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資料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股票代號:  00981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集團網址: http://www.smics.com
 業務狀況


 集團簡介:
 - 集團股份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編號為688981。
 - 集團是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也是中國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主要為
   客戶提供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台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可應用於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消費
   電子等。
 - 除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外,亦致力於打造平台式的生態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設計服務與IP支持、光掩模製造
   、凸塊加工及測試等一站式配套服務。


 業績表現:
 - 2024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7%至80﹒3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降45﹒4%至
   4﹒93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18﹒9%至14﹒48億元,毛利率減少1﹒2個百分點至18%;
   (二)按地區劃分,來自中國之營業額增長34﹒3%至67﹒98億元,佔總營業額84﹒7%;美國之營
      業額減少4%至9﹒93億元,佔總營業額12﹒4%;
   (三)年內,集團晶圓銷售量上升36﹒7%至802﹒1萬片約當8吋晶圓;晶圓的平均售價減少5﹒6%
      至每片933元;
   (四)於2024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63﹒64億元,借款總額為109﹒64
      億元。
 - 2023年度,集團營業額減少13﹒1%至63﹒22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降50﹒4%
   至9﹒03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下跌55﹒9%至12﹒18億元,毛利率減少18﹒7個百分點至19﹒3%;
   (二)按地區劃分,來自中國及美國之營業額分別減少6﹒3%及31﹒5%,至50﹒62億元及
      10﹒34億元,分佔總營業額80﹒1%及16﹒4%;
   (三)年內,集團晶圓銷售量下降17﹒4%至586﹒7萬片約當8吋晶圓;晶圓的平均售價上升4﹒1%
      至每片988元;
   (四)於202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62﹒15億元,借款總額為95﹒51億
      元。
 - 2022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33﹒6%至72﹒73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加6﹒8%至
   18﹒18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64﹒8%至27﹒62億元,毛利率上升7﹒2個百分點至38%;
   (二)按地區劃分,來自中國及美國之營業額分別上升42%及24﹒2%,至54﹒01億元及15﹒1億
      元,分佔總營業額74﹒3%及20﹒8%;來自歐亞區之營業額下降14﹒7%至3﹒62億元;
   (三)年內,集團晶圓銷售量增加5﹒2%至709﹒8萬片約當8吋晶圓;晶圓的平均售價上升28﹒6%
      至每片949元;
   (四)於2022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69﹒33億元,借款總額為79﹒87億
      元,流動比率為2﹒4倍(2021年12月31日:3﹒4倍),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為33﹒9%(2021年12月31日:29﹒6%)。
 - 2021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39﹒3%至54﹒43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加1﹒4倍至
   17﹒02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上升82%至16﹒76億元,毛利率增長7﹒2個百分點至30﹒8%;
   (二)按地區劃分,來自北美洲、中國內地及香港和歐亞大陸之營業額分別上升34﹒1%、40﹒3%和
      43﹒9%,至12﹒16億元、34﹒82億元和7﹒46億元,分佔總營業額22﹒3%、64%
      和13﹒7%;
   (三)年內,集團晶圓銷售量上升18﹒4%至674﹒7萬片約當8吋晶圓;晶圓的平均售價下增長21%
      至每片738元;
   (四)於2021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5﹒82億元,借貸總額為57﹒27億
      元,流動比率為3﹒42倍(2020年12月31日:3﹒9倍),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
      額)為29﹒6%(2020年12月31日:30﹒8%)。
 - 2020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5﹒4%至39﹒07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2倍至
   7﹒16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43﹒3%至9﹒21億元,毛利率增長3個百分點至23﹒6%;
   (二)按地區劃分,來自北美洲、中國內地及香港和歐亞大陸之營業額分別上升10﹒4%、34﹒1%和
      16﹒7%,至9﹒06億元、24﹒82億元和5﹒18億元,分佔總營業額23﹒2%、
      63﹒5%和13﹒3%;
   (三)年內,集團晶圓付運量上升13﹒3%至570萬片8吋等值晶圓;付量晶圓的平均售價下增長
      10﹒6%至每片686元;
   (四)於2020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98﹒27億元,借貸總額為52﹒91億
      元。
 - 2019年度,集團營業額下降7﹒3%至31﹒16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則增長75﹒1%
