   事建設、營運及管理核電站;生產及銷售電力及相關產品;技術諮詢及服務;後勤服務、資產租賃及核電技能
   培訓。
 - 2018年2月,集團按持股比例向持20%權益之華能天成融資租賃增資不超過2﹒7億元人民幣,其主要
   從事融資租賃業務。
 - 2018年7月,集團持80%權益之華能山東發電以總代價18億元人民幣向母公司華能集團旗下泰山電力
   收購山東華能聊城熱電75%權益、山東華能萊州風力發電80%權益、華能萊蕪發電15%權益及山東華能
   萊蕪熱電80%權益。完成後,集團持有華能萊蕪發電權益增至95%,其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電力、生產及
   供應熱力,以及煤炭銷售。山東華能萊蕪熱電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電力、生產及供應熱力,以及研發電力能源
   ;山東華能萊州風力發電主要從事風力發電;山東華能聊城熱電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電力及熱力、保潔服務、
   銷售日用百貨、土雜品、辦公用品及勞保用品,房屋修繕及園林綠化工程。
 — 2018年10月,集團與華能香港及中船海裝(北京)新能源投資成立合資公司,作為建設、運營江蘇如東
   H3海上風電項目(400兆瓦)的項目公司。集團與華能香港將分別注資7﹒9億元人民幣及2億元人民幣
   ,分佔合資公司79%及20%權益。
 - 2020年8月,集團出資4﹒5億元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以從事投資、建設及營運垃圾、污泥及生物質發電
   項目,並佔15%權益。
 - 2021年6月,集團向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注資3﹒9億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將持有該公
   司30%權益,其主要從事智慧能源及清潔能源技術研究並擁有新能源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
 - 2022年6月,集團申請自願將其美國存托證券股份自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7月,集團宣布美國存托證券
   股份的退市已於2022年7月7日生效,美國存托證券股份計劃將於2022年10月11日終止。
 - 2023年9月,集團以42﹒03億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華能國際電力開發(持有集團32﹒28%權益)
   出售華能四川能源開發全部49%股權。該公司主要從事發電、輸電及供(配)電等業務。預期出售事項錄得
   21億元人民幣收益。
 - 2024年7月,集團擬通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參與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方式為其基礎設施資產包括位於江蘇
   省南通市如東縣的一座電廠八仙角項目及位於江蘇省鹽城市的一座電廠大豐項目實現證券化,並將成立合夥企
   業。集團以超不過13﹒58億元人民幣向持有20%權益之合夥企業出售華能如東八仙角海上風力發電
   69﹒99%股權,以及控股股東中國華能集團以不超過5﹒82億元人民幣向合夥企業出售華能如東八仙角
   海上風力發電30%股權。華能如東八仙角海上風力發電主要從事海上風力發電專用設備製造及風力發電項目
   運營管理業務。
 - 2024年10月,集團與華能水電(滬:600025)以29﹒6億元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華能雨汪二期
   能源,其中集團出資15﹒1億元人民幣,以取得其51%股權。該公司旨在落實國家能源保供要求,有利爭
   取新能源項目資源,推動煤電與新能源聯營。


 股本變化
 - 1998年1月,以介紹形式上市。2月,以每股港幣4﹒4元,發行2﹒5億股H股;3月,以每股港幣
   4﹒4元,配售4億股內資股。
 - 2001年12月,以每股7﹒95元人民幣,發行2﹒5億股A股於上海上市,另以每股7﹒95元人民幣
   ,發行1億內資股。
 - 2004年3月,10送10紅股。
 - 2010年7月,以每股5﹒57元人民幣,發行15億股A股,另以每股4﹒73港元,發行5億股H股。
 - 2014年11月,以每股$8﹒6,配售3﹒65億股H股。
 - 2015年11月,以每股$7﹒32,配售7﹒8億股H股。
 - 2018年10月,以每股6﹒55元人民幣,發行4﹒98億股A股。


 可換股債券及票據
 - 2004年8月,發行本金額3億美元之可換股債券。


 股本分類


                        股數
   -------------------------------
   無限制流通A股        10﹐997﹐709﹐919
   H股              4﹐700﹐383﹐440
   -------------------------------
   總股本            15﹐698﹐093﹐359


 派送紀錄


   財政年度             事項           除淨╱生效日期    公布日期
   (月╱年)                         (日╱月╱年)   (日╱月╱年)
   ------------------------------------------------
   12╱2024  不派中期息                    -     30╱07╱24
   12╱2023  末期息人民幣 0.2 或港元 0.2204209╱07╱24  19╱03╱24
   12╱2023  不派中期息                    -     25╱07╱23
   12╱2022  不派末期息                    -     21╱03╱23
   12╱2022  不派中期息                    -     26╱07╱22
   12╱2021  不派末期息                    -     22╱03╱22
   12╱2021  不派中期息                    -     27╱07╱21
   12╱2020  末期息人民幣 0.18 或港元 0.215105╱07╱21  23╱03╱21
   12╱2020  不派中期息                    -     18╱08╱20
   12╱2019  末期息人民幣 0.135         02╱07╱20  31╱03╱20
   12╱2019  不派中期息                    -     30╱07╱19
   ------------------------------------------------


                                                -完-

 

Copyright © 2025 ET Net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Use of this site signifies your agreement to the terms of use.
DISCLAIMER: ET Net Limited and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Providers endeavou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ut do not guarantee its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nd accept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or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r o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