   至2﹒35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減少14%至6﹒42億元,毛利率下跌1﹒6個百分點至20﹒6%;
   (二)按地區劃分,來自北美洲和中國內地及香港之營業額分別減少22﹒7%和6﹒8%,至8﹒21億元
      和18﹒51億元,分佔總營業額26﹒4%和59﹒4%;歐亞大陸之營業額則上升42﹒1%至
      4﹒44億元,佔總營業額14﹒3%;
   (三)年內,集團晶圓付運量上升3﹒2%至502﹒9萬片8吋等值晶圓;付量晶圓的平均售價下跌
      5﹒5%至每片620元;
   (四)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2﹒39億元,借貸總額為25﹒67億
      元。
 - 2018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8﹒3%至33﹒6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則下降25﹒4%至
   1﹒3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微升0﹒8%至7﹒47億元,毛利率下跌1﹒7個百分點至22﹒2%;
   (二)按地區劃分,來自美國和歐亞大陸之營業額分別減少14﹒4%和20﹒8%,至10﹒62億元和
      3﹒13億元,分佔總營業額31﹒6%和9﹒3%;中國內地及香港之營業額則上升35﹒5%至
      19﹒85億元,佔總營業額59﹒1%;
   (三)年內,集團晶圓總付運量為487﹒5萬片8吋等值晶圓,增加13﹒1%;
   (四)於2018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7﹒86億元,借貸總額為22﹒91億
      元。
 - 2017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6﹒4%至31﹒01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則下降52﹒3%
   至1﹒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減少12﹒8%至7﹒41億元,毛利率下跌5﹒3個百分點至23﹒9%;
   (二)按地區劃分,來自美國和中國內地及香港之營業額分別增加44﹒5%和1﹒3%,至12﹒41億元
      和14﹒66億元,分佔總營業額40%和47﹒3%;歐亞大陸之營業額則下跌35﹒1%至
      3﹒95億元,佔總營業額12﹒7%;
   (三)年內,集團晶圓總付運量為431﹒1萬片8吋等值晶圓,增加8﹒9%;
   (四)於2017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8﹒38億元,借貸總額為21﹒85億
      元,另有11﹒29億元債券及票據負債。淨債務對權益比率為11﹒8%(2016年12月31日
      :16﹒1%)。
 - 2016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30﹒3%至29﹒14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48﹒6%
   至3﹒77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24﹒5%至8﹒5億元,毛利率則下跌1﹒3個百分點至29﹒2%;
   (二)按地區劃分,來自美國、中國內地及香港及歐亞大陸之營業額分別增加10﹒6%、35﹒7%及
      54﹒4%,至8﹒59億元、14﹒47億元及6﹒08億元,分佔總營業額29﹒5%、
      49﹒7%及20﹒9%;
   (三)年內,集團晶圓總付運量為395﹒8萬片8吋等值晶圓,增加31﹒2%;平均售價下跌0﹒8%至
      736元;
   (四)於2016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1﹒26億元,借貸總額為14﹒43億
      元,淨債務對權益比率為16﹒1%(2015年12月31日:3%)。
 - 2015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13﹒5%至22﹒36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上升65﹒7%
   至2﹒53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上升41﹒2%至6﹒83億元,毛利率上升6個百分點至30﹒5%;
   (二)按地區劃分,來自美國之營業額下跌9﹒3%至7﹒76億元,佔總營業額34﹒7%;來自中國內地
      及香港之營業額上升25﹒2%至10﹒67億元,佔總營業額47﹒7%;來自歐亞大陸之營業額亦
      增長50﹒3%至3﹒94億元,佔總營業額17﹒6%;
   (三)年內,集團晶圓總付運量為301﹒6萬片8吋等值晶圓,增加17﹒8%;平均售價下跌3﹒6%至
      742元;
   (四)於2015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0﹒05億元,借貸總額為5﹒29億元,
      淨債務對權益比率為3%(2014年:1﹒3%)。
 - 2014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4﹒8%至19﹒7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下跌11﹒7%至
   1﹒53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上升10﹒3%至4﹒83億元,毛利率上升3﹒4個百分點至24﹒5%;
   (二)按地區劃分,美國營業額下跌14﹒7%至8﹒56億元,佔總營業額的43﹒4%;中國內地及香港
      營業額以及歐亞大陸營業額分別上升1﹒8%以及14﹒2%,至8﹒52億元及2﹒62億元,分佔
      總營業額的43﹒3%及13﹒3%;
   (三)年內,集團付運晶圓的數量下跌0﹒6%至255﹒92萬片8吋等值晶圓;付運晶圓的平均售價下跌
      4﹒2%至每片晶圓770美元;
   (四)應用領域方面,通訊產品的收入貢獻由去年度的44﹒3%減少至42﹒1%,消費性應用產品則佔整
      體收入的46%,去年度佔45%;
   (五)於2014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6﹒03億元,長期及短期借貸(不包括衍生
      工具)、可換股債券及應付債券為12﹒89億元;債務對股本比率(根據短期借貸、長期債項及可換
      股債券的總和除以股東權益總額計算)為20﹒8%。
 - 2013年度,集團營業額上升21﹒6%至20﹒69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增長6﹒6倍至
   1﹒73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加25﹒7%至4﹒38億元,毛利率亦上升0﹒7個百分點至21﹒2%,乃產能利用率
      改善所帶動;
   (二)按地區劃分,來自美國、中國內地及香港和歐亞大陸之營業額分別上升6﹒6%、44﹒9%及
      25%,至10﹒03億元、8﹒37億元及2﹒29億元,分佔總營業額48﹒5%、40﹒4%及
      11﹒1%;
   (三)年內,晶圓總付運量為257萬片8吋等值晶圓,較去年增加16﹒1%;付運晶圓的平均售價增加
      4﹒8%至每片晶圓804元;
   (四)於201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4﹒62億元,債務總額為11﹒72億元;淨
      債務對權益比率為27﹒4%(2012年12月31日:32﹒4%)。
 - 2012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上升29%至17﹒02億元(美元;下同),經營業績轉虧為盈,
   股東應佔溢利2277萬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團毛利上升2﹒4倍至3﹒49億元,整體毛利率上升12﹒8個百分點至20﹒5%,是因為收益
      增加使產能利用率改善,達到88﹒3%,較去年度提升19﹒4個百分點;
   (二)晶圓總付運量為222萬片8吋等值晶圓,上升30﹒2%,付運晶圓的平均售價減少至每片晶圓
      767元;
   (三)集團產品主要銷售市場美國營業額上升29﹒5%至9﹒4億元,佔總營業額55﹒3%;中國內地及
      香港和台灣營業額分別增長34﹒1%和7%至5﹒78億元和1﹒13億元,分佔總營業額
      33﹒9%和6﹒7%;
   (四)於2012年12月31日,集團借貸總額為10﹒96億元;淨債務對股本比率為32﹒4%。
 - 2011年度,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減少13﹒9%至13﹒19億元(美元;下同),經營業績轉盈為
   虧,股東應佔虧損2﹒47億元。年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團營業額減少是因為整體晶圓付運量下降所致;
   (二)年內,集團晶圓總付運量為170萬片8吋等值晶圓,減少14%,平均售價增加至每片晶圓775元
      ;
   (三)毛利減少66﹒4%至1﹒02億元,整體毛利率下降12﹒1個百分點至7﹒7%;
   (四)集團產品主要銷售地區美國之銷售額減少14﹒4%至7﹒26億元,佔總營業額55%;中國之銷售
      額亦減少2﹒8%至4﹒31億元,佔總營業額32﹒7%;
   (五)於2011年12月31日,集團短期借貸為6﹒07億元;債務對股本比率(短期借貸、長期債項即
      期部分以及長期債項的總和除以權益總額)約為38﹒8%。
 - 2010年度,集團營業額增長45﹒3%至15﹒55億元(美元;下同),經營業績轉虧為盈,錄得股東
   應佔溢利1310萬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增加主要是由於整體晶圓付運量增加;
   (二)集團錄得整體毛利3﹒1億元,毛利率19﹒9%;主要是由於市場從2009年全球衰退中復甦及折
      舊開支減少;
   (三)年內,晶圓總付運量為199萬片8吋等值晶圓,較去年增加44﹒3%;付運晶圓平均售價增長
      0﹒6%至783元每片晶圓,倘剔除DRAM業務收益,利用0﹒13微米或以下製程技術的晶圓收
      入所佔百分比上升至54﹒5%;
   (四)按市場劃分,北美客戶貢獻55%,中國佔28%,台灣佔11%;
   (五)於2010年12月31日,集團短期借貸3﹒72億元,債務對股本比率約為41%,按短期借貸、
      長期負債即期部分以及長期債項的總和除以權益總額計算。
 - 2009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20﹒9%至10﹒7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虧損擴大1﹒2倍至
   9﹒6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營業額下跌主要由於整體晶圓付運量減少所致。年內,晶圓總付運量為137﹒67萬片8吋等值晶圓
      ,較去年減少14﹒6%;
   (二)通訊產品佔總營業額50%,繼續成為集團最大業務分部。其次為消費產品佔總營業額38%;
   (三)按技術標準劃分,0﹒13微米或以下製程的收益佔總營業額比重由去年的39%增至48%,而65
      納米技術對2009年晶圓收益貢獻1%。0﹒13微米或以下先進邏輯製程收益於2009年第一季
      增長1﹒4倍。另外,45納米低功耗技術開發如期進行,集團同時將技術供應擴展至40納米,另外
      擴充至包括55納米;
   (四)美國仍為集團的最大市場,佔總營業額59%,其營業額下跌17﹒7%至6﹒32億元;其次為台灣
      及中國內地分佔總營業額14﹒7%及20%,營業額分別下跌15﹒2%及6﹒2%,至1﹒58億
      元及2﹒15億元;餘下的6﹒3%則分別來自歐洲、亞太區及日本;
   (五)於2009年12月31日,集團尚未償還的長期負債主要包括有抵押銀行貸款7﹒56億元。該貸款
      須於2006年6月起分期償還,而最後還款期為2012年12月。債務對股本比率為58%,乃根
      據短期借貸、長期負債即期部分以及長期債項的總和除以股東權益總額計算所得。
 - 2008年度,集團營業額下跌12﹒7%至13﹒54億元(美元;下同),股東應佔虧損擴大21﹒6倍
   至4﹒4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集團毛損為5910萬元,去年為毛利1﹒53億元。毛損率為4﹒4%。營業額下降和毛利率轉變為
      毛損率主要由於北京廠的DRAM生產改為生產邏輯晶圓,且第四季度經濟嚴重下滑引致。虧損擴大由
      於經營開支增加,其中因退出DRAM商品業務而錄得長期資產減值虧損1﹒06億元;
   (二)晶圓總付運量減少12﹒9%至161萬片8吋等值晶圓,而邏輯晶圓付運量則增長24﹒9%。付運
      晶圓的平均售價微增0﹒2%至每片晶圓840元。然而,倘剔除DRAM業務的收益,利用0﹒13
      微米或以下制程技術的晶圓收入所佔百分比由24﹒9%升至38﹒2%;
   (三)2008年第一季度集團退出DRAM市場,並按計劃於第四季度完成將DRAM產能改為生產邏輯晶
      圓。因此北京的300毫米邏輯晶圓產能於2008年底較去年同期增加50%以上,非DRAM業務
      的收益增加14﹒3%;
   (四)通訊產品佔收益總額51%,消費產品佔收益比例由21%增至32%。由於中國業務增長,年內消費
      產品銷售的收益上升33%。由於退出DRAM商品業務,電腦應用產品對收益的貢獻由26%降至
      8%;
   (五)按地區分類,美國、亞太區(不包括日本和台灣)和台灣營業額分別上升16﹒8%、18﹒3%和
      1﹒5%,至7﹒68億元、2﹒7億元和1﹒86億元;歐洲和日本營業額分別下降71﹒8%和
      75﹒3%,至9257萬元和3771萬元;
   (六)於2008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5億元,負債總額為14﹒78億元,其中
      來自商業銀行的短期借貸為2﹒01億元,長期債項的即期部分為3﹒61億元。債務對股本比率為
      40%,乃根據短期借貸、長期負債即期部份以及長期債項的總和除以股東權益總額計算。


 發展概覽
 - 2004年3月,集團配股集資,集資金額為9﹒7億美元,將用作以下用途:
   (一)4﹒03億美元用於建造及擴建集團的北京廠房;
   (二)5﹒67億美元用於提升技術及擴大上海及天津廠房的產力。
 - 2005年4月,集團與聯合科技於中國合資建立芯片封裝及測試服務公司,集團出資5100萬美元,佔合
   資公司51%權益。
 - 2005年5月,集團全資附屬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與中國銀團簽訂為期五年,金額為6億美元之貸款
   協定。
 - 2005年12月,集團獲荷蘭ABN AMRO Bank N﹒V﹒及Commerz bank
   (Nederland) N﹒V﹒,給予一項金額不多於8500萬歐元(7﹒93億港元)之長期貸款合
   約,款項將用於購置光刻技術相關設備擴充。
 - 2008年11月,集團以每股$0﹒36,配售36﹒99億新股予大唐電信科技產業,佔集團經擴大後已
   發行股本16﹒57%,其將成為集團之主要股東。大唐電信科技產業主要從事第三代無線移動通信
   TD-SCDMA、無線接入及集成電路設計業務。
 - 2009年2月,集團授出3﹒63億份購股權,為期十年,每股行使價為$0﹒27,當中600萬份授予
   集團董事。
 - 2009年7月,上海實業控股(00363)以現金總代價約11億元,向其控股股東上實集團悉售集團
   8﹒2%權益,出售代價相當於每股集團股份$0﹒6。
 - 2009年11月,集團與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訂立和解協議,集團將終止根據前份和解協議須支付之餘下款項
   約4000萬美元,並向台灣積體電路製造支付2億美元、授出17﹒89億股集團股份(佔集團經擴大後已
   發行股本7﹒41%)及可以每股1﹒3港元認購6﹒96億股集團股份之認股權證。台灣積體電路製造主要
   從事晶圓製造服務。
 - 2011年5月,集團與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武漢)」,以進一步發
   展12吋晶圓生產設施及實施製造集成電路的先進技術。湖北科技將注入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連現金
   2﹒26億美元予合資公司,佔合資公司33﹒34%權益;集團則注資10億美元,佔合資公司
   66﹒66%權益。武漢新芯於武漢從事300mm晶圓代工廠的營運。
 - 2011年12月,集團與Elpida Memory訂立和解協議,以解決於2007年8月就200
   mm晶圓生產商業協議的仲裁指控及反訴。集團將支付2100萬美元。
 - 2013年6月,集團出資6﹒6億美元(約51﹒3億港元)成立合資公司中芯北方集成電路製造(北京)
   ,佔該公司55%權益。該公司主要從事測試、開發、設計、製造、封裝及銷售集成電路。
 - 2014年12月,集團、長電科技(滬:600584)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訂立共同投資協議,
   其中集團以1億美元認購蘇州長電新科投資19﹒61%權益,集團並獲長電科技就該等權益授予認沽期權。
   蘇州長電新科投資持有之98﹒08%之附屬公司將收購STATS ChipPAC(於新加坡證券交易所
   上市)權益,其主要為半導體包裝及測試服務供應商。同月,83﹒8% STATS ChipPAC股份
   已接納要約。
 - 2015年2月,集團以每股$0﹒6593,發行47億股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佔集團經擴大後
   已發行股本11﹒58%。
 - 2015年12月,集團以1﹒6億美元認購SJ Semiconductor 2﹒66億股優先股。該
   公司主要於江蘇江陰從事芯片加工,並專注於凸塊製造技術中段矽片加工。若全數轉換優先股,集團將持有該
   公司56﹒06%權益。
 - 2016年4月,集團以6﹒64億元人民幣出售蘇州長電新科投資19﹒61%權益予長電科技(滬:
   600584),長電科技將以每股人民幣15﹒36元,發行4323萬股A股支付代價,預期出售收益約
   60萬美元。蘇州長電新科投資之子公司STATS ChipPAC為全球主要半導體封裝及測試服務之供
   應商。另集團以26﹒55億元人民幣認購長電科技1﹒51億股A股,相當於每股人民幣17﹒62元。完
   成後,集團將持有長電科技14﹒26%權益。
 - 2016年5月,集團持55%權益之合資公司中芯北方集成電路製造(北京)增加註冊資本12億元(美元
   ;下同)至24億元,其中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出資6﹒36億元,佔其26﹒5%權益,而集團之資
   本承擔則增至12﹒24億元。完成後,集團持有中芯北方集成電路製造(北京)的權益將由55%被攤薄至
   51%。中芯北方集成電路製造(北京)主要於中國從事測試、開發、設計、製造、封裝及銷售集成電路。
 - 2016年6月,集團以4900萬歐元收購LFoundry 70%權益,其為純晶圓代工廠,經營製造
   硅片業務,基於顧客專用模擬、混合信號及專業技術、圖像傳感器及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
 - 2017年8月,集團持51%權益之合資公司中芯北方集成電路製造(北京)增加註冊資本24億元(美元
   ;下同)至48億元,其中集團之資本承擔按比例增加12﹒24億元至24﹒48億元。完成後,集團持有
   中芯北方集成電路製造(北京)的權益維持為51%。中芯北方集成電路製造(北京)主要於中國從事測試、
   開發、設計、製造、封裝及銷售集成電路。
 - 2018年1月,集團以2000萬美元向旗下中芯長電半導體(江陰)(由集團持56﹒01%權益)出售
   位於上海的集成電路芯片測試中心之資產。預期出售事項帶來1653萬美元收益。
 - 同月,集團、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及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持有
   10﹒53%)分別向集團全資附屬公司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注資15﹒44億美元、9﹒47億美元及8
   億美元。完成後,集團持有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權益將被攤薄至50﹒1%,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及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則分別持有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27﹒04%及22﹒86%權益。中芯南方
   集成電路製造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芯片製造、針測及凸塊製造、集成電路相關技術開發、光掩膜製造、裝配及測
   試,當中專注14納米及以下工藝和製造技術。
 - 2018年3月,集團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無償轉讓合資公司中芯集成電路(寧波)的1億元人民幣
   未出資注資責任,故集團持有合資公司權益由66﹒76%減至38﹒59%。集團、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
   基金及其他合資方並簽訂經修訂合資合同,以向合資公司進行增資,其中集團承諾向合資公司額外注資
   5﹒65億元人民幣。完成後,集團持有合資公司權益將進一步由38﹒59%減至38﹒57%。合資公司
   設在浙江寧波,主要從事模擬半導體特種工藝的研發和製造業務,經營範圍包括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集成電
   路相關產品及光掩膜的開發、設計、測試、技術服務、銷售及製造;以及各類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
 - 2018年8月,集團以5﹒17億元人民幣認購長電科技(滬:600584)3470萬股,完成後,集
   團持有該公司權益維持為14﹒28%。
 - 2019年3月,集團以1﹒13億美元出售中芯國際香港(國際)全部權益。該公司主要透過持70%權益
   之附屬公司LFoundry從事開發及生產攝像頭芯片;開發汽車相關知識產權平台;生產感測器及集成電
   路的設計及技術解決方案;以及納米技術板塊的研發。預期出售事項帶來7700萬美元收益。7月,集團改
   向另一新買方以同樣代價出售該公司全部權益。
 - 2020年12月,集團出資25﹒5億美元成立合營企業以從事生產12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
   列,並佔51%權益。
 - 2021年11月,集團出資36﹒55億美元成立合營企業以從事生產12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
   系列,並佔66﹒45%權益。


 股本變化
 - 2004年3月,以每股$2﹒69,配售51﹒52億股新股上市。
 - 2008年11月,以每股$0﹒36,配售36﹒99億股。
 - 2009年9月,因行使購股權,發行910萬股;10月,因行使購股權,發行253萬股;11月,發行
   17﹒89億股;12月,因行使購股權,發行583萬股。
 - 2010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發行1354萬股;2月,因行使購股權,發行408萬股;3月,因行使
   購股權,以每股$0﹒0031至$0﹒65,發行2738萬股;4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
   $0﹒0031至$0﹒89,發行1109萬股;5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857至
   $0﹒65,發行136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3371萬股;6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
   $0﹒0857至$0﹒65,發行1165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42萬股;7月,以每股
   $0﹒52,配售30﹒28億股;同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3107,發行1075萬股;同月
   ,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46﹒3萬股;8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2053,發行723萬股;9
   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223,發行483萬股;10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218,
   發行447萬股;1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39至$0﹒65,發行379萬股;同月,因股
   份獎勵計劃而發行44萬股;12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39至$0﹒3896,發行422萬
   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7﹒5萬股。
 - 2011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39至$0﹒3896,發行846萬股;同月,因股份獎
   勵計劃而發行1367萬股;2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39至$0﹒65,發行614萬股;同
   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45萬股;3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39至$0﹒3896,發行
   300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3019萬股;4月,以每股$5﹒39,發行3﹒61億股可換
   股優先股,及發行7212萬份認股權證;5月,以每股$5﹒39,發行8496萬股可換股優先股,及發
   行1699萬份認股權證;同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39至$0﹒8657,發行3770萬股
   ;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8萬股;6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39至$0﹒3896,發
   行326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526萬股;7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857至
   $0﹒3896,發行200萬股;8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857至$0﹒3896,發行
   260萬股;10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857至$0﹒33,發行134萬股;同月,因股份
   獎勵計劃而發行1512萬股;1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857至$0﹒27,發行115萬
   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363萬股;12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857至$0﹒27
   ,發行135萬股。
 - 2012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0857至$0﹒3896,發行544萬股;同月,因股份
   獎勵計劃而發行1068萬股;2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169至$0﹒3896,發行111
   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264萬股;3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169至
   $0﹒27,發行174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24萬股;4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
   $0﹒1169至$0﹒3896,發行618萬股;6月,因兌換優先股而發行44﹒55億股;7月,因
   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169至$0﹒1764,發行189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
   504萬股;9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169至$0﹒27,發行248萬股;10月,因行使
   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27,發行147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932萬股;
   1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27,發行111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
   行5萬股;12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27,發行152萬股。
 - 2013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455,發行637萬股;同月,因股份獎
   勵計劃而發行554萬股;2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455,發行355萬股;
   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98萬股;3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4,發行
   641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8萬股;4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
   $0﹒52,發行1006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3萬股;5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
   $0﹒1764至$0﹒66,發行2030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801萬股;6月,因行
   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455,發行342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64萬股
   ;7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52,發行527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
   行63萬股;8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52,發行528萬股;9月,因行使購
   股權,以每股$0﹒1764至$0﹒52,發行211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7﹒5萬股;
   10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52,發行406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
   行932萬股;1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455,發行447萬股。
 - 2014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7791,發行4632萬股;同月,因股
   份獎勵計劃而發行536萬股;2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7791,發行
   1580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93萬股;3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
   $0﹒455,發行112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3236萬股;4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
   $0﹒1764至$0﹒455,發行180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37﹒5萬股;5月,因行
   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455,發行293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161
   萬股;6月,以每股$0﹒6,配售25﹒9億股;6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
   $0﹒52,發行182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912萬股;7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
   $0﹒1764至$0﹒66,發行1223萬股;8月,以每股$0﹒6,配售9﹒38億股;同月,因行
   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66,發行204萬股;9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
   $0﹒1764至$0﹒77,發行3702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3萬股;10月,因行使購
   股權,以每股$0﹒1764至$0﹒77,發行792萬股;1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
   $0﹒1764至$0﹒77,發行1923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68萬股;12月,因行
   使購股權,以每股$0﹒27至$0﹒66,發行97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500萬股。
 - 2015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66,發行391萬股;同月,因股份獎
   勵計劃而發行357萬股;2月,以每股$0﹒6593,配售47億股;同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
   $0﹒27至$0﹒66,發行317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978萬股;3月,因行使購股權
   ,以每股$0﹒1764至$0﹒66,發行323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5014萬股;4月
   ,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89,發行4810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
   650萬股;5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89,發行3816萬股;同月,因股份
   獎勵計劃而發行2635萬股;6月,以每股$0﹒6593,配售12﹒85億股;同月,因行使購股權,
   以每股$0﹒1764至$0﹒77,發行682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1﹒3萬股;7月,
   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27至$0﹒66,發行243萬股;9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27
   至$0﹒66,發行217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71﹒9萬股;10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
   股$0﹒1764至$0﹒66,發行557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932萬股;11月,因行
   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77,發行1428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233萬
   股。
 - 2016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66,發行159萬股;2月,因行使購股
   權,以每股$0﹒29至$0﹒64,發行222萬股;3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
   $0﹒64,發行179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7604萬股;4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
   $0﹒1764至$0﹒64,發行173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508萬股;5月,因行使
   購股權,以每股$0﹒27至$0﹒64,發行227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302萬股;6
   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64,發行243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
   40﹒3萬股;7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592,發行249萬股;同月,因
   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408萬股;9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85,發行5440
   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63萬股;10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
   $0﹒89,發行3212萬股;1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0﹒1764至$0﹒89,發行
   8955萬股;同月,因兌換430萬元可換股債券而發行4186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
   642萬股;12月,10合1;同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1﹒764至$11﹒4,發行208萬股
   ;同月,因兌換65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而發行6327萬股。
 - 2017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1﹒764至$11﹒4,發行115萬股;同月,因兌換
   729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而發行7096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2﹒1萬股;2月,因行使購
   股權,以每股$1﹒764至$8﹒5,發行794萬股;同月,兌換2﹒49億元可換股債券而發行
   2﹒43億股;3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1﹒764至$8﹒5,發行101萬股;同月,因兌換
   709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而發行6901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876萬股;4月,因行使購
   股權,以每股$1﹒764至$8﹒5,發行63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68萬股;10月,
   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1﹒764至$8﹒5,發行554萬股;11月,以每股$10﹒65,配售
   2﹒41億股;同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1﹒764至$8﹒5,發行632萬股;同月,因兌換
   75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而發行630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5﹒3萬股;12月,因行使購股
   權,以每股$1﹒764至$8﹒5,發行473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1﹒2萬股。
 - 2018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1﹒764至$8﹒5,發行143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
   而發行8000股;3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1﹒764至$8﹒5,發行33萬股;同月,因股份獎
   勵計劃而發行1046股;4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2﹒7至$8﹒72,發行117萬股;同月,因
   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143萬股;9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1﹒764至$8﹒5,發行170萬股;
   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5﹒8萬股;10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1﹒764至$7﹒7,發行
   446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2萬股。
 - 2019年5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2﹒9至$8﹒5,發行159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
   行3﹒9萬股;9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3﹒46至$8﹒5,發行155萬股;11月,因行使購股
   權,以每股$2﹒9至$10﹒512,發行103萬股;12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2﹒9至
   $10﹒512,發行175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3萬股。
 - 2020年1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2﹒9至$10﹒512,發行363萬股;同月,因兌換
   150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而發行916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2﹒4萬股;2月,因行使購股
   權,以每股$2﹒9至$10﹒512,發行113萬股;同月,因兌換7525萬美元可換股債券而發行
   5254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2﹒9萬股;3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3﹒46至
   $10﹒512,發行56萬股;同月,因兌換20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而發行168萬股;同月,因股份獎
   勵計劃而發行254萬股;4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3﹒46至$10﹒512,發行29﹒9萬股;
   同月,因兌換3150萬美元可換股債券而發行2645萬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44﹒7萬股;
   5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2﹒9至$10﹒512,發行213萬股;同月,因兌換3﹒5億美元可換
   股債券而發行2﹒93億股;6月,因行使購股權,以每股$2﹒9至$10﹒512,發行60﹒5萬股;
   同月,因兌換2﹒95億美元可換股債券而發行2﹒39億股;同月,因股份獎勵計劃而發行6萬股;7月,
   以每股27﹒46元人民幣,發行19﹒38億股於上海證交所科創板上市。


 可換股債券及票據
 - 2013年10月,發行本金額2億美元於2018年到期之零息可換股債券;12月,發行本金額5460
   萬美元於2018年到期之零息可換股債券;同月,發行本金額3220萬美元於2018年到期之零息可換
   股債券。
 - 2014年6月,發行本金額9500萬元於2018年到期之零息可換股債券;8月,發行本金額2220
   萬元於2018年到期之零息可換股債券。
 - 2016年6月,發行本金額4﹒5億美元於2022年到期之零息可換股債券。
 - 2017年11月,發行本金額6500萬美元之永久可換股證券,年分派率2%。
 - 2019年11月,發行本金額2億美元於2022年到期之零息可換股債券。


 派送紀錄


   財政年度             事項           除淨╱生效日期    公布日期
   (月╱年)                         (日╱月╱年)   (日╱月╱年)
   ------------------------------------------------
   12╱2024  不派中期息                    -     29╱08╱24
   12╱2023  不派末期息                    -     28╱03╱24
   12╱2023  不派中期息                    -     25╱08╱23
   12╱2022  不派末期息                    -     28╱03╱23
   12╱2022  不派中期息                    -     26╱08╱22
   12╱2021  不派末期息                    -     30╱03╱22
   12╱2021  不派中期息                    -     27╱08╱21
   12╱2020  不派末期息                    -     31╱03╱21
   12╱2020  不派中期息                    -     27╱08╱20
   12╱2019  不派末期息                    -     31╱03╱20
   12╱2019  不派中期息                    -     29╱08╱19
   ------------------------------------------------


                                                -完-

 

Copyright © 2025 ET Net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Use of this site signifies your agreement to the terms of use.
DISCLAIMER: ET Net Limited and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Providers endeavou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ut do not guarantee its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nd accept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or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r omissions